|
|
|
|
自从遇倾城,从此不二色 (小说) (一)相遇 初次见她,是在他10岁那年。
家境清贫的他7岁时被父亲送到这个香火鼎盛的寺庙里当带发修行的小和尚,做一些打扫院子烧火做饭的杂活,总好过在家挨饿一些。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这样安静清
闲的日子,有空了寺里的老方丈看他乖巧可爱慢慢地教他认一些字。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了三年。那天听说附近一个大户人家要带小姐来还愿,他们大清早就到
了。当他听到扣门声,打开寺庙的大门,门口站着穿着雍容华贵的四个人。站在前面的像是夫妻,年纪约40岁左右,衣着华丽,举止沉稳。后面站着一个仆人样子
的妇人,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穿着一件藕荷色的紧身小袄,湖水色的散腿裤,扎着两只黑黑的麻花辫,小脸蛋像花瓣一样柔嫩白皙,一双秋水一样明亮
纯净的大眼睛,小小的嘴紧紧地抿着,抿出了柔美的线条。看到他,女孩的大眼睛眨呀眨,然后笑意就在她脸上绽开了,她的笑,一下子印在了他的心里。后来,他
们还完愿,都走得看不见影子了,他还呆呆地站在门口,舍不得收回他依恋的目光。 再次相遇是在他18岁那年。因为母亲想念他,所以12岁的时候
他还俗回了家。这时候他家的生活也较前几年大有好转,父亲的一个远房亲戚在省城做生意,看父亲为人老实忠厚,又曾经是书香门第,所以就让父亲去帮忙照看生
意,然后慢慢有了经验和本钱,父亲就自己做起了生意。所以家境好了以后,他就可以在家专心读书做学问了。本来他就天资聪颖,几年的功夫他就已经满腹经纶,
才华远播。时间过的真快啊,一转眼他就到了18岁。这时候有人给他提亲了。可是她含笑的样子早已经深深镌刻在他的心里。初见她,他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个
女孩,将来我一定要娶她。所以面对媒人和父母,他总是以自己还小为由拒绝。他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找到她,告诉她喜欢她。爱而不可得让他无助而绝望,他不知道
今生还可不可以遇到她,告诉她他对她的爱。 父母对他的托词半信半疑,可是爱子心切的他们也舍不得责怪这个唯一的孩子。有一天表姐又来给他提亲
了,是表姐夫的亲戚。听说从前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女孩长的很美,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性格温柔娴静。只是前几年父亲去世。母亲性格胆小忠厚,家里的茶庄生
意慢慢萧条,最后家道中落了。父母听了女孩家的条件很满意,所以这次不管他有多少不想相亲的理由,都被他们拦了回来。最后他咬咬牙,就算走个过场吧,到时
候就告诉父母不满意就行了。相信父母必不肯逼迫他。 相亲是在表姐的家里。因为离了几十里,他们到表姐家的时候女孩和母亲都已经在那里了。那时
候正是初春,乍暖还寒的季节。挑开门帘,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然后他一眼就认出了她,这个他八岁第一次见到就爱上的女孩。眼前的她长大了,苗条的小身段裹
着一件桃红的对襟薄棉旗袍,一条月白色的裤子,一双小巧的小脚套着豆绿色的绣花鞋。因为紧张,脸蛋红扑扑的,大大的眼睛低垂着,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像
两只调皮的蝴蝶。右手绞着垂到腰际的长长的麻花辫,洁白的牙齿轻咬着花瓣一样晶莹的嘴唇。这样害羞的安静的她美的像一幅画。加上她满身的书卷气,让他感觉
她是从诗经里走出的女子。那样纤尘不染,那样清新脱俗。 然后他们成亲了。 婚后的他们幸福而甜蜜。他们一起研究诗词,一起吟诗作
画。他才知道,除了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她还写得一手好字和画的一手好画。闲暇时他喜欢为她画眉,喜欢看她秋水一样的眸子轻轻地流转,喜欢她害羞时候脸红的
样子,喜欢她用轻柔的声音喊他的名字。他告诉她初见时他便认定了她做自己一生的爱人,然后她娇羞地笑。她没有告诉他,第一次在寺庙里见到他,她也记住了他
凝视她的样子,和他目送她时不舍的目光,慢慢长大后她希望可以再相遇,可以与他相守。这就是缘分吧。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
了,是个健康漂亮的男孩。他告诉她,如果再生一个女孩一定和她一样漂亮。她说,那我们就再生一个女儿吧。可是女儿还没出生。日本人来侵占中国了,他和中国
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样,去当兵保卫祖国了。临走前,他紧紧地抱着她,在她耳边轻轻地说“锦儿,等我回来。我还没看到我们的女儿呢。” (二)别离 这一走就是很多年。日本人宣布投降,很多一起出去的伙伴都陆陆续续回乡了,可是没有他的消息。内战也结束了,还是没有他的消息。因为思念和牵挂儿子,他的父母也在他参军后几年内含恨去世。
