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对作官和为文的理解有偏差,认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子事。翻开历史看作官者著书立说,大多是在退职后进行的,诸如郑板桥,就是在退下来时才认真整理他的文稿。有的在职的文官武将的写作,也只是应景命笔,或在马背上吟成的。有些人是有文学才能,但公务繁忙,琐事缠身,哪有那么多闲工夫,有点时间,歇着,还得考虑下一步的工作呢。
其实我这个认识是个错觉,好些为政者著的书,写的诗送到我手上时,我惊住了。这些人的文章和诗歌都写得朴实、沉雄、准确而大器,特有生活气息。蒲城县的县长鱼茂盛就是这么一位诗人。记得第一次看到他写的诗是在2002年一个寒冷的初冬,我正为《西岳》刊物编撰。放歌十六大’的专辑,他当时担任着副县长,大概因为忙,托刘珠明同志带来一篇诗稿《蒲城咏怀》。开始我还以为领导写的诗,多是呆板教条,是政治诗之称谓。当时,我对政治诗的理解,是政治和文学硬性拼装在一起的文学,或者说是别样文学,另种文本。可是当我接过诗稿看时,惊住了,长达二百感受生存·散文集六十多句的诗句,洋洋洒洒,真情流淌,历史人物呼之欲出。那种对历史沉稳、准确而独到的把握,让人感到有一种至爱至诚的雄浑和豪放的气派来。那种对文化底蕴深刻而至理的开掘,如大河浩荡,一泻千里,让人感到气势磅礴,爱乡之心,跃然纸上,把个富饶丰腴、山水如诗如画的蒲城,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底蕴的深厚,到自然资源的丰富;从历代英才辈出,华达跸至到创造之神奇,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禁不住对他的诗吟涌起来:
蒲城千载英雄邦,源远流长孕华章。
雄踞关中东北隅,地跨千里洛水旁。
’ 巍巍群山崇岗拥,广袤无垠沃野苍。
灵地就留藏俊杰,沃土腴壤产膏梁。
山泽川源竞葳蕤,四至八到堪舆广。
蒲邑置县天地长,文骚得韵诗性狂。
杜甫遣词称俊址,赵晋造句颂尔疆。
我拿着诗稿沉吟着,感其大器,感其流畅,感其才气横溢,感其热情豪放。难怪明代的朱元璋,别人从他所写的诗中就能判断出他的身份。看来,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居高临下,才能统领全局。从鱼县长的诗中可以看到他所处的高度,也可以看到一个诗人火热的内心世界。只有无限的挚爱,才能产生出巨大的能量。
他愿为他所爱的蒲城贡献力量的心志,全是从其诗句的真挚和率直中流淌出来。
当然,这些真情很快就被事实所证实,听家乡人来常谈起蒲城,说这几年变化很大,飞速发展,拓宽了街道,花大力气修好了道路。说你如果回去,肯定认不出原来的样子,展现到你面前的全是靓丽。
后来,我见了鱼县长,文如其人呀。他给人完全是一副关中大汉的感觉,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蒲城人最爱提杨虎城,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形象大使了。杨虎城就是蒲城人眼中的形象大使。蒲城出了个李润虎,有人就说你看那个头,那气派,还有那说话的声音,多像杨虎城。其实,杨虎城是蒲城人的骄傲,那声名不仅在陕西,在全国,在东南亚都大得出极,这儿只是句玩笑话。可杨虎城的形象确代表了蒲城人,有些人也确像杨虎城。说句老实话,当时和鱼县长会面时,话我没有说出口,可有这种感觉呀,只不过这种感觉是潜藏在心底的,一切都是在观察中进行的。但是鱼县长.第八辑特别感受不是蒲城人,是白水人,不过也算蒲城人,历史上蒲城白水有过同为一县的记载。
虽然,和鱼县长多次会面,都是在匆匆中一闪而过的,我不在乎这些,因为为政者事多。不过,在接触中他对我最明晰的印象和感觉都很直接。我感到他正直,嫉恶如仇,他敢于当着有些人的面批评有的官员无所作为,说是败家子。从这里让我领略到了诗人的气质,豪放的气派,和干事大刀阔斧的决心。也使我把听到蒲城乡党的赞美联系起来,明白了有口皆碑的道理。是啊,如果为官一任,真正是富民一方,那里的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可能是世世代代的口碑。不然,在蒲城《杨爵拜湖》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后来,我通过友人知道鱼县长文学兴致很高,在业余时间还在写诗,最近就在《西部词刊》上发表了《桥陵行》,也是吊古思今,气派很大。这些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对为政文人的认识。我想,事实应该是:有些舞墨弄文的人,因进不了政坛,便把文学当作一种途径。而为政者,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他们别人不可替代的优势,那就是眼界宽,经见多,有思想,是文坛方面一个分支,或一个方面军。他们若喜爱起文学,拿起笔来,利用他们富有的才情,便会创造出新的样式,打出新的品牌。他们一旦对文学热爱得如痴如狂,那就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抒发自己的胸臆,陶冶自己的情操,就会敞开思想的闸门,以强健的笔力描画出独有的感情世界。
据我接触到的几个政界的文友观察,其德行都极高,在政界声名颇好,且传为佳话。因此,我希望着,能出现更多的为政者的诗人和作家。、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