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文著
大型历史传奇剧《焚佛记》是我以隋代历史为题材写的第一部戏曲本,故事爿源于西安南五台的一段民间传说,题材本身适合戏剧创作。我创此剧历时数年,静纸盈尺,虽说戏剧性有了,但对南五台的地貌却一无所知。特别是故事发生在隋代隋建都于长安,当日寸名大都,隋文帝重佛,他曾派人去印度迎取佛骨,而且把迎来自舍利子放在圣寿寺。后来晋王杨广奉旨拜佛圣寿寺,并在那里发生了一段风流音事,而这个圣寿寺就建在南五台,不去体验一下行么。
我不知南五台是什么样子,心想它在西安以南,样子可能有山西五台山之历骨,并以此得名罢。当然,想是想不出它的真实模样来的,还是要亲临其境的,于黄我乘坐班车去了南五台。我原以为南五台离西安很近,可车到卫曲走了l0多里,一打问还有几十里,我真有点沉不住气了。正好车上有个到南五台去的人,他说他冬道地方。我不由得暗暗称好。为和他讨近乎,坐到一起攀谈起来,一问他竟是渭裔人,心中不由生喜,乡党么能不亲近,他工作的地方就在南五台,心想这一下不用『路了。
下了车到一个镇点,我和这个乡党相伴走了很远的路程才到了他工作的林场这个林场好大呀,平畴百顷,一眼望不到边,一道道的小畦中尽育着各种各样的书苗,什么油松、白杨、柏树、冬青……应有尽有,我去时正好是秋天,到处一片葱绿妻翠青黄。树苗儿整齐地排列在那儿,密密匝匝地像一群群淘气的孩子迎风摇摆亳小手。这儿清雅得让人感觉到只有一个字。奇’。
那个乡党很热情,他说:。这些树苗都是为绿化这一带山林用的。4随后他抬;感受生存·散文集指了指林场以北的大山,其实所谓的山好像离这儿很远,只是在天底下显现出一抹青黛色,也许是林场的海拔高,显不出山的高大来。他向北一指说:“那儿就是南五台。向上一直走都是漫坡,有五六里地便进山了。。
我当时的任务就是去南五台的,所以不敢怠慢,便一直向山上走去。那些小道土路弯来拐去真不好走,道上尽是小石子,碰得人脚疼腿酸,正在这时见路口有一座寺院,不由眼前一亮,心想这莫非是圣寿寺,但仔细一看却写着白云寺。这个寺院的大门紧闭着,样子倒像农村的小学校。旁边有个侧门,一个穿着深黄色道袍的和尚正在路边的小溪中打水,我住了脚问:“老师傅,去圣寿寺怎么走?”
他一边把桶甩到溪中提水,一边头也不抬地说:。一直走l’
我向山上走去,山路慢慢地陡起来,两边的岩石山崖显得嶙峋可怖,空矿得让人心惊,偶然一声乌鸦的凄惨叫声,山谷尽是回声。那尽是大石块和鹅卵石的小道越走越窄,慢慢变成羊肠小道,山坡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撑着天,墨绿的苍色像阴云一样遮盖着周围,山峰直立起来,似乎是向我直逼了过来。此时王维的诗句:“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蓦地出现在脑际。我站住脚向四周看了看,没一个人影,没一处建筑物,那山空旷得连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都听得清楚。我当时确实害怕起来,心想,如果有一只狼或一只山豹挡住去路,我就别无选择,只好被当作点心了。我不敢前进了,又返回去五六里地,到那个古寺中问那个老僧人会不会有野兽什么的。那和尚听了笑了说:“大胆地走吧,啥也没有,上边还有个林业站呢。。
我看那和尚也不知是真修行还是假修行,反正未见念一声佛号。我又想咱管这些闲事干啥,只管上山就是了。当然我也想我走回来是正确的,凡事得问个明白,问应该是好事,如果没有问天下就没有学问了。我返身又向山上走去,这一颠一倒,就是l0多里路程。尽管上山不易,走得人气喘吁吁,但上山心切,似乎这一切都无所谓了。
这回上去反而感到山上的景色确实太美了,再没有那种可怖的空旷感,整个山原都覆盖着层层山林,笔直的树杆看去秀美极了,似乎都奋力向上争取着超过别个,显出一片生机,把浓郁的绿色洒得满山都是。满目青翠,层层迭迭,鸟鸣婉转,十分动听。山上果然像老僧人说的那样,没有野兽,连广个小猴子都没有碰到。由于心情惭惭愉快起来,所以,感到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是美的,觉得空气也无限清第六辑天南地北新,恨不得多吸上几口,什么苦累、脚疼腿酸一扫而光,我仿佛是在绿色的波涛中游荡,又似在绿阴中穿梭。
转弯时果然有所林业站,修着四五层高的楼房,仿佛是绿涛中一个船篷,周围一片高大的穿天白杨,更显出几分娇美来。圣寿寺离这个林业站很近,转一个弯就到了。这个圣寿寺看去很古老,门前有棵古槐,几搂粗细,满身疮痍,中间全部空了,像个躯壳,树冠上面稀疏的几条树枝像老年人头上几支稀疏的头发,残老得像不住喘着粗气的老人,有点站立不稳的样儿,可能是如此,让人一眼就看出这个古寺的历史了,年代久远。
。圣寿寺。几个字虽然赫然写在大门上,可那门楼却显得很小,雕梁画栋早被历史的风霜剥去原有颜色,几剩下几根灰色的挑檐,而且让人感到有点一推就倒的样子。
门前有好大一片空地,有两个人正弯着腰在那里刨山芋豆,并把挖出的芋豆装入筐中。这两个人见我来便停住手中的活计,可我怎么也看不出这两个人的身份,是和尚吧,穿的是一般农家人的衣裤,并卷着裤管,很像是山里边挖药材的药农,面色看去很苦。他们见我风尘仆仆而来,忙过来打问。等我说明来意,他们便说:“要买门票,我们和尚靠这生活。。
