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文著
成都看戏一、翻越秦岭发表于《银菊赋》集一 到成都看戏是1987年的事了,四川举行振兴J|1剧10周年大庆,好戏连台,极想一睹为快。另外还有魏明伦写的大型川剧《夕照祁山》,据说这个戏好得很,是为魏延翻案的。按说魏明伦是大手笔,出自他手的作品是不会错的,但不知他为啥想到替魏延翻起案来,是同宗同姓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我不知道,但我总觉得否定诸葛亮这个在人们心中存活了几千年的偶像谈何容易。不过参观过祁山五丈原诸葛祠的人都说,按当时的布阵图看,魏延是在最前线,和敌军只隔五里地,若要有反心那反叛起来易如反掌。看来替魏延这个神秘人物翻案是应该的。可谁能解开这千古之谜呢,可又一想,当时诸葛不信任魏延能把他放在最前线,而且魏延的官职仅次于诸葛亮。一个用兵如神,知人善任的千古名相能毫无戒备?可不管怎么说戏写出来了,还受到全国有关专家的好评,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因此,我极想看看这个戏便尽快地买好火车票。单位原说去几个人,b--JIl缶出发只有我一个人,是单枪匹马上阵。单位领导说你先走,后边的人陆续到。
我是从渭南上火车的,一上到火车上才让人感到难堪,车上挤满了人,而且多是四川去浙杭一带作生意的人。他们提着大包小包,座位上人满了就坐在走道,有感受生存·散文集的人可能是乏得不得了,干脆就半躺在走道上。车厢里歪的、斜的尽是人,人靠人人挤人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又是大热天,气温高达近40度,车厢里没有空调,那人挤人发出的汗臭味简直让人窒息。我没有办法,只有靠着一个座位站在勉强脚尖能踩进去的地方,但站了一会儿便受不了了,身子不自在起来。我脑中一片空白,似乎在发着懵,不住地想着现在才中午12点,还要走一个晚上,这罪咋受呀,到了成都,岂不累成一滩软泥。我真不知怎么办,两条腿不住地难受地颤动。火车过了宝鸡便进入一片崇山峻岭地带,那山一座连着一座,虽然多是石山,但树木葱茏。隔窗望去一片绿的海洋。那高高的峰在火车飞快的闪动中倾斜着,像旋转着的绿色浪涛,或像是大海中怒卷起的水浪而形成射向天空的峰柱,极峻峭。此时我突然想到李白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然今天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蜀道再难攀登还是坐日行千里的火车了,话说回来当初铺设铁路的人们,他们付出的是什么唐代李白攀登这里都难于上青天,铺设铁路的困难不知比李白攀登的困难大多少倍。
火车在山峦之间闪动着一声长鸣,飞快地钻入涵洞中,进洞后的嗡嗡声像雷吼,震得人耳朵直响,而且是一个洞连着一个洞,刚从黑暗中闪出来,看到一片蓝天白云,青山绿波,又闪入一片洞的黑暗中,而且是长长的,好久好久才能奔出来。好在这时的天气倒凉快起来,没有初上车时那么闷热。也许是在车上时间长了适应了,也嗅不到初上车时那种浓烈的汗腥味。我紧靠着的一个座位上,坐着一位看去是个做生意的中年妇女,她似乎有一种怜悯心,把身子挪了挪,让我坐到椅的边上,那只有5厘米宽的地方,简直是个救命的地方,虽然屁股只能担个边边,顿觉舒服多了,这才取出水杯倒了一杯水喝了点,这时才感到喉咙里像着了火。我真感谢那个让了点座的人,天底下竟有这么好的人呀。天慢慢黑下来,夜幕像一道黑色的帷幕给车窗拉上了一道窗帘,车外的灯光像流星一样在车外闪烁,让人感到火车在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火车是在第二天早晨天麻麻亮时进入成都车站的。我走出车站傻眼了,天黑糊糊的一片,在闪烁着刺目的灯光下,到处是卖小吃的和卖水果雪糕的小摊点。拉行李的小车来往穿梭,有的顾客东一堆西一堆地坐在那里。我没来过成都,也没有这个城市的地图,连东西南北都辨不出来。一夜的颠簸又没有打个盹,只觉得头脑昏昏。来时领导交代,住的地方是四J|l文化厅招待所,由陕西省振兴办负责联系。
第六辑天南地北这文化厅招待所在哪里呀?正在我迟疑之际,一辆中巴面包车直开过来,从车上下来两个女服务员,个子不高,嗓音尖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辣妹子。那俩个人下了车就喊:。招手停l’她们的眼睛搜寻着,一看到我就热情地问:。师博是到哪儿?”我说是到文化厅招待所。她们便不由分说,一边一个架起我的胳膊说:。我们就去文化厅招待所。’说着便把我从车门中塞进去。这时我真体验到川妹子的那种辣味,像燃着的火。不过从心底里泛起的感觉还是大喜过望,想去招待所就有专车接,这还不好。心里甜丝丝的,这真是大旱遇甘霖呀,我暗自庆幸自己的运气好。
