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作品首页 | 西安作品 | 宝鸡作品 | 咸阳作品 | 铜川作品 | 渭南作品 | 延安作品 | 榆林作品 | 汉中作品 | 安康作品 | 商洛作品 | 杨凌作品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渭南市艺术作品大全 > 正文

父亲的记忆

 2015-5-12 14:12:46   来源:渭南市政府网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谭昭文     

    父亲已逝去近40年了,父子之间的情感随着岁月的流失,被消磨得淡淡的了,可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我,却常常被父亲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着,岁月的风雨不管怎么雕磨都似乎无法消去它的印痕。

  父亲是个刻苦而且有志气的人,在孩童时的记忆中,就清楚地铭刻上父亲那股子过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听父亲说他只念过四年书,按文化程度是很低的,而且那时只学国文不学数理。不过在旧社会能识文断字就不易了。他说他小的时候给人家当相公(就是在铺子当学徒学作生意),虽然只读过一年书,但一有空就用手指在地上练字,用条帚扫地时也在地上练,财东和家里上辈原有过交往,又看父亲刻苦好学,便送他去上学,凑合着能读四年。人之初,性本善’吧。

  我小时的家境较好,家里的房子很多,可是间口很窄,就是农村人说的单边溜。

  进了大门右边是磨房,再往里走便是喂牲口的大圈,一边是院井。牲口槽的后边有个两间宽的大房子,窗子面对着院井,光线透过纸糊的两个大窗户,土房子便显出几分明亮。房子里用土坯盘着个大炕,靠炕放着张桌子,这就是父亲住的地方。我没上学时,常见父亲在耕种之余,伏在不知传了几代的古旧带斗桌子上读写。拿着本发黄的竹纸书不住地念着,还发着音韵,样子像唱歌6他一清早起来就读,晚上在桌上点起玻璃罩子灯还在读。那时各家都点着铁杆清油灯,点煤油灯的都很少,我14感受生存·散文集家能有个带玻璃罩子的灯实属不易了,村子里的人都投过羡慕的目光,看去好文明,好洋火呀。

  就这样父亲总是伏在灯下写写划划了。夏天里,那时的房子低,屋里热得像个蒸笼,蚊子像布了阵,轰鸣着寻找着目标。