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文著
年春,春寒还没有褪尽,蒲城原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儿开得堆雪垒银似的。
我和王禾应邀为被誉为大禹传人的水利泰斗李仪祉写个秦腔戏,因为这年要庆祝这个为中国水利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水利之父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为了找点感觉,蒲城水利局派车把我俩拉上,沿着洛河畔划了个大孤,转了一圈。特别是到李仪祉出生的村子看了一下。李仪祉的旧屋还在,屋子的周围没有几户人家,四周全是高高低低的黄土圪挞,兰天白云下黄澄澄的一片,道路上尽是尘土,踏上去噗噗作响。大热的天里还有拖拉机在拉水,让人不由得想到当年的李仪祉一心扑在水利事业上的情感由来。他写下的诗句:。大旱无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恐怕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情感的抒发。
我们是沿着河畔看了李仪祉当年修的龙首坝,历经70余年的沧桑变化,至今仍像巨龙一样挡住激流,把洛河拦腰截断,让其改道上原,确不失为一流工程。作为一个蒲城人应当以有这样爱国的水利专家,引以为骄傲。据蒲城水利局的同志介绍:
蒲城是十年九旱呀,据载:从明嘉靖33年,到解放时的395年历史中,其大旱就有次。清光绪三年,数料不收,村民饿死的有三分之二,以至人相食。难怪在抗战时万分艰难的情况下,李仪祉使尽浑身解数,修洛惠渠,想引水上原,惠及大荔蒲城两县。
怎奈缺水泥钢筋,使铁镰山涵洞流沙无法治理,山无法打通,李仪祉只有望河兴叹了。后来还是60年代初兴修水利,才修成洛西倒虹工程。
我是蒲城人,对缺水的情景当然是深有体会了。我们的村子在卤阳滩畔,地下水虽不深,可打出的水都有一股苦涩味,根本不能食用。记得小时方圆数十里都是在我们村北一里地的一口井中汲水,据说那是在民国十八年年谨后,天降大雨,山洪瀑发,村北直淌了40天洪水形成的。村中先民们在那里打井,打出的竟是甜水,引来四方水客。每天从早至晚人流不断,排着队,穷人家用担挑,富人家用车装上大水筲往回拉。我懂事时起就记得父亲就是从那里挑水吃,可吃着也是咸的,不过比.感受生存·散文集家里的咸水井甜点罢了。有Bg-F--,点雨,村边地头的刖\zK池,也成了村民们取水的地方,现在想来那水脏得很,牛粪什么都有。村子里有人箍上水窖,那水也不干净,黄黄的发着浑,牛粪屎壳郎什么都有,但还在窖口上了锁。遇上旱天,真是水比油贵呀。
大约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当年兴修洛西倒虹工程,我也曾握钎举锤,开原填沟,对整个工程却了解不深。只有此日寸站在洛水畔上,凭高远望,古城所谓的”左襟洛水,右拱龙原,背负群山,面临卤原”的地理态势才尽收眼底。记得就是由于这种复杂的地形,数十万人,在长达几十里的工地上,遇原开渠,遇沟填方,红旗如云,人流如潮,机声夯声震天动地。夏斗酷暑,冬战严寒,硬是靠铁锤钢钎,车推担挑才依原开渠,逢沟架槽,披星戴月,历时五年艰辛奋战,将一条流经古城之东,匆匆向东南奔去的洛水,在李仪祉修的龙首坝前拦腰锁住。其中一部分河水让流入洛惠渠中,在温汤这段河面上,架起一座铁桥。桥上并列倒卧两排水泥管道。这种水泥管子十分巨大,有十数围粗细并连接起来。只有此时我才看到它的雄伟来。数里宽的河面上形成一弯新月,气势十分雄伟壮阔,在茫茫苍苍淡淡的雾色遮掩下,管道如长虹凌空倒挂,又如苍龙昂首卧涧,将洛惠渠的水吸入腹中,又挺胸喷向河西岸。观之,十分壮美,令人有回肠荡气之感。只叹当年进入过大战行列的我,只知埋头苦干,未领略过它的神奇壮美。只有今天才能看到它的雄伟气韵。晴空下,河面上青气萦绕,铁桥管道闪闪烁烁,真有“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吐珠玑”之势。水流通过管道,流入主渠道,挟雷携风依原穿崖,犹如悬流奔央,势若游蛇吐信,悬空飞虹。
奔腾的水流经l0公里的流程,又分成一支二支。一支蜿蜒向西,流经七个乡镇。二支折身流向西南,流入卤阳滩腹地。为了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县上又在距洛河十数里的小寨修起三级提水工程,渠水在紫金塬腰部缠上一条清亮闪光的腰带,横贯数十余里。三条水渠就像三条银龙,水流源源不断,滔滔不绝,滋润着蒲城大地,灌地万余亩。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还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我想,仪祉先生九泉有知,必会含笑九泉。下游的工程我是知道的,我作为蒲城人也算受益者。水库工程星罗旗布,形如串串明珠,旱时汲水灌田涝时蓄水养鱼,发展了水产事业,有些水库竟大到百亩,每至春深夏初,一片水色天光,鱼儿跳跃嬉戏,无比悦目。盛夏伏天,库围绿树成荫,碧波倒影,和风习习,清爽宜人,游泳的人更是成群结队,碧野田稼,真有渭北江南之感。
第五辑关中风情洛西倒虹水利工程,不仅提高了粮棉产量,使一年只有麦收一料收成的旱原,变成一年两料收获,而且是旱涝保丰收。使全县三分之一的水地面积拿回三分之二的产量。除此以外,洛西倒虹水利工程还有漫淤造田,改良土壤的奇异工效。每至夏伏,雨量增多,河水暴涨,渠水含泥沙量超过百分之四十,通过渠道流入卤阳滩腹地,使大面积的碱地变成平坦如砥的沙土地。原来的卤阳滩地是盐草丛生,如今是庄稼繁茂。党木镇西边的一带滩地,居然变成小同州,每至夏伏,千亩瓜田,片连着片,畔连着畔,碧绿一片,瓜地中车辆穿梭,斗大的西瓜堆成小山,十分诱目。到了深秋季节,万亩落花生成熟收获,田地中车辆闪动,人影婆娑,一车一车落花生绿的蔓银的果被拉上场堆成小山,男女老少都弯眉笑眼地看着好收成。如今千亩万亩矮化梨园、苹果园也栽种出来。县上为了巩固已有成果,对中型工程重点进行更新改造,并挖潜扩灌,将来的洛西倒虹工程,必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在这里看到了人的力量,又折服李仪祉的爱国热情和治水毅力。不过写剧本时李仪祉的家乡还未受到洛西倒虹的恩惠,听说正修提水工程,我想现在他的村头应当是绿荫遮翠了吧。
发表于1993年《渭南报》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