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文著
洛阳看牡丹本是我多年企盼的事情,可是因为忙,未能成行。可在今年四月间,女儿来说渭南毕家种了好十几亩牡丹,供人欣赏,还收门票费呢。竟有此事,可能是改革开放带出的无奇不有吧。不过,我还是有点迟疑,牡丹不是洛阳的好么。洛阳牡丹是有出典的,据史料载:武则天称帝,令百花于冬月一夜开放,唯牡丹不开,被贬洛B8,从此洛阳便成为牡丹之都。据说现已培育出数百种品种,还有绿牡丹。民间传说中盛赞牡丹的骨气,不附炎趋势。我想着笑了,武则天怎以会那么下令,百花也不会遵命在一夜间盛开的,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传说故事当然带着神秘的色彩,也掺杂着个人的感情,情有可原。大约人们对那些失去正义感,只会拍马奉迎的人太愤恨了,才生出许多传说来。不过愤恨是愤恨,这种人总是存在着的,而第五辑关中风情且像白居易诗中写到的。蓠蓠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什么办法,存在就是合理的么。这正像日常流传的一句话:“奉迎有功,官能高升。。
当然,且不论这句话正确与否,奉迎的是谁,对还是错,且不论在人治的年代里,派系丛生所产生的派系语言,究其历史,那些善于钻营者多是左右逢源。因为人治体制,确给这种不正之风留下很大的存在空间,而且像野火在蔓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场,使正不压邪,有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大约因为如此,人们便愤恨那些吹吹拍拍者,这也可能是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世代得以流传的原因。牡丹被订为国花,和这个传说有没有必然联系呢,我看这应该归功于牡丹自身。我想牡丹是富贵之花,花大,层多,色艳,早有花王之称,可能诸如此类原因,牡丹才被订为国花的。大约如此,我早想一睹牡丹芳容,去洛阳看牡丹便有向往,只是无缘罢了。这次被女儿提醒,那是说什么也要去看的。
早上闱0过8点,我便提上照像机,带上一家人搭的去了城郊。通往牡丹地的路是条小道,搭的当然是过不去的,我们便步行着向前走去。春天田野里的风光美极了,在艳阳的照射下,四处是绿色的麦野和橙黄色的油菜田,把田野装扮得春意盎然。一条窄窄的马路,把绿野分割开来,直通向起伏的原岭,那条原岭像一条飞腾的蟠龙,昂着首,起伏着,带着一身绿装,在阳光下闪耀着,跃动着。说实在的,只有此时,才能称得上心旷神怡,单就清新的空气,就让人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牡丹地离城区很近,大约走出二三里地便到了,那是一片数亩大的牡丹园,没有围墙,没有木栏,地头只有一间低矮的小屋,屋上屋下爬满碧绿的爬山虎,像条条绿色的绳子把小屋捆绑得严严实实。牡丹像其他庄稼一样生长在地里,看得出最初栽种时,是按行畦栽种的,可不知什么原因,却长成一丛一丛的,一丛有磨盘大小,闪着绿波,亮着花朵,像一群手拉着手簇拥在一起嬉戏的孩子。硕大绽放的花朵迎着东升的太阳,像孩子仰起的笑脸,红艳艳地可爱。这儿的牡丹没有几种颜色,大约只有大红、青紫、粉红和银白的几种颜色,但在四周绿野的映衬下,牡丹花丛显得十分端庄和美丽。遥远处的南原高大如屏,站在牡丹丛中,倒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在艳阳的沐浴中,周围静悄悄的,显得十分恬静,舒畅,我们尽情地观赏着。
我们一家在牡丹地里站了半天,始终未见一个人,坞没有见到收门票的人,当然更不知地主人在这儿栽种牡丹的目的了。女儿说主要是利用牡丹叶,干什么用,感受生存·散文集便说不清了。我心里想,栽种牡丹总是有目的的,绝不会无缘无故,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商业讯息传播得很快,人们早已学会了抓机遇,抓商机,如果只是让人观赏,那种可能性是没有的。因为如今的人没有那么傻,这和当年只打政治仗,不算经济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了。那时消息闭塞,甭说国外,国内的讯息都被封锁住了,人们早被愚弄得思想僵化到再不能僵化的地步了。特别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里,人们的信念只有。忠与不忠”、。高举与不高举”的区分,似乎别的什么都不存在了,饭可以不吃,钱可以不花,可不能忘记了身边出现的“敌情。。如今的人们像从睡梦中刚刚醒悟过来,揉着眼皮,思考着,我是怎么了,我要挣钱呀,奔小康才是硬道理。 、不管怎么说,怎么想,我是看到了牡丹园,欣赏到牡丹的丰姿,欣赏到了她的富贵端庄的神韵。虽然是第一次,虽然没有去洛阳,去太白山,去山东领略真正的大场面的牡丹,但还是应该感谢这儿栽种牡丹的人,不管他是什么目的,这片牡丹能给他带来多大经济效益,但他栽种的牡丹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带来的美的欣赏,带来的心灵上的慰藉和由此而发出的畅想,就是一种奉献了。我赞美这儿牡丹的美丽,更赞美栽种牡丹的人,赞美他的胆略,他的眼光和由此产生的商机,祈祷他能发财。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