汽车飞快地在街道上转来转去,不停地有人上车下车,灰蒙蒙的暗色中我只能看见两边的街道在闪动,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车子转了几个弯,东方似乎透出亮色,周围的房屋的轮廓慢慢地清晰起来。车停在路边,售票员告诉我,下了车穿过马路,那个大铁门就是文化厅招待所。他指了指对面的一座黑糊糊的大楼,急催我下车。我总以为到了,便急急忙忙穿过马路而去,跑近一看那里是文化厅招待所,这是一个工厂的家属区。我当时头就。轰’地响了一下,我想不通这些人为啥要骗人,难道为拉客连一点起码的道德也没有了么?但有什么办法,你找谁说理去。我问门房的人文化厅招待所在啥地方。他也不知道,只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无奈我只有走出大门,但也辨不清方向,只有朝楼房多的方向走,我想那儿必定是大街了。
我的面前是一座大桥,桥修得非常宽阔雄伟,几个年龄大的人正拿着个小收音机,一边锻炼着身体,一边听新闻,看去是那么悠闲。我问他们去文化厅招待所的路,他们也不知道,但都在认真想,并互相探问着。后来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说:。你从这儿一直朝北走,那儿有个公园,旁边是图书馆,那里可能就是文化厅招待所,或者就在附近。’我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街道上小巷道越来越多,成都的小巷道多,好像蛛网一样互相连接在一条长长的宽阔的街道上,而且这条大街道一眼望不到头,是个主街道。我当时就有个明显的印象,我觉得我们西安就像一个关中大汉,粗壮结实地站在那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那么规整,端南正北。这正是憨厚淳朴的秦人写照。
成都的街道非常华丽而且不规则,由一条街向外幅射着,就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南方的街道受山青水秀的影响,真是干净极了,我这时才感觉到成都的空气是那么湿润。我在人群中穿梭,看惯了陕西人的肥胖便明显地感觉到成都人多半是瘦瘦的,不管男的女的都很苗条,像捌门北方的大胖子或是大腹便便的人很少,而且在街道上活动着的多半是女人,男人看去明显和女人不成比,感受生存·散文集例。后来我问过同来的人,他们说:“你莫听四川有汉养妇,妇养汉的说法么。四川的女人都能干,田里地里都是好手,改革开放以后,男人多半都到外地作生意,只有女人镇守大营,成了地道的主人。
我听了后笑了,没有想到成都竟有这么多新鲜事儿。只不过有些是传说而已,但成都的男人到外地做生意去的确实多。当然我这次来是专门看戏的,不是研究做生意的,但在车站遇到的那种辣,和给人指假路现象便造成了心理上的余悸,似乎听到假,浑身都要起鸡皮疙瘩。所以我一路走,一路猜摸,不想再问人路,害怕又出现上述情况。但走过几个拐弯,总走不出来,不得又问路了。街旁有一个卖菠萝的老人,这个人看去很瘦小。他见我问先是一愣,接着问:。你问的什么9ai9’成都人把街叫9ai,开始我似乎听不懂,但听多了似乎也能明白。这个人一听我问文化厅招待所,便说:“在哪儿。。他用手指着,一手拉过我,向前走去。我说:。你还有摊儿。’他说:。不碍事,这要转几个弯呢。’
成都的街道弯儿真多,而且有些地方还是不规则的弯,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多边形,而且巷道窄,看去有文物价值的房屋多,有些好像是明清日寸的建筑。这人一直领我转了几个弯,才用手一指说:。前边就是。”我一个谢字未出口,他便说:。不谢不谢。。说着返身走了。我突然又感到什么是人格。当然什么地方都有好人,什么地方都有坏人,好人和坏人的区分好像也是那么简单,但有时一开始总是那么难以分辨,因为都很客气,都很热情,说的都是一样话,只有上当后才清楚了。大约可能如此才会出现认假不认真,有时把假的当成真的。
