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自幼偏爱文学,所以考大学时,我的志愿填报的是中文系,但阴差阳错的却进了哲学系。然而,学习文学始终是我心中的一个结,虽经年累月,愿望始终未减。
我的这种偏好可追溯到我的童年。
首先是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文学的启蒙教育。这种教育是浅移默化的,非正规的。还记得小时侯我家住的是大杂院,每到过年就家家挂红灯,户户贴对子。负责给全院写对子的人就是我的父亲,那时他成了大忙人,在院子中央摆一张八仙桌,放上笔墨纸砚,还是小孩子的我们研墨侍侯,父亲则胸有成竹,墨笔挥洒,成就了一幅幅对联,全院一派喜气洋洋。父亲的文笔叫我们钦佩不已,那时的我既景仰父亲又感骄傲,多渴望将来自己也能这样,无疑这须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和文学素养。让我们受益的还不仅如此,我小时侯生活在一个既贫困又快乐的九口之家,我们姊妹象一群散放的羊,待到晚上归圈时,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呵护和爱。晚饭后我们大多时都在父亲讲述的童话中度过。据说父亲小时侯念了三年私孰,难怪不时能听到他风趣智慧的话语,诸如:苍蝇吃小鸡—“未知有也”、二姑娘屁股生疮—“后必有灾”这来自《四书五经》的谜底。他给我们讲:王小卧鱼、鞭打芦花……又讲:苏武牧羊、张学良、倓虚法师。还给我们讲年画上的故事,并逗趣的说我们是金兀术的后代。那时有些故事成了年夜饭后的茶点,这也许是给我们七个孩子最好的新年礼物吧。父亲的人品极好,他虽然从事的是沿街叫卖的小本生意,但他却结交了很多文化人。记得陈大爷有个侄子是大学生,他把成套的小人书(连环画),小说借给我们看,我的很多文学、历史知识都来源于此,甚至我睡觉发臆症时,看到满墙都是骑马作战的武士。不能不说是这些书把我们带进了文学宝库和知识的殿堂,开启了我们的眼界,这对一个贫困家庭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这种影响至少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显现出来了,我的作文曾在班级里讲评并在学校的小喇叭里广播。
难以想象的是,我的第二位启蒙老师竟是双目失明的大哥。他是一个医院的按摩医生,但却酷爱文学。他常从患者手里借来文学作品,让我读他则用点字板记录下来,工程之艰可以想象。那时也因占用了我玩的时间而发烦,可我所得到的却不能简单的用时间来衡量。我知道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海涅诗集》、《歌德诗集》、《普希金诗集》……我记住了:夏绿蒂、宫廷、决斗……我梦见了:百合花、桃金娘和木犀草……我自己还抄写了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这难道不是偏得吗,这难道不是幸运吗?
更为幸运的是,一个偶然出现的人物拓宽了我的阅历。这个人是当时已参加了工作的二姐的男朋友,据说他的父亲是留苏回来的工程师,他听说我爱读书,就把父亲收藏的书拿给我看。记得有《流浪儿》、《杜布罗夫斯基》 、《吉普塞女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两种版本的)、《布登伯洛克一家》、《基督山伯爵》……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有真善美与假恶丑,有爱情与阴谋、有内敛与放纵,有高大与卑微,有俯首与仰视,有忏悔与出卖。让我认识了:茨冈人、吉卜塞人、波希米亚人……让我看见了:多瑙河、莱茵河、苏伊士运河……让我区分开:伯爵、神父、教皇……让我向往着:那么多美好的国度、地域、风土人情。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的是《流浪儿》,依稀记得,它讲述了一个被流浪老艺人收养,并相依为命,历尽艰难的孤儿的故事。情节已不完全记得了,作者也记不清是谁了,但小说中的一段话却曾无数次的感动着我:当你重视这种感情时,它就会格外的感动你。当你一切都好着的时候,你就不会在意是谁在你身边;当你不走运时、倒霉时、生病时……你就会因为不是孤独而幸福。这是老艺人对孤儿说的话。小说的结尾处给出了孤儿真实身份,原来他是一个被图谋篡权的皇叔偷弃的王子。读着这部小说,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哭泣。
我读文学作品最充分的时间是文革时期。虽然文革也触及了我们家和我的灵魂,但却给我提供了一个广阔阅读的自由空间。那时我躲在用报纸糊出间壁墙的小屋里,贪婪的看着从舅舅家和朋友家借来的各种小说。那是我最先接触到的励志的书,如《牛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流》、《铁流》、《毁灭》、《鲁宾逊漂流记》、《青春之歌》、《子夜》、《林家铺子》、《家春秋》、《勇往直前》等一些描写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及建设的小说。我印象中有:以亚瑟和琼玛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情感生活;以鲁宾逊奴役星期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以保尔和冬尼雅分道扬镳而展示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无私忘我,艰苦奋斗,不惜牺牲,及乐观主义精神;以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的一对赴苏学习的青年男女的情感故事……对我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来,因工作的繁忙和家庭琐事我读书少了,只能在工作之余、茶间饭后、睡觉之前选览。《红与黑》、《茶花女》 、《苔丝》、《十日谈》、《金瓶梅》 、《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三国》、《水浒》、《红楼梦》等中外名著和一些人物传记就是在这个阶段读完的。它们缓解了我生活的压力、填补了我精神的空白。
对 这许多的文学作品阅读,使我深深的体悟道,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华,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那个地域、风貌人情的展示,是作者人生的精练和思想感情的挥发。无疑它的作者或抒情主人公是那个时代的勇士、歌者、诗人。多年书山的跋涉、文海的徜徉,我亦采撷了无数朵小花。让它们美化我的心灵,陶冶我的情操,提升我的文学素养,丰厚我的文学底蕴。但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基础知识和古汉语知识的缺乏,仍是我挥之不去的痛,仍让我有一种饥饿感。
现在离开教育工作岗位的我,不甘赋闲在家,而老干部大学文学班正是我的好去处。在这里,我不仅可以解开多年的心结,圆自己的文学梦,恶补自己的缺憾,又能学到新的知识,结识新的朋友。这何尝不是我后半生的又一大幸事!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