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
酒为何物,人人皆知,从古到今,多少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分为白酒(辣酒)和红酒(甜酒)两种。并且种类甚多,什么药酒、人参酒、灵芝酒、蛇香酒、蝎子酒、稠酒、雄黄酒、黑米酒,等等。这里所说的酒是指白酒而言。贵州茅台为全国之冠,名列前矛,在国外也享有盛名。洋酒“人头马"等,随着国家的开放也流入餐馆酒店,频频入杯。如今,塞外茅台、新疆尹犁、帝皇圣酒,“何以解愁,唯有杜康酒”,“喝了杜康,万寿无疆”,“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孔府家酒,全国销量第一’’
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九十年代的酒世界风起云涌。
喝酒特别是喝白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他对酒有着特殊的感情,似乎不喝酒不会成为“诗圣”。“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就是他的肺腑之言。曹操似乎把酒作蘖水,他曾向汉武帝表奏“酒禁”。可自己却又偏偏把“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为信条。武松打虎,是借助那八大碗酒劲才震住了虎威。据说今人棋圣聂旋风(卫平)上阵前也总要喝上两口,这酒与围棋有无必然联系,只有他自己知道。电影《红高梁》一支酒神曲,更令喝酒人神往。“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滋阴壮阳嘴不臭,见了皇帝不磕头,一人敢走青杀口……”。总之,酒可解愁、健身、壮胆、出灵感,这就是酒的功力吧。
然而,酒也有过。“酒色财气”这四恶,酒名列前茅。齐恒公的宰相管仲认为酒多必失:引杀身之祸。所以,“弃身不如弃酒”。今人酒后开车出车祸;“酒后吐真言”,泄露国家机密;酒后打架斗殴,乃至杀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辞典》里“酒徒”、“酒鬼"、“酒囊饭袋”、“酒肉朋友”等,看起来就不Jl质llll,听起来也难以入耳。只有“酒窝”使人联想起那妙龄女郎韵脸蛋儿,但它与酒确实无关。三国时的张飞,因醉酒被反叛部下捅穿了肚子。记得在八十年代末,一位日本学者在司马迁故里考古,研讨党家村古建筑时,因兴奋大量喝白酒,晚上酒精中毒,死于宾馆等。此例举不胜举,说到底,还是死在酒上。
现实生活中,因贪杯误事者也不少。有些人常出入酒家饭店,“烟酒”(研究)问题--不喝白不喝。喝个八成,问题真出来了,办不办!吃了喝了能不办吗?--喝了不白喝。什么政策原则,人民给予的权力,统统在朦胧的醉意下变得模糊不清。有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正是利用这一点;而有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多少人就倒在这小小的酒杯上。
喝酒就有劝酒。人在社会上生活,总免不了应酬,人家劝你喝酒,总不能动不动就翻脸,倘不是过分,我也并不一概拒劝。我也常劝别人喝酒,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对那种巧言花语、死气白赖的劝酒,就令人反感,难以承受。
有些人喝法实在不是喝酒,而是在发泄!所谓“酒后吐真言”,确实有些道理。因为喝酒而兴奋,平日积郁于胸中的种种压抑,便骂骂叨叨地放了出来。而酒醒之后,一切照旧。这种醉酒又有何积极意义呢?有些人不过是看看热闹、奏奏兴罢了。也似乎不放倒一个就不实在,就不过瘾。
喝酒,一般不要醉,不要硬劝别人,别人也不要硬劝自己,这才是有益的。
目下,人们喜欢谈酒文化,野蛮地硬劝越来越没有市场了。于是乎,“实在”一词在酒场上大有排砀,颇为时偿。
你认实在吗,你就把酒喝下去。什么“感情深,一El闷”,“一心敬,,(喝一杯)、“两相好”、“三桃园”、“四喜财”、“五奎手”、“六六顺”、“七巧梅”、“八大发”、“九个酒”、“十在美,,等等,都希望对方多喝些酒,多给些面子。可惜在酒场上看到的不是实实在在,却是狡猾与虚伪!“不代、不赖、不卖”,已成为喝酒前的政策规定,目的不是别的,劝人多喝些酒罢了。
笔者借酒兴谈酒,酒的功与过如何辨清,请君辞以高见,鄙人入耳恭听。
同时,也请君不必误解。我并不是反对饮酒,也不是厌恶那种热情而礼貌的劝酒,而是更希望人间真情的存在,新时代酒文化的兴起。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