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渭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20万年前的“大荔人”生息繁衍于斯,随后,渭南培养了6位皇帝、80位宰相、300多位将军;仓颉在这里创造汉字,三皇五帝之一的帝誉喾、大唐盛君李隆基等十余座帝王陵雄踞渭北,延绵百里;韩城元代建筑占全国五分之一。境内有魏长城、西岳庙、党家村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旅游文物资源5456处。 渭南资源丰富,西岳华山、司马迁、白居易、仓颉、惊天地泣鬼神的造字运动、悲烈老腔、天险潼关、中国北京时间授时城,都在渭南。 渭南山河锦绣。有与山海关齐名的险隘重镇“金陡潼关”,以奇险俊秀尊为中国十大名山“西岳华山”雄居秦东;全长200余公里的秦晋黄河大峡谷,北起韩城龙门,南达风陵古渡,一路惊涛拍岸,激流勇进,造就了万里黄河上壮美的山河胜景——“北国三峡”;黄河烟波浩淼处,洽川万顷芦苇、千眼神泉、百里荷塘,鱼嬉鹤翔,景致与底色胜于画境。 渭南物阜地丰,自古农业发达,为关中粮仓。阡陌如织,田园似锦,苹果、红枣、酥梨、花椒滴翠流丹。矿藏丰富,黄金产量全国第三,钼矿产量亚洲第一。 渭南交通便捷。古称“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是连接华北西北及西南的交通枢纽。 不可否认的是,借助老腔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话剧《白鹿原》演出,以及韩城党家村明清民居、《华山魂》文艺节目等,渭南享有一定的外部知名度。但是,渭南的价值与现代传播意义,对渭南人来说,并不十分明晰。尤其是那些正在接受教育即将走出渭南空间的年轻的学生们,对于渭南的历史、文化、社会资源、发展前景、未来规划,缺乏必要的了解。试问有多少学生知道老腔及其价值?有几个学生了解“陕西故宫西岳庙”?有哪些学生知道与渭南文化积淀相关联的司马迁、白居易、习仲勋、张奚若? 文化内部的新生代人群的这种态度,直接地影响着该文化及社会形象的建设、发展。当一个文化的主体对它产生了拒斥的时候,这个文化便面临危机,积极展开文化活动并由此完善现代化发展等,则无从谈起。因此,培养地方文化认同,在有机纳入更大的文化圈的基础上发掘文化资源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现代发展,已经成为先知先觉者们普遍的选择。 渭南应努力找回她的人民的认同。这是渭南建设中不可以忽视的力量。渭南是有形的,渭南又是无形的。有形的渭南存在并将经由无形的关于渭南的认同而转换。关于渭南自身的认同教育不容缓行。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