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有个表叔曾想离婚,因为他在35岁那年突然遇到了失散的初恋情人,执手相看泪眼,人如同丢了魂一般。他不知道如何开始,于是在一个下雨天来找我的父亲。他希望能从这个最了解他、也最有共同语言的表哥这里得到些许勇气。 “日子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至于过不下去。你年纪不小了,想想你的前途、你的父母,别把自己毁了。”这是我父亲对他说的话。 很多年以后父亲告诉我:叔叔把头伏在方向盘上痛哭一场,从此真的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我猜他当时一定很绝望——第一关就失败了,他明白他无论如何都挺不过接下来那些重重关卡:年迈的父母,关照他的岳父、他和妻子共同的朋友、单位的领导……所有人会用不同的言辞同样的观点对他轮番轰炸——他一定绝望了。 这就是中国的婚姻,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离婚也不是两个人的事。就算你们是自由恋爱走到一起,但一旦步入婚姻,你便不只是你妻子的丈夫,还是孩子的父亲,岳父岳母的女婿、小舅子的姐夫、街坊的邻居。离婚并不只意味着与伴侣的分手,还意味着与复杂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的决裂。 这围城是铁铸的墙,一旦你想突围,就会发现那些相干不相干的人,其实都是潜在的卧底。他们都铁面无私,就像你选择离婚来对自己负责一样,他们选择捍卫你的婚姻来对你和你的配偶负责。 想离婚也不能离婚,这就是中国式的婚姻观。这种心理其实基于婚姻至上的道德观,婚姻就是“义”,离婚就是无义,主动提出离婚的一方简直就是不义之极,注定要受到社会的共同谴责。在有些人看来,离婚是不幸的,提出离婚是可耻的,那些离婚的人总会背负一些道德或人格上的精神包袱。试想,如果你的孩子曾跪在你的脚边哭喊“妈妈留下”,而你却依然走了出去——经受过这样近乎畸形的情感折磨,你还会是个正常人吗?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聊天,说到一个人的升迁。朋友说:他不可能做正职。理由是:他把自己的婚姻搞成那样,说明他很不成熟,谁会让一个不成熟的人当一把手呢?这话出自一个不到40岁人之口,说明人们对于婚姻的失败是排斥的,排斥别人的失败,也排斥自己的失败。婚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防线已不是你们两个人的,离婚也不是你们俩的私事。别人关心的不是脚,而是鞋子本身,因为它是穿给别人看的,穿由不得你,脱也由不得你——哪怕脱下它是你们俩共同的意愿。 民国某年某月,结婚十年的作家苏青,选择与她的丈夫分手。他们需要一个证人在离婚契约上签字,以证明这段婚姻从此一笔勾销。 “但是亲友中谁也不肯替我们签名做证人,生怕多事,仿佛一对夫妻无论如何在受委屈也是应该的。有些人还责备我们太忍心了,抛儿别女的事亏你做得出来。” 那时候的苏青,以及今天无数正在“突围”的刘青、王青、李青,这时候终于明白:中国式婚姻,支撑它的是重亲缘、讲孝道的中国式道德体系。在这样的环境下,婚姻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事件,个人的感情和尊严在其中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地位的,重要的是形式,是它在别人眼里看起来的样子。婚姻的质量可以不高,但如果你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去努力去维持,你才是受尊敬的人。 这就是中国式的婚姻现实。它告诉你:要求不要太高,人生在世本来就是煎熬,难熬也得熬。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