二、感受茶社在四J|I文化厅招待所,我遇到了著名剧作家裴斐,他是代表汉中来看戏的。这个年过六旬的老同志看去十分精神,胖胖的中等身材穿件短袖,十分开朗,说话总是笑眯眯的,显得那么文静。一见面就喊:。我比你年龄大,我可要叫你小谭了。。随即他把同行的南郑县剧团团长介绍给我。我对裴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在60年代中期创作的大型现代歌剧《红梅岭》,很有地方特色。戏中穿插的歌曲很富有民歌味,听起来十分动听。这个戏不仅在7中演出了名,可以说在当日寸陕甘乃至西北,也出了名,到处都在演出,歌儿到处传唱,后来戏还进了北京。因此,见到他我十分高兴,我问他现在还搞什么。他笑了,回答说:。正探寻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和那深刻的第六辑天南地北内涵,诸如佛教道教,我都在研究。。后来事实证明确是这样,他在看戏其间去了几次青羊宫,看戏结束后,他又留在成都准备走几个地方去研究道教。
我问他看过《夕照祁山》么。他回答说没看过,但他却说他相信戏中有许多新的思考,这是在探索人的历史,并对神坛上的人物进一步反思。他谈了他的意见之后,忽然问起我对成都的感受。我说成都的空气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水很甜,空气很湿润,在街上跑上一圈,不像西安满鞋是土,这儿在街上走一圈鞋反倒更干净了。他笑了,说:。你到成都来得少,还没有掌握住这儿的特点,西南地区当然不比咱的黄土高原了。我们来得多了,因为汉中到成都,比西安还近,和这儿的来往方便。成都这边除了麻辣味,有一个特好的去处,那就是茶社。”
。茶社I”我惊问了一句。
。是啊。”他说:。这儿的茶社特多,又独具特色,剧场的后边,公园的一偶,巷中道中都有,而且是很优雅,青竹遮翠,青藤缠绕,喷泉细细。在这个幽雅环境中,放置上许多/.1、桌,让你坐在竹椅上,或靠在躺椅上,摆着龙门阵,你说这是一种什么味道儿?’他的话确是动人极了,令人神往。后来去看戏,果是如此,剧场的侧旁,或一角,或后边,总是有青草成圃,青藤缠绕,下边摆上石桌石凳或竹桌竹椅,让观众在演出前休憩方便。坐在凉棚下,品着香茗,那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美不胜收呀。让人常能回味到的是一次由陕西文化厅振兴办主任王军武带我们去喝茶的事。那次也不是特意去品茗赏景的,主要是参观四川搞的戏剧文化博物馆。人家把戏剧的脸谱搞成专馆进行收藏,那脸谱可多了,还有各种特技诸如变脸种种的专门保存。四川人会做生意,也会宣传自己,他们在这里专门设了几个摊点书案,介绍他们四川戏剧的历史和名艺人等等。并一再恳求你买他们的书,当然我也不甘落后地买了好几本。在这里他们还把四川籍的几个开国元帅塑成像供人瞻仰,馆里边修得别致清雅,廊回道曲,雕梁画栋,飞檐斗角,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感叹不已。他们还在门口摆上书案,上面放着签字册,供文人墨客签名留诗,真是雅中有雅。
在这里,振兴办主任领着一行20余人兴致特别高,高兴之余便合影留念,并有人提议到附近茶社一聚,品品成都茗的特色。一行人便簇拥着到附近一个大茶社中。一走进里边,发现品茶的人很多,熙熙攘攘的,还有卖各种杂耍,卖杂耍的人手里举着个JJ、木架子,上边挂满耳挖、香包、垂链之类的东西在人群中穿梭。里边的景色更不必说了,清雅宜人,我们在旁边的几张桌子上坐下,这次是由王军武同志作感受生存·散文集东了,大家自不必去柜台上要茶。一会儿一个小伙子举着一叠小碗跑到我们跟前,他的手中像举着一座小宝塔,煞是好看。然后飞快地向我们面前撒,那动作美极了,也快极了,真像天女撒花一般,又纹丝不乱。每个人面前都是一个小盖碗,又一个小伙子提着一个铝壶过来,他~手揭碗盖,一手倒水,水一入碗,他将壶向后一提一拉。
那冒着热气的开水便像一弯长长的银链倾泻下来,亮亮的十分耐看。水倒得那么轻松,而且只一提水壶便满满地倒上一小碗,不溢不泄,那么准确。我当时觉得他似乎不是在倒水而是在搞表演,太美了,顿日寸一股茶香溢了出来。茶香飘浮着,在桌子周围荡漾。让人感到自己是致身在茶香中,似乎身子和茶香一起飘浮。成都茶社名不虚传。 、三、《夕照祁山》的鬼和青城山的神四JI J的剧种很多,这次展览演出的就有近l0个剧种,体裁也很广泛,有历史剧,有革命历史剧,有反映。文革”的戏,但让人真正拍案叫绝的却很少。每天晚上我们相伴去看戏,去时兴致很高,回来时又谈论到夜很深,都为戏剧的前途担忧。当然剧要比较秦腔那还是要好一点,起码还有观众,而且兄弟省的同志来看戏都要买票,没有票是不能进场的。可秦腔每次汇演总是赠券,外省的同志来文化厅拿票多张都是一个字。赠’。记得1987年黄河金三角三市交流演出,三门峡市的同志来我们渭南参观了解文艺演出后,对渭南能保留那么好的一个剧团,并有那么多的台柱子演员,深表感叹。可是一问到剧团的票价时回答只有5角钱,每晚卖不上元钱,惊住了,叹息着说:。这么少,我们三门峡每张票20元呢,照这样剧团怎样生活?’