他走后不到两个月,她生下了他们的女儿,像他说的,是个漂亮的女孩,特别是眼睛,和她的一模一样。他不在身边,她的日子是那样的难熬,那时候儿子还不够
两岁,虽然有爷爷奶奶照顾,可是怀里嗷嗷待哺的女儿因为她经常食不果腹,所以也没有奶水来喂养女儿,女儿瘦得可怜,虽然一家人都把能充饥的留给两个年幼的
孩子,可是还是经常挨饿。而且战乱让这个家早已破败,一家人艰难度日,如果不是因为等他回来,她感觉自己真是没有活下去的力气了。 除了生活的
艰辛,就是担心他的安危了,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好好地活着。有时候,两个孩子都睡熟了,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灯下,对他的思念就像潮水般涌来。这时候,和他一
起的幸福时光让她仿若隔世。很多时候,她感觉自己是在梦里,一个好长好长的梦啊。有时候她绝望地想为什么这个梦还不醒来?她需要一些东西证明她曾经拥有过
幸福。她喜欢在静静的夜晚给他写信,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些只言片语,或者是一些他们都喜欢的诗词。他刚走的时候,春天了,燕子飞回来了,她喜欢借晏殊的清平
乐来寄托她的绵绵思绪:“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危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然后是一年
一年过去了,她的等待越来越绝望了。含着泪,在素笺上,她清秀的笔迹洒满相思与绝望的泪水:“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
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敧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送走了一个个春夏秋冬,迎来了一个个寒来暑往。很多人都告诉她
不要再等了,他肯定不会回来了,她的公公婆婆去世以后,看到他们孤儿寡母生活的艰辛,好心人就劝她再找一个吧,这样的等待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这样的家应该
有一个男人来支撑啊。可是她充耳不闻,坚信他会回来,她说:“他还没看到我们的女儿呢,他怎么可能不回来呢?”这样的等待和绝望熬白了头发,也耗尽了思
念。儿女们渐渐地长大,也渐渐地成家了。她呢,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时候,只有她一个人相信他会回来寻她们娘几个。所以后来儿子和女儿都搬到城里
去住了,只剩她独自执意留在老宅子里,她怕他回来找不到她们。后来儿子把房子重新盖好了,有时间就回来陪母亲一起等父亲回家,虽然他知道这个等待是遥遥无
期的。再后来她的儿子和女儿都做了爷爷奶奶了。她还是没有把他等回来。 她快不行了,儿子和女儿看到躺在炕上只剩下一把骨头的母亲,泪如雨下。
他们知道,是对父亲的思念和等待熬干了她的心血。这一生,她都是在漫长无期的等待中度过的,是母亲对父亲的爱,支撑着她活到现在。临走前,她告诉自己的儿
女,老房子不能卖掉,要留在这里等他。她要儿女转告他,她坚持不到他们团圆的那一天了,她会在另一个世界里等他,不管多苦,都要等到他!然后她永远地闭上
了那双让他无限眷恋的美丽眼睛。 (三)团圆 她去世的第二年,中国改革开放了。有一天,县里有人说台湾有
人找她的儿子。后来终于知道了,原来他们的父亲还活着,只是当年被国民党抓到台湾当兵了,退役后一直在台湾做生意。因为深爱着她和他们的孩子,也一直坚信
有相聚的一天,所以他一直没有再娶。后来收养了一个流浪的男孩。那男孩也已经在那边结婚生子了。听到大陆改革开放的消息,他第一时间联系有关部门,他要找
到他的亲人。第一次在县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父亲通电话时,父亲询问母亲的消息,当知道她遥遥无期的等待,听到她去世的消息,远在台湾电话那端的老人失声痛
哭。口里含糊不清地喊着“是我对不起你妈,是我辜负了她。”然后老人因伤心过度昏了过去。 受台胞可以回大陆探亲的国家政策允许,离别家乡50
多年的老人回来了。站在物是人非的老宅前,老人泣不成声。在儿女的搀扶下,来到她静默的墓前。哆哆嗦嗦的他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张早已泛黄的照片,照片里是
她年轻时的样子,含笑的眼睛,黑黑的麻花辫。照片的背后,是他刚劲的笔迹“自从遇倾城,从此不二色。”恍惚间,仿佛见她远远地走来,喊着他的名字说“子
君,我终于等到了你!”他含笑着,看着远方,轻喊她的名字“锦儿,我回来了,这回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了,再也不分开了。”然后,他含笑地闭上了眼睛。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