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诗能吟风咏月,表情达意,言志抒怀,所以,在中国,爱诗的人很多,写诗的人也很多;但因诗人的时运不同,因诗而获得的境遇也大不相同。有祸起诗行者,也有因诗得福人。苏轼因“根到九原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被告发为“有不臣意”被系御史台(即乌台)反省数月,后贬至黄州。清朝举人汪景琪一句“皇帝挥毫不值钱”即被枭首。秀才顺口吟了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惨遭杀头。而唐代诗人韩翊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诗而获官,贾岛因吟《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得以结识韩愈而获名。王维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这首表现思君之情的诗而在安史之乱中独获免罪。所以,同是诗人,运道有好歹之分,对于“诗方吟半句,大祸便临头”的诗人,我们深感痛心与同情,对于“诗成便得福,好运伴君行”的诗人,除了祝福就只剩下艳羡了。不过,那些才子才女以诗为媒而喜结良缘的离奇故事,最是让人感叹! 一、天游销魂。清代叶申芗在《本事词》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南宋时期,驸马都尉杨震家资巨富,家里养有很多漂亮的姬妾,其中,一位名为粉儿的家姬姿容娇艳,人才出众。杨都尉侠义大度,为人豪放耿直,有一天,杨驸马邀请文人詹天游过来谈诗论文,同时还准备了丰盛的酒宴,并叫出家中所有的姬妾来侍酒,詹天游对粉儿情有独钟,酒酣耳热,醉眼朦胧之际,口占一首《浣溪纱》相赠,词云:淡淡青山两点春,娇羞一点口儿樱。一梭儿玉一窝云,白藕香中见西子,玉梅花下遇昭君。不曾真个也销魂!詹天游本来就是一艳词高手,这一首《浣溪纱》极尽比喻之能事,把粉儿描写得貌若天仙,眉似“淡淡青山”,双眸如盈盈“两点春”水。嘴唇象红红的樱桃。发如乌云,插着梭形的玉簪,玉臂如“白藕”。整个人像“玉梅花”般美丽。不仅如此,而且同时用“西施”“昭君”这两个美女来比喻粉儿,爱慕之情溢于言表。杨驸马读了他这首词,便说道:“现在就请天游兄‘真个销魂’也!”,席散后,杨震便把粉儿赠给了詹天游。詹天游一首艳词便抱得美人归,可谓是文人最大的福利也。 二、崔郊《赠婢》。无独有偶,唐末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赠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此诗委婉曲折,表达了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怨怼与愤恨,尤其是“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一句,于无奈的控诉中露出失落的悲情。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了解原委之后,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袍中诗缘。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为保障边塞的后勤补给,唐玄宗命令后宫的宫女们为守边的将士赶制棉衣。寒冷寂寞的夜晚,一位宫女在一针一线地缝制一件棉袍,在烛光下,她边缝边想,我今晚细心缝制的棉袍,有朝一日会披在哪一个士兵的身上呢?他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穿上棉袍会不会也想到缝制棉袍的我?于是,她突发奇想,把此时的心里活动写成一首诗裹在棉袍内。“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后来,棉袍运送到边疆,发到了士兵的手中。一个士兵在棉袍中发现了这首《袍中诗》,便向主帅报告了此事,主帅不敢怠慢又呈报给唐玄宗。唐玄宗非常好奇,也是有意成全,便向宫女们展示了袍中诗,并且承诺主动承认者不予加罪。于是那个写诗的宫女就站出来承认了。唐玄宗果然并未怪罪,反而降旨,让那个得到此诗的士兵娶了这个宫女,并说:“朕与尔等结今生缘也。”所以,只要敢想,奇迹总会发生的。 四、二十八字媒。南宋初年,一王姓女子作了一首七绝,诗云:“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此诗寄托着一个女子嗟叹青春易逝,秋花见损,老大待嫁的忧愁,含蓄蕴藉,婉曲动人,令人心生爱惜之情。其时赵令畤(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鳏居家中,因见此诗遂与之为姻。后来,人称此诗乃二十八字媒也。 五、红叶良媒。唐僖宗年间的一个傍晚,年轻的学士于祜在皇城宫墙外漫步,看见御沟不断有红叶漂出,忽然他发现其中一片较大的红叶上似有墨印,就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使他感到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于祜把诗叶带回家,藏在书箱内。始终让他难以释怀,他猜想这首幽怨伤感的小诗一定是宫中才女所作,便对宫中那位落寞的写诗女子顿生爱慕之情。几天后,他也在一片红叶上题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幻想着那位叶上题诗的宫女也能得到此诗。 事有凑巧,于祜因命运不济,屡试落第,只得在河中贵人韩泳家教书。某日,皇宫放回三十余宫女,有一个年近三十长相艳丽的名叫韩翠平的宫女与韩泳相识,韩泳于是为于祜和韩翠平牵线搭桥,很快,于祜就在韩泳的帮助下与韩翠平共结连理。一日,韩氏无意间在于祜的竹书篮里看到他珍藏多年的那片红叶,不由大惊,问:“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于祜便如实相告。韩氏说:“吾于水中亦得红叶,不知何人作也?”于是开箱取出红叶,墨迹犹存,正是于祜当年所写。俩人相对惊叹,感泣良久,同声说道:“事岂偶然哉?莫非前定也。”韩氏说当日得到于祜题诗的那片叶子后,又回了首诗,现在还藏在箱子里。于祜读道: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 这件事传开后,时人莫不惊叹,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后来有一天,韩泳宴请于祜夫妻吃饭,席上开玩笑说:“子二人今日可谢媒人也!”韩氏笑着说:“吾为祜之合乃天也,非媒氏之力也。”韩泳颇诧异,说何以见得,韩氏于是取笔写下一首七绝:“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因此,人只要多一份心思,多一份爱好,多一份好奇,就会多一次机会,多一次成功,多一次奇遇!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