当时在场的剧团的同志都笑了说:。吃皇粮呗,反正吃不饱也饿不死。一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实在太奇妙了,让人怎么也揣摸不清。JIl剧似乎能好一点,但也好不到那里去。每天晚上池子里的人也坐不满,虽然有碰头彩,通堂号,喊好声,和满场子的掌声,我当时总觉得那是组织的,不是真正的发自观众内心的呼喊。这种虚假的东西不由使人想到有许多人粉饰太平的那些拙劣行为。而且那时各个行业都有虚假行为,并在蔓延着,像冬天的野火~样,常有人点燃枯草让悄悄地蔓延燃烧,有时虽然是在田野上一闪~闪的,遮遮掩掩,如不制止,很快就会引烧出大火。也会像58年的共产风,浮夸风一样蔓延。
第六辑天南地北我不知道地方当政者为啥要搞虚假,也许是为宣扬一下他的政绩,因为上级领导一点头就能升官,升了官便满身荣耀。不过我只是这样想想罢了,真正的戏剧危机的原因我还不能完全说清。说不清的情况下同伴们便只有边看戏边叹息了,于是便把宝押在《夕照祁山》上,那是名人名作,毕竟不一样啊。也许是压轴戏在后头,就像唱戏时那些大官们在锣鼓声中迈着八字步最后出场一样,大剧《夕照祁山》
总是等不来,于是同伴们便约出去游一下。因为人常说:不游峨嵋山青城山就等于没到四川。可是去峨嵋山是两天游,一天不得回来,我们怕耽搁看戏,只有去游青城山了,那是一日游。大家都说青城山也好,那是道教的山,满山青树高耸,围山若城,山上景致很多,特别是道教留下许多建筑和文化遗址。据说山上有诸如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上清宫等七座道观,都建在绝岩之上,或藏于密林之中,桥、亭、坊、阁,丹梯千级、曲径通幽,很值得一观。于是我们坐一日游的车去了青城山。
车的第一站是都江堰,那是著名的水利之神李冰父子造福于民的杰作。车过了大桥,让人首先看到的是浩瀚的岷江,宽阔的江面上江水像脱缰的野马,怒号着,涛声如雷,拍打着,掀起着巨大的浪花向前奔去。其势之大,就像要把天地全都卷走一样,让人看着惊心动魄。我迟疑地想着,当年李冰父子怎么就能在这么巨大的激流中,设计修造出千古流芳的大坝,造福一方,其难度,其胆略非比常人呀,难怪先民们为他父子修庙,今人为他们歌功颂德,人们并把文武双全的二郎衍化为天神,并创造出许多神话故事来美化他,使他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尊偶像。
车停下来让旅客参观历代为李冰父子修的二王庙。这庙修建得很高,座落在内江进水口左岸的山麓,依山布局,镶嵌在绿荫中。上去临窗望江,千里山河尽收眼底。并在数里宽的水面上架起一道索道,让人们坐揽车到对面山上去寻觅当钲的治水遗迹。我们虽在这里不敢久留,但李冰父子当年治水的雄才大略,和敢于打击当地的迷信势力,却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铭心刻骨的印象,即就是坐在车上心里还在久久地思考着。事实上,凡是在历史上为人民作过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并千百年地纪念着,奉之若神,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成为民族伦理道德的楷模,并用他们的英雄事迹教育着下一代。这恐怕就是平常说的众口皆碑的力量吧。凡是罪人,历史也会把他们钉到耻辱柱上,使他们永远成为反面教材。这恐怕就是我们民族伟大的地方,敢于弃恶扬善。当然不论官大、官d、,看的应是他的历史功勋了。二王庙内的殿、塔、楼、亭曲折有致,古柏参天、香楠、银杏配以奇花异草,真,感受生存·散文集是美极了。李冰父子的彩塑,和历代有功于水的人物塑像排列其间,碑刻、匾额、楹联的溢美之词恰当地说明其功绩。
第二站就是青城山了。车子一进入山下的停车场,似乎一下跌入青色的幕帐中,映入眼帘的是那高耸的青树,它们像一队队整齐肃立的士兵,又形成一道巨大的屏风,占据着天地的所有空间,使人感到就像走入画面,又像跌入青色的波涛中。
浓重苍郁的青色紧紧地包围住这里的一切,难怪叫青城山。看着大自然造化的美和奇,真让人叹服大自然的力量,更觉得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多姿。到这里第一感觉是青城山的树色,第二感觉就是茶。也许这儿产茶,到处都摆着茶摊、茶点,沿路几乎摆满了,应该说是一道景观。山门是雕梁画栋的古建筑,游人像潮水般地向内涌流进去,仿佛是溶入一片青色的溶液中。我在山门外遇到宝鸡的几位看戏的同仁,便匆匆照了几张像,向山上走去。向上全是弯弯曲曲的石径,不知那朝那代锉成的,也不知费了多少工夫,那么长,怕是要用几百年几辈子的工夫和耐力才能修筑出来。石阶的上面斑驳陆离,也不知由于多少人践踏,岁月的风雨浸浊,给上边留下了这许多印记,显出许多苍郁来。我真佩服我们中华民族先辈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 青城山是爬上去了,我们还坐了缆车,坐了船渡。你说怪不怪,这山腰中竟有一个平湖,那湖端的可爱,依山为堤。峰峦迭嶂中,湖光潋滟,清波荡漾,绿树倒影。湖中几个气伐子来往渡着行人,一队队红男绿女,来往湖上,溢着笑声,宛然是另一种风格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水乡泽国才能看到,可是在这里看到了,而且格调那么高,没有一点这是置身于苍山幽林的感觉。一阵阵水气清风迎面扑来,顿时给人一种清新,一种心旷神怡来。我不敢相信天地间竟有这么多的造化,能让高山出平湖,真是美中之美,奇中之奇。听说,还有无数寒潭飞瀑,诸如闭月潭、落雁潭、玉女潭、九曲潭、双泉水帘洞、观音岩瀑布。沟中还有云雾潭,景色更是美极了,可惜我未尽览。