我一打问一张门票才三角钱,笑着说:。这么少,能维持下去。。
和尚说:。这时正收秋,谁肯来,入春游客可多了。’说着便把我领进了大门。里面地方很大,迎面就有几座怫殿,看去很窄小,又因年久失修,早已显得砖缺瓦旧了,房上尽是断草绿苔,房下门歪檩斜,油漆早已脱个净光,窗户也显出腐朽的灰暗色。
这几座佛殿说是殿堂倒不如说是农村拱顶旧房,没有一点古建色彩。只是几座殿的拂像都是重塑了的,显得色彩明朗,栩栩如生。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千手佛等。
殿内的供桌钟磬和香客进香的香炉及下拜的毡垫蒲团一应齐全。丽个和尚让我参.拜,他们敲起磬来,一时磬声悠悠,静野回音。看着四周的环境和房屋建筑,真让人感到出家人的清苦。那两个和尚就住在佛殿的侧面小房,土墙土炕,一片灰暗,几个平方的房中还放着盆碗与一应杂什物件,看来他们是自己做饭的。我站在院中苦思良久,不知为什么《焚拂记》剧中主人公在寺中修行的几句唱词便涌流出来:。古寺院月似霜铺洒庭院,木鱼声连更鼓凄凄惨惨。坐禅房都道我苦心一片,怎知我心底有哀愁万千……更鼓敲起声声怨,香红点点添心烦。拭泪忽听鸣孤雁,才觉风透感受生存·散文集百衲衫。更深欲睡怕夜梦,醒时泪湿玉枕寒。’
试想如今的寺院都是这样子,当初一个漂泊女子在战乱中避乱山中,苦苦修行,那里能有钱搞基建,只有过清苦日子,苦熬岁月。当然这更能突出这位奇女子遵师教,厂行医,普救众生的美好心愿,也表现出中华民族那种善良的传统美德。
和尚们不知我是干啥的,只是引着我到处参观,我问起当年的传说,他们一无所知,看来他们是没有文化,只知当和尚,不知修行为何物了。他们引我入后院,那里的地方很大,也有几座佛殿,只是早已半坍塌了。在一块突起的山地上建着一座古塔,有七层高,红墙黄瓦挑着檐,角铃儿迎风叮铛,似久染历史霜苦,但却雄风依然,高高地挺立在那里,犹如一个巨人守候在山林中,看着群山,听着鸟鸣,俯视着寺院。
和尚们说这座塔有了历史了,他们说不清年代,好像听人说隋文帝当年迎佛骨就建过塔,焚于战火,后来不知什么人又建了此塔。
我也听说寺院建塔多修有地宫,或藏高僧坐化的金身,或藏着舍利子,也不可知。于是我便从底层塔门中走入,里边一片灰暗,有上塔的通道,并刻有碑文。只是由于光线太暗,看不清上边的字迹,无奈只有走出来。我想是不是寺中因有这么多文物,才使当年的隋文帝派人经常来这里,但很快我又把自己的想法否定了,因为各朝代的统治者都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才信什么经卷,以愚弄天下,巩固他的统治的。但研究佛经的人又为了什么,他们终生矢志不移,宵衣旰食,去研究,去探讨为的啥。人们都知道玄奘徒步去印度取经,为的什么,我想这其中必有不尽的深奥道理。深一步追究,应该这样理解,作为统治者是为了统治天下,作为僧人是为了研究人生哲理,两方面都有一个重字,但目的不一样。就在此时似乎是灵光一闪,我剧中的主题升华了,我似乎看到当年这个美丽的女子,潜心修行的身影,又似乎看到隋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那种忧心积虑的样子,而杨广则是深深揣摸到了父亲的深层心理,才在爱情美色与政权皇位之间毅然决然选择出一条道路,那就是焚佛烧掉他心上人天赐,以夺得他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这也可能就是全国著名评论家安葵在全国戏剧年鉴中对《焚佛记》评论的那样:。表明了戏曲创作主体性的加强和思想性方面的深入。’ .正因为有这次体验才有了舍妃这~场撕裂心肺的感情戏。正因为抓住了戏曲表演这一重要特征,才使戏中感情和理智的冲突达到高潮,才紧紧地抓住观众。难:卜第六辑天南地北怪这出戏在西安演出时,专家们一致说,舍妃这场戏好,应再长一些。
随后,我又参观了寺院的后山。和尚们引我迈上峭陡直立的台阶,走密的后山。那儿美极了,油松青翠,才上长的幼松层层迭迭,冒着尖儿往绿的波涛,山风过去呼呼作响,让人感到一片旺盛的生机。此时夕阳西舜血,我猛地为晋王看到天赐后,不忍离去,计上心头的情景,并想出两句唱夕阳如血染山峦,莽莽油松含苍烟。
南五台很大,可供参观的地方很多。我站在山上,远远望那层峦迭崾远。和尚又指着远处山上一条盘山公路说:。上边还有一座佛寺大得很,儿好到天上去了,参观的人多要到那儿去,你去看看吧。。
我摇了摇头,不知为什么又想起来时见到的那位和尚,便打问起那/和尚们笑了,说那是佛教协会的头呢,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我再没说什么,的太阳,只有尽快离开。
这次体验南五台虽然过去多年了,可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次是带任受能尽兴,如果有机会再去定当全部游览,说不定会观其全貌,发现更多东它的收获。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