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华丽的舞台上,接受四面灯光的“烘烤”,哪怕是站上几个小时,我依然侃侃而谈,流利的台词、端庄的台风,与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浑然一体,显得尤为和谐。哪怕走下舞台,像是干了五天五夜的体力活那么辛苦和劳累,我依然享受着这份幸福和惬意。这其中倾注了我对主持这份事业的太多热爱。
小时候,我将邻里街坊的孩子们都聚到房山墙的侧面,手里拿个木棍制成的麦克,临时组建个综艺大观的录播现场,“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这些还不懂事的小观众,如脱缰的小马,顷刻间被我策划的“节目”驯服。端正坐好、双手背后、有板有眼,台上台下热情互动,一场综艺节目“录播”非常顺利。看到如此热爱这番“事业”,家里给我买了台录音机,这个令我爱不释手的“大家伙”除了每天播放当时最流行歌曲以外,另一个最大的用处,就是录下我自认为非常磁性的声音。点歌台、心灵絮语等新生栏目,在我的操纵下应运而生,这台见证岁月磨痕的“新玩意”伴我度过多少个春夏秋冬,我哼着“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美好的中学时代”的快乐歌声,考进了师范学校。再后来,我在学校团委担任分管宣传的学生部书记,每天都可以从事我酷爱的广播工作,丑小鸭、文学欣赏、与你同行等栏目成为了当时师范学校广播站的主打品牌栏目,我包揽主持了师范学校的所有大型演出活动,用校友们的话评价:我是红了发紫的师范学校“大明星”,十佳中师生、三好学生的荣誉证几乎装满了整整一个布袋,我在那所人生的驿站里,留下了光彩和骄傲的青春往事。带着幸运、带着收获、带着期待,我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家乡,从事我梦寐以求的教育工作。
参加工作以后,音乐教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教育系统团委书记,这一系列角色的转变,都离不开我所挚爱的“主持效应”。从组织主题班会,到大型艺术节策划、到全县庆祝活动、春节晚会的参与,我在贪婪的享受着“明星的光彩”,似一道道华美的光环,贴满了我高贵的演出服,从后台走向舞台中间,从每一个眼神,到每一个态势,我都精心雕琢、苦背台词。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的成功,坚定了我在文化之上前行的信念。随之,一个个“签约”,一次次邀请,堆满了我的日程,虽然,出场费只有一套西装,或者微不足道的一二百元的劳务费,但我依然执着,依然投入,依然欣慰。因为,在我心里总在默念一句诗--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经过几年的历练,我终于成了全县的“公众人物”。偶尔走在大街上,也会迎来三五人群的关注和背后小声的议论:“那不是那个主持人吗!”
2010年,参加全区公务员考录,我入选了。随之,我原本“热闹”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切就像是台风过后的平静和自然。我进入县里重要职能机关,做起了和我原来大相径庭的文秘工作。从事这一工作,要求人要“低调”,人要勤奋,人要善于服务,人要眼里有活。曾有知情者对我这样一个在舞台灯光照射下走过来的人,能否坐住现在的板凳而产生过猜测和怀疑,一切的“不信任”我是理解的。因此,我在努力的改变着,每天坐在办公室内,我尽量不说一句话,闷头读文件、写材料、研究秘书的职责。可以说,很快进入角色,很快适应环境。在这期间,我忍痛割爱般的推掉所有“邀请”和“预约”,虽然,我也曾留恋那样的时光、那样的场景、那样的享受舞台的感觉,但我内心非常清楚和明白,我是一名秘书。因务实的表现,我得到了现任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好评,成功实现从主持人到秘书的转型。但我也深知,做秘书不难,做成功的秘书非常难,他要求有良好的品行、扎实的文字功底、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我常常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博学、笃行,一切从头学起,来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新的任务。我也深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进步。
从台前走到幕后,虽有几分不舍,但我深感值得、充实、更有意义。回望来时的路,那是一场风风火火的经历,展望前程,明天的灿烂阳光正在给我搭建一个更加辉煌绚丽的舞台。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