接着坐缆车,那种感觉似乎从一种古老的回味中又回到新的时代,前边上山给人的是觅古的奇特,似乎在探寻中华民族的根,从一座座古典建筑,一片片改造过的荒坡野林,一条条石阶和石碑旁向上走去,像是沿着先人奋斗的足迹往上踏,搜寻着先辈创造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先辈们的精神遗产。而缆车坐上去则像坐上飞机向下俯视,一座座山峰,一条条幽谷,一片片高树,都从脚下闪过,白云似乎在身边飘。在这里我似乎感觉到了古人创造的“鸟瞰”那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如果靠父母第六辑天南地北给我们的两条腿走上山,只能看到的是山林的一个侧面,一个部分,而坐到缆车上则能看到山的全貌,山的整体,这样似乎才能真正了解到完全的青城山来,或者说是大部分。如果这样看过青城山之后,回头来再一个石碑一座道观的细看,其感觉就完整了,就不会再片面了。我想还是多侧面看事物好。
上青城山让人感到奇妙的还是青城山上的树,长得很直,很高,有几十丈高的,没有一点分杈,都是青绿一片。看去那么精神,那么气魄,似乎个个都能撑起一方天地。远远看去像是一群人奋力向上托着天,这些人没一个耍滑,没一个弯腰,那么尽心尽力,且有智慧很勇敢。不知为什么此时蓦地一个印象从脑中产生出来,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缩影么。特别是那些银杏、樟木、香楠、油松,个个都有数百年历史,合围粗细,数十丈高低,看去那么干练、挺拔、奇特,真让人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的魂魄。我想这一阶段寻根文学有些发烫,难道这不是中华民族的根么,这根是劣是优?如果我们的先民们没有一种精神,一种长人之处,能繁衍到今天么?当然我这绝不是护短,而是我长期有一种困惑,总觉有些人说什么坏了,就坏透了,什么好了就好得了不得,是不是一种幼稚,一种浅薄,有待评说。我觉得每个民族都有他的长处,每个民族也都有他的短处,说短处时不能否定长处,更不能一言以蔽之。
我更反对那些像《皇帝的新装》中的人物,言必希腊,谈戏论文没有几句洋名词,似乎自己就没了水平,不沿着外国某些思潮走似乎就显不出自己的高明来,我不反对借鉴和引进,但觉凡事不能过。
游青城山感到奇特的还有那些道观。在崖畔峭壁出现一方平地,看去是凭人工开凿出来并借着山势修筑出的许多殿宇楼阁来,在绿树围绕中,闪现在面前的是硫瓦粉墙,殿阁飞檐,雕梁画栋,十分耐看。因为借着山势,所以从一座殿到下一座殿要下许多石台阶,穿许多廊房,给人一种曲径通幽之美,险峻中含着典雅,古朴中含有异彩。大殿侧还借势建着许多小殿,诸如张天师的殿堂等等。总之,在香烟萦绕和悠扬的钟声中,给人一种道家的神秘。且不说这些建筑的工艺天下绝伦,巧夺天工,使人真正领略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就那些构图的精巧布局的合理,恰似天然,胜过天然,更让人感叹不已。凭这些就让人对先辈敬佩不已。人说峨嵋是佛家的山,青城是道家的山,旆家居住的地方都富,道家居住的地方都穷。这话说得确实有道理,青城山上那些道教的观虽然建筑宏伟,但没有一点富贵气,和那些高规格的佛寺的建筑比较,还是有点逊色。不管是建筑的规格和风格,气魄和容量都感受生存·散文集有点距离。也许道教是土著,而佛教则是进口来的,带着洋文化的风味也不可知。
总之奔波一天,让人思考的东西太多了。
晚上接着去看《夕照祁山》还想着青城山的游览。
《夕照祁山》是名人之作,确实出手不凡,不管是服装导具,演员等等,都显出一种大器来。故事从第一场开始魏延认为应立即出兵攻取长安,而且让他带少量人马,便和被人们送上神坛的诸葛亮产生矛盾。诸葛背身而立只见羽扇在抖动,表现出诸葛不平静的心理。戏中不乏许多意识流的东西,诸葛想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的大旗就出现了。特别是。半边委,半边鬼’的童谣,还有魏延娶黄巾首领之女作妾,这些都形成朝中认为魏延不忠的佐证。戏的容量很大,正如作者说的:写历史是历史学家的事,搞哲学是哲学家的事,艺术家要写的是人的心理。原话记不清了,好像是这个意思。但这种写法引起同伴们的热烈争论。汉中的裴斐认为,戏确实好,是一种新的创造。但有的人不同意这种观点,特别有人提出来戏到底是什么,难道说打倒了。四人帮’的。左4的概念化模式,再来一个新的模式。
争论从看戏结束到回住处的路上都在进行着,一直到了招待所,激烈争论还没有休止,这些人大多都是些戏剧同行,对戏剧独有情钟,所以尽力阐述着各自的观点。有些搞创作的人更是激动,因为感到戏剧创作越来越难搞。你说你不赶点新潮,弄点新玩意,专家不认可么。领导看的是奖,上边不点头他不投资就等于不发通行证。虽然钱是财政给的,可领导掌握着关卡不给你开绿灯你有啥办法。闭门造车,丢掉了生活,丢掉体验,丢掉激情,写出的东西投资几十万,演不上一两场又撂下了,观众不买账你有啥办法,专家还说戏剧不景气是陈旧的原因。新玩艺儿是个啥。
