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文著
重游西岳庙是2005年的事了,按理说这次去应是重修后第二次出游了。这天,我和企业家吴孝斌先生及陕西名人馆的馆长别克检先生并文化局的段丽君女士同去华阴办事,约见了华阴文化馆的馆长宁文英。宁馆长也是个搞文艺创作的,她对文学十分爱好,可以说是酷爱了。她当时正接待北京的一个话剧团的人看老腔艺人的演唱。话剧团看老腔大约是为了排练话剧《白鹿原》吧,老腔是当时陕东最流行的民间唱腔之一,话剧团为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然要身临其境,体验体验了。
文化馆新修的办公楼上很热闹,阵阵笙弦伴随着高昴粗犷豪放的老腔唱腔,音韵美极了,听~下也会把你带入朴实的民风民俗之中去,好像又在乡间小路上徜祥,在第五辑关中风情窄巷矮屋下漫步,听着风趣的俚语,或是听最原始的粗犷呼喊。宁馆长忙极了,跑前跑后安排着,又带我们到她办公室里喝茶。新盖的办公室里,还弥散着一种新装修过的淡淡的水泥味和油漆味,可粉墙上挂的皮影戏里的雕刻人马,立即把人融入一种民间艺术的古老而典雅,并具有特有的文物观赏价值的氛围中去。
对于宁馆长,我们来的人看法是不一致的,我认为她很热情很执着,对文艺爱得那么深沉,难能可贵。可吴孝斌先生则认为她精明强干,这么一位三十郎当岁的女人,竟能挑起这么一副重担,而且在任期间,盖起这么一幢办公大楼,没有经营头脑是不可能的。这当然是以后在一起议的了,暂且不说。再说她在百忙中,大家提议去西岳庙看看,她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她最近要出一本有关西岳庙传说的书,也需要进一步了解。我感叹她的勤奋,听说她为了写这本书,大年初一也没有停下来,一直到正月初五都是在伏案写作,真是不易啊。我看过她出的好几本书,如《华山演义》、《三十岁的女人》等等,文笔不错啊,应该说她有可贵的吃苦精神。她本人看上去虽属中等身材,相貌平平,可一接触,就让人感觉到她性格中含着火,是一种不断躁动的火,是一种不断求索的火。
她带着我们穿过西岳门前的大广场,绕过大影壁,到了新修的巨大的仿古式西岳庙大门前,一边走,还一边絮絮地说着,真像个导游。她说:。西岳庙这次整修,完全是按原来的风貌搞的,南开的大门和通体建构形成一个故宫的缩影。”进了大门,还是我原来多次来看到的棂星门、金城门、金水桥、灏灵正殿,三座石牌坊,御书房、游乐坊,两个八角亭,两座御碑楼,五凤楼。好在全整修过了。万寿阁以及城墙与城墙四角的角楼已经修复,新盖或修葺过的牌楼、殿堂油漆一新,红光闪闪,金碧辉煌。
真是:铜钉攒玉户,雕龙舞门楼,复道回廊,轩窗掩映,壁砌生辉,道幽院阔,让人看得真有点眼花缭乱了。灏灵正殿里供上了金天王的神位,殿前的大香炉里,筷子粗细的大香柱高竖着,香烟缭绕,给人凭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庙中也收集来新的有价值的碑碣,关西夫子的神道和石刻像也竖立起来了。我趁兴和一行来的人游了重修的五凤楼、万寿阁和角楼,这些建筑都是依照原来的建筑记载仿造的,雕栏朱槛,红门绿窗,飞檐斗拱,楼阁高下,幽房曲室,互相属连,回环四合,一片古香古色。让人感到犹入道家胜地,流连忘返,真是幽深静极。
当然,关于西岳庙的历史记载和民同传说我还是看汪不少,知道西岳庙和其他四岳之庙建造不一样,其他四座岳庙是建造在山之阳,而西岳庙偏建于山之阴,但感受生存·散文集却是个望华山的好地方。据载:西岳庙的建筑布局是前低后高,至高点在庙后的万寿阁上,站在那里,可以望到华山的主峰,工匠们并使庙内的主要建筑设计和华山主峰形成一条直线,而且在这个轴线上的每个建筑如五凤楼、大殿、御书房都可以在风和日丽的时候看到华山的主峰。不能不说是匠心独具。
在西岳庙没有重修前来过几次,是感慨万千,重修之后,来瞻仰更是万千感慨,感叹大自然之造化,感叹能工巧匠的奇巧,感叹道家学说之精深。由汉武帝创建的,祭祀西岳神的第一座庙宇,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数次兴衰,亦能延续下来,足见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可窥见民族之向往与智慧。。文革’中对西岳庙破坏之惨烈,是历朝历代难以比拟的,损失之大,罄竹难书,可今天能重修,足见历史是向文明方向发展的,谁也阻挡不住的。
我的看法很快得到了宁馆长的认可,随后,宁馆长很快写出了一本《西岳庙的绿野踪迹》,这是一本以民间传说为主体的书,书中记叙了很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故事,可以了解到民之所向。通过读这本书似乎能感觉到中华民族那颗善良朴实的心在跳动。
我为西岳庙的重修后的雄伟壮美深深地感叹着。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