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文著
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的作用,用。火’的字眼作广告的越来越多,什么。十分火爆’,。火的厉害’,‘火的发疯。等等,于是一度被人们看好的书报市场,却显得冷寂了许多,用的字眼和水发生了关系,什么。冰冷”,。有点水。等等。可是,刚刚迈入年,一份古城小报却与火有了缘法,有点火的味道。我不敢断言这个出自渭北高原上的土特产的发展前景,但是它一跻身文化市场便崭露头角,在强手如林的文化平台上有了一席之地,挺起了腰杆,让我大大吃了一惊。
开始,我不敢想象这一切的真实性,一个地方小报能和印得上了档次,堪称国际水准的报刊相媲美,这不是天方夜谭么?有些报刊为赶时髦招徕读者,常常不惜血本,版面由l6K变成大16K,超大16K,封面上的女人头像丰姿绰约,光彩照人。
为了讨好读者什么。半裸’、。三点式’都上去了,这和纸质一般,印刷质量说什么也上不了档次的小报相比较,真是天壤之别。可是,事实确非虚构,《西北风》第二期就发放了两千余份。一些全国颇有影响的作曲家、词作家、作家、诗人--人们号称文坛上的重量级人物纷纷寄来自己的新作,为名乎?为利乎?全然不是,颇让人深思。
寄到我手上的《西北风》第二期,一展开便看到,有来自北京、河北、甘肃等地的名家短小的评论,让我怦然心动。我相信了,他们对这株盛开在百花园中的小花是那么的珍爱和呵护,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于是,我开始反思这种文坛上的奇妙现象。
我不知是它檀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声城大地上的缘故,还是因诗词短小精悍,能以短平快的手段迅速反映生活的缘故,这样极快地掀起波澜。诚然,蒲城自古多才子,翻开方志,诗人词侣书法绘画文人墨客灿若星汉,有这种浓郁的文化底蕴滋润,文化产业当然根深叶茂了。美总是以独有的方式表现特色,以追求和企望显示魅力,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根基,以时代的情怀独领风骚。但是,要用文化艺术形式占据市场,首要的还是人心,只有扎根于人民沃土中的艺术才能常青。
愿《西北风》深深植根于蒲城这片沃土,越办越好。
发表于《西北/K,}2004年12月26日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