无非意识流之类,多来点心理外化,可这些东西我们祖先早搞过了,《牡丹亭》中的还魂,《黄粱梦》中的梦幻等等。时间过去了六七百年,从外国弄点新潮流来就新,月亮还是外国圆。
说着有的人说了个笑话。说他创作的东西很多,可是发不了,后来他生气地把稿子用剪子剪成碎片,又玩把戏地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胡乱地把碎纸片粘在一起,读起来他自己也不懂是啥,也不知写的是什么,寄出去竟发了,你说这奇不奇,越读不懂越才是好文章。
说得大家一阵大笑。 .大伙还在争论,可是说的是《夕照祁山》呀,不能越说离主题越远。但是到后来第六辑天南地北简直是东拉西扯,从。文革’前的戏改说到样板戏,一直到今天的戏剧新潮流,海阔天空地谈论起来,真是无拘无束,可以说是直抒胸臆。只有此时才能让人感到自由的气氛,感到一吐为快的欢快。
我在这场争论中发言很少,因为这里谈论的人中有许多都是大家,饱学之士,自己长着耳朵就行了,多听听好处多。二是今天青城山的观感好像一直在脑海中流动,并逐渐明晰起来,加上《夕照祁山》的观感,不知为什么我总把这两件不相及的东西在脑中联系起来。我用直觉感到青城山是在建庙造神,《夕照祁山》是在拆庙赶神,青城山是树碑,《夕照祁山》是在拆碑。诚然,青城山那青的山,青的树,青的水,是美的建构,可也是-二座庙宇。中国人不是爱封神么,那正是一尊中国神,它集山水之精神,把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吃苦,爱美的精神化作一股灵气树在那博大的一座山上,让人去领悟她。《夕照祁山》是让诸葛走下神坛,还他人的本能。
因为他也忌妒,他也有疑心,他也有不清明的时候,所以就要拆这座人们千百年来在心中建树起的一块碑,树起了魏延这块丰碑,这尊鬼位。魏延的心胸是那么博大,认识是那么清楚,他敢娶黄巾叛逆之女为妾,不畏人言,他敢于冒险,他智慧无比。
且不说历史的真实是什么,也不论艺术的真实是什么。我们只想想在历史上几千年来人们把诸葛敬若神灵的目的是什么?把他作为智慧的化身,忠诚的化身,爱民的楷模,把他看作是民族之魂的目的是什么?也可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鞭策今人,启迪后者罢。如果推倒了这座神道,给今天的人能带来什么好处。再说翻历史的案,打神树鬼戏剧有这个任务么?《夕阳祁山》一剧可能是一种正在寻找新的历史认识价值的艺术体现罢。当然我这种想法也未必对,不是我不和流行的看法保持一致,而是看了戏和游青城山的感觉太强烈了。反复想还是觉得这两方面有相同的之处,那就是都是用美来感召浸润人的心灵的,可青城山游后让人对山对树对历史的创造肃然起敬,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而戏看后虽给人一种思考,但感到作者的个人意识太强烈了,戏的许多地:j都是用意念的东西告诉给人,或是说强加给人,结果是什么,只能使戏剧进一步远离了观众。我真不知自己想得对不对。
四、青羊宫的见两和杜甫草堂的思考我不知道为什么成都的道观这么多。青城山尽是道观,成都城内还有一座极感受生存·散文集大的道观叫青羊宫。研究道教的裴斐告诉我,这可是一个极好的去处,也是研究道教的一个好地方。于是在看戏暇余便和汉中来的一位剧团团长去了青羊宫。中国的古典建筑,特别是道教重地,大约是一个模式,古建式的大门,进去便是大殿,这个大殿虽也有雕梁画栋,也有飞檐硫瓦,但整体颜色比较灰暗,并以黑色为主调,所以让人看去更加庄重肃穆,且有一种神秘感,似乎幽深得让人猜摸不透,因而让人肃然起敬。大殿有五同宽,建筑得非常雄伟,如一尊高大的石狮雄踞在那里,大殿里面十分宽大,香烟缭绕,钟磬声声,游人不断。大殿中有两只石雕的青羊,那青羊向后盘着长角睁着一双眼睛,四条腿像四根小柱子直立在那里,样子并不凶恶,抬头挺胸看着游人,似乎是在诉说着道教的历史。似乎向人们昭示着未来。青羊的周围四四方方围着一圈木栏杆,颜色是朱红色的,保护着它,也许是防备它跑出去,也许是怕游人损坏了它。穿着夏季中五颜六色各种服饰的男男女女围着它。欢笑着,指点着,把钱币投向它,像夏日中农民把收碾好的粮食粒扬上空中,又像是空中降落起一阵雪片,纷纷扬扬。青羊的脚下满是一片片一堆堆的硬币,随着一层层的硬币落下,便晌起一阵阵叮叮当当的响声。
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好奇还是好玩,如果说在动物园中那些zl、孩子不断地向猴’子扔果品面包是逗着玩,而面对石雕的青羊。那么肃穆的神物也敢以玩乐冒犯么。
后来一打听才知向青羊扔钱能降福能祈寿,我这才明白人们的意图,施舍的目的是为更多的索取。可是刚才在门前碰到的那些衣衫褴褛向人讨要的可怜者,施舍的人却很少,看来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善钱难施。’这话说得对极了,人们看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想到的是神能否为自己赐福,谁能想到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大家都穷,一个人两个人有福也享不成,这大约是人们常说的周边关系吧,我想还是多关心一下整个社会。
在青羊宫的后院有一面用青砖砌成的巨大的照壁,中间粉着,中心部位写着个大大的寿字。院子里满是人群,纷纷站在一条线上,闭着眼睛直走着向前摸去,据说能摸到寿字的人便有福气,而且运气马上可以降临到你的身边。可是我看到的游人走上去没一个摸到寿字的,而是走一走便拐到一边。因为人的脚不可能是直走的,更走不出一条直线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喊声中,我忽然想到人生,这群人尽管都是芸芸众生,而且都想求得幸福,可人生似乎就像一场戏,总在捉弄人。正像一首诗中写的:。我所需要的,是我得不到的,我所得到的,是我不需要的。’人的希望第六辑天南地北越大,失望值就越大,这就像人们尽力想摸到的那个寿字可总摸不到一样。不过话说回来,即就是摸到了运气真的就能来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极力地成群结队地去摸,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了一拨又一拨,来了一批又一批,不断地摸去。只有那个寿字还在那儿,睁开它那金光灿灿的眼睛看着世人。我想寿字如果会说话,一定会说:人们怎么这么糊涂,幸福是摸不到的。不过人没有了希望可是不行的,没有希望,便没了人生。
后来我听人说两只脚作内八字走,左右脚尖都往一个点上踏,便会摸到这个寿字。我用这种说法做果然摸到了。我暗自笑了,即就是在这方面下了工夫,找到了窍门,又有什么用,只会一笑而了之吧。
到杜甫草堂是渴望已久的事情,这不仅仅因为杜甫这位诗圣在我脑中有很高的地位,更不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早已让我五体投地,而是极想寻觅一下诗人当年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心态,他所居的草堂在什么地方,什么心态下竟能使诗人产生出那么伟大的诗篇。
下午我问明了方向,乘坐着去郊外的公共车去杜甫草堂。坐车走了一段路才知杜甫当年居住的地方离成都这座花城很远很远。说那儿是今天的郊区,可当年就可能是在荒山僻壤,因为乘坐汽车要走十多公里的路。我坐在公交车上,顺着车窗能望见沿路之上南国风光的稻田沃野,那么平整,平畴百里尽是田埂造出的像是大大小小的象棋格子。我去那天正好是个阴雨天,雨丝细细,在田野布上一层轻纱,若有若无,使郊区绿野蛊得无比妖娆。。春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滋润细无声……’的诗句在耳边萦绕,似看见诗人正站在田埂上吟诵着。可此时正当夏季,不是春雨,不过南国的夏天很奇特,没有北方那么酷热,总觉是凉丝丝的,走到街上有穿背心的,也有穿西服的,看不见那种汗流满面的样子。所以细雨蒙蒙,洒到田里是滋润细无声了。 。
车是在杜甫草堂门前不远的地方停下的,为了供游人游览,这儿专门有个公交车站。
我走进大门一望,噢,好大一座草堂。这是不是我原来想象的样子,以为草堂只是个茅庵草舍,而像是~个公园。那么庞大,到处是亭台楼阁,朱门绿窗,高树翠竹相互映衬,一条砖铺甬道直通进去。迎面是杜甫的纪念堂,有杜甫的塑像,有历代墨客诗人书写的诗句,敬题的对联,并已收集成册,有几个专门的玻璃柜台在卖。柜台感受生存·散文集很大,DO_L文房四宝和各种古董设案叫卖着。厅堂修得玲珑剔透,玻璃门窗,古式建筑油漆成深朱色,一派古香古色,后边还有数眼泉流,飞玉淌银一般流入桥下,竹林通幽。厅堂的两边有廊亭,小道深入到浓重的树荫花草深处。在一片浓重的绿色的遮掩下,不时闪出亭台楼阁的红柱硫瓦。这是当年杜甫的草堂么,我脑中蓦地闪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吼,卷我屋上三重茅……’
如果杜甫当年有这样好的住所,也不会客死他乡,当然也不会产生千古绝唱,以巨大的艺术力量影响和震撼着千余年来人们的心灵的。诗句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共庇天下寒士得欢颜。,这是多么广阔的心胸,多么善良的心愿,有谁能不感觉到这是用生命的体验写出的伟大诗句,这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喊。如果没有深切的体验,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诗句,更不可能流传至今,并影响到千百年后人的思想。
我想着想着倒暗自笑了,觉得自己想得有点不切合实际,也可以说是不合时宜。当年就是当年,当年的茅屋是为杜甫住的,今天的草堂是为世人看的,瞻仰的,弄得破破烂烂保持原貌,岂不大煞风景,败了游人的兴。
不过想到这里,我总觉有点凄沧之感,感到了中国文人的悲哀。诚然,从春秋战国开始,或追溯得更远,历代都喊重贤爱才,可喊了几千年,文人的命运总是悲惨的,总是穷困潦倒,所以得了个穷秀才的雅号。大约是文人都爱多嘴,什么忧国呀忧民呀兴国的大计呀,讨不得那些当权者的喜欢,所以还是让你离得远远的好。可是在兴国时必需靠人才,战国七雄的兴起,秦的统~,三国纷争,都是靠重人才起家的,可到了和平年代,那些多嘴多舌的人,由于不讨喜欢便要遭殃了。
更大的悲哀是那些有雄才大略或满腹经纶的人,在世往往是奔波潦倒,或客死他乡,但到了后世就弄得沸沸扬扬,到处建成庙宇碑坊。而且是一代一代都是如此。
像一首歌一样,你唱了我唱,可历代文人似乎是一样下场。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又不怕反复和复制。但反过来说,人们还是总结了过去才前进的。
不过我想在重科技的今天,有知识的人一定会大展宏图,历史将再不会重复,。文革’的烈火恐怕再也烧不起来了,也许这就是历史的教训吧。
瞻仰杜甫草堂,我也不可避免地买了许多有关歌颂杜甫的楹联诗词和书刊,也许这是为装璜门面,让人知道我到过杜甫草堂。
第六辑天南地北五、南郑一夜在成都十多天的看戏,很有收获,也不知是整天泡在几个文人中间找到了一点感觉,还是因为成都这块地方原是个帝王之都天府之国,寻觅古迹的地方很多,让人兴趣盎然,总之可以满载而归了。此后除游青城山外还有幸参观了一下刘备当年称帝的地方。那里的门票很贵,据说是塑了许多雕塑,有刘关张和诸葛亮等,还有后辈英雄关兴、张苞等。院中虽然有粉墙硫瓦,亭台楼阁,青竹溪水,但总觉成都的园林打扮多是一个模式,看了也找不出个新的感觉来,所以便有点索然无味。唯有成都饭菜中的麻辣味给人的刺激越来越强烈。也许是自己欣赏能力低找不到历史和今天的契合点来,也许是已到6月初,此时的关中已是。夜来南风起,JJ、麦复垅黄’的季节了,我家里还是一头沉,所以归心似箭。加上回西安有一段涵洞出现塌方,修了好几天仍无法通车,所以心急如焚。人家振兴办的同志组织游三峡,说是三峡大坝要修了,再迟就看不到今天的景况了,机会难得呀,到此一游确实重要呀。谁不想到三峡去转转呢,不枉此生,那博大的水乡泽国和特有的自然风貌一定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加上涵洞塌方,火车不通,回去对单位说也是个理由,可收麦在即,我也有创作任务,能不急么。可火车不通有什么办法,东去火车的售票窗口总是紧紧关着。好在同房的南郑的那个剧团团长出了个主意,他说让我先去汉中,然后由汉中取道宝鸡。我笑了说:。你让我再走一回‘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路’。其实汉中到宝鸡正是韩信当年出奇兵的地方,宝鸡古为陈仓,是历代帝王屯粮的地方。我倒想沿着这条路去看看。我问他:。古栈道还有么。。他笑了说:。也许还能看到一点遗迹,公路通上了天,好看极了’。
我真高兴有他的指点,便随他一起买了去汉中的票。车到汉中市天就完全黑了,我在五光十色的灯光中看不完全车站的面貌,马里马虎跟着这位团长去了南郑。坐的崩崩车(摩托三轮车)并不快,大桥的灯光中能看见汉江是那么宽阔,水流湍急,~桥飞架南北,两边都是黑黝黝一片。
那晚是歇在这个剧团团长的家里,他让我住在他的客厅中。夜里他的两个儿子回来了,见了面才知道一个在工商局工作,一个在作生意,我们谈到我们在成都到处找10块钱的房子住,不然报不了时,他的二儿子笑了说:。我每次去成都贩服装都住40元的旅社,你们也真是太吝啬了。人家那些大款住的都是上千元的宾馆,感受生存·散文集看来你们这些吃皇粮的还真没走入市场。”我听了直咂舌,这对我这个穷秀才来说连想都不敢想,因为挣得太少了,月薪不过百元。没有来钱的门路只好穷酸。只不过我对现在的青年人还是感叹不已,人家敢闯么。因为那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八十年代有这种意识的人算是超前了。
团长的大儿子在工商局工作,这儿山中又盛产茶,而且是著名的绿茶,品种多极了,团长用最好的茶来招待我。那茶经开水一泡,根根在杯中直立,犹如一把把小伞在杯中游动,芽儿青得惹眼,嫩嫩的。一股浓郁的茶香朴鼻而来,喝了一口真是沁人心脾,接着他便为茶叶作起广告来。
这两件见闻对我的印象太深了。虽劳累一天,晚上睡在床上还是翻来复去睡不着,脑中总想着这些年轻人为啥就这么超前,是不是自己太古板,是不是自己的思想太滞后,我的市场意识在那里,我为啥不敢想挣大钱呢。当时的人一想到钱就觉得烫烫的,有点说不出的味儿。
我是带着浓重的回味离开南郑的,这一次从汉中到宝鸡真是受尽了磨难。尽管这位团长说:。留一天吧,南郑的风景非常秀丽,有个南湖公园很值得一看,还有生产茶的地方也可去看看。’但我回绝了,我只是带着买来的几斤青茶,匆匆上路了。
从汉中走天还晴得好好的,可汽车攀越秦岭刚到山顶便下起雨来,雷好像在车轮子旁边响,一道一道的电光像火蛇一样在车子周围转,让人心惊胆战。
车子过镇点后有人指点张良庙,谈及秦岭山上盛产药材有好多种,我似乎都无心听,脑中是一片空白。雨越下越大,我当时坐的不是直达车,是走一程算一程。下了车在雨雾中穿梭。只要是去宝鸡方面的车就上,真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一直穿着湿透的衣服,眼巴巴望着到宝鸡车站,这儿用上望眼欲穿,是再恰当不过了。下午天快黑才到宝鸡,又马不停蹄地买票到渭南。反正那时只有一个信念:尽快走。
半夜时分到渭南站,我才舒了一口气,我真不知道我是怎么回来的,一切似乎都给忘却了,只是保存下一点感觉,南郑那一夜印象极好,似乎有一种甜丝丝回味,让人能品味到点的全是开拓。可回渭南的路上简直是逃难,累极了,当时,只有一个心眼寻车,我唯恐把自己丢到半路上。这真是到了那里说那里话,深刻体会到人应该学会适应。
发表于《银菊赋》集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