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文
不知为什么,每年到了春游时节,我便想到华清池,这大约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太深刻了罢。记得第一次去华清池游览,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当时我约十六七岁,西安我才去过三两次。、由于没有钱,又极想去华清池这个早在书本上看过的圣地,便想了个奇招,骑自行车去。记得那时正当初夏时分,麦子齐刷刷长起来,骑着自行车飞驰在那时还是土道的公路上,像坐着船在绿色的波浪中划行,那么眼宽,那么惬意,和暖的微风在耳边呼呼地晌,拂向那广阔无边的绿涛碧海,顿时吹皱一片绿波,自己也像融入到了绿的汪洋和碧的大自然中。什么绿野,鸣叫的小鸟,潺潺的流水,蓝得宝石样透亮的天空,全浑然一体了。我脑中不断地泛起有关华清池的传说和诗句来。什么。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什么。草遮回磴绝鸣銮,云树深深碧殿寒。’总之,发生在那儿的历史故事太多了,不乏有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点燃烽火台的故事等等。这些诗句和故事吸引着我,极想尽早看到华清池是什么模样儿,可是骑自行车行一百六十多里土路,绝非易事,开始还可以,过了两个多钟头就不行了,只觉得口渴力乏,气喘吁吁。我是天不明就出发了,可到了临潼,已是下午时分,太阳已斜向西步。到了那里,我先寻了一家旅社,登记上房间,寄存下自行车。那时的旅馆和现在的宾馆是天壤之别,虽然住一晚只要四角钱,可住的是通铺,一间宽大的房间,打的是地铺,横的,竖的,住满了男女老少,疲乏的人们随随便便躺在那里。夕阳西下,我走上街头,骊山像一扇屏障~下竖在眼前,黑黝黝的一片。金色的阳光从蔚蓝色的碧空中照射下来,映在逶迤连绵的骊山上,一片辉煌。那骊山上的绿树,山纹,清晰可见,壮美极了,秀丽极了,难怪临潼人把。夕照骊山’作为他们的八景之一。可是我沿着街道,迎着陡坡向南走上去,望着骊山那雄伟壮丽的样儿,却怎么也看不出骊山像一匹奔腾的马的样儿。我迟疑着,思索箸,询问着,行人谁也说不清这个历史的渊源。
走着走着,我眼前一亮,倒觉得这骊山像一座睡美人的巨大浮雕,这个硕大无比仰32感受生存·散文集卧着的美人裸体浮雕优美极了,平静而雍容,高高的乳房,舒展的四肢。难怪当年的周幽王带着妃子在这里游览,杨贵妃在这里洗浴。这些美产生了想象,便有了向往,传到今天,便产生了神奇,每年春暖花开,也有缺子的人在这儿求子,据说在这里睡上一晚,便可得子,大约是美产生出的效应罢。
第一次进华清池,给我的印象是这儿太美了。华清池建于骊山之下,一走进去便觉庭院广阔,曲径通幽。映入眼帘的是伞盖状的水杉,高高的白杨,婀娜的垂柳,红门绿窗,亭台楼阁,甬道和粉墙。那些高大的古式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院后边还有宽阔的水池,池边有石刻的龙头,水波荡漾,细柳飘丝。大约是春天,那柳絮儿像雪片一样,满天飞舞着。在这儿我尽情地游览着,寻觅着,思考着。我还美美地洗了个澡,洗澡室装修得十分精致,这是我从没见过的。一小间浴房中,可以舒服地躺在瓷砖铺就的浴池中,周围一片雪亮,放开水龙头,那水冒着热气,冲涮着,荡涤身上的污浊,整个身子在水波中浮动着,好舒服。当时的中国人还没有从贫困中走出来,到处是一片土房土墙的破烂建筑,能享受这样绝好的洗浴,那确是天堂上过的日子。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泉的温馨,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秀美。
70年代后,由于参加汇演和开会,多次来过临潼,因为那时临潼还归渭南管,华清池管理也不太严,可以绕道从东花园上去,遍游骊山和华清池。虽然多次携省上的同志游过兵谏亭,烽火台,贵妃池等等,照片不知拍了多少,其感觉都没有我骑自行车去华清池那次好,没那次去的印象深。80年代末,我携妻去了一次华清池,也游了兵马俑馆,对华清池的印象总觉平淡极了,全是老面目,新的,清奇的感受全没有了。以后,西安市文化局在临潼举行了多次创作会,我也参加了,每天下午和文化局长闰斌及艺术处处长李平,剧作家王真等人相携在骊山周围漫步,畅谈天下事,但回味起来,还是没有第一次来华清池那么有味。这大约是第一印象的关系吧。搞创作常讲第一印象,即你创作的剧本,或小说稿,第一次第一遍由某某人看了,他得出的艺术感受最深刻,也最准确。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常使我回味起第一次去华清池的情景,总觉得回味无穷。我想鉴于如此,人们原是应珍惜第--E0象的,珍惜它对你的真情和回味。但是,在生活中,对人际关系可不能有第一印象,人生是漫长的,可改变的,已有的印象有对有错,如果形成印象主义,那就坏事了,放在平常人那还没有什么,如果是领导或顶头上司,那可要倒大霉了。据现在流行的说法,领导就33是一把尺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是行,说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像《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如果刘备第一次想见诸葛亮未见上,便产生了此人是个。浪漫派’的印象,那就坏事了,可能就不会来第二次。如果三顾中产生了其人太傲慢,把个真命天子不当回事的印象,那更坏事了,《三国演义》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样子,或是《两国演义》了。《王魁负义》中的那个敫桂英就是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印象主义太严重了,她第一面见了王魁,便一见钟情,把个白面书生想得花一样美,从雪地中救下他,供他读书,她只知道在神像前信誓旦旦就可万事大吉,不知道人是变化的,环境变了思想也会随之变化,到头来落了个。打神告庙’自个儿上吊的悲剧下场。当然,这是自个的事了j遇到军国大事,可就要出大麻烦了。诸葛不是对马谡的第一印象太深,才使街亭失守,自个儿唱了回西城弄险,险些当了俘虏。看来印象是不能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对待人这个大题目上,万万不可用固定的眼光看人。我不知道古人创造知人善任这个词的出典,只从字典上知道它的含义是:了解部下而且能善于使用他们。文』备算是知人善任了,他对诸葛亮大胆使用,才使其深感知遇之恩,这才有了彪炳千古的《出师表》中出现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词。南宋赵构既不知人又不善用,还是个J.1、J心眼,用秦脍,害岳飞,致使半壁河山丧失殆尽。今也,古也,古也,今也,前车之鉴。道理浅显,但做起来却难。难也,知难而不难。
对人对已第一印象都应正确对待,能从主观的泥沼中走出来,能在动态中看人,有点客观的并能在不断变化中评价人和事,才不失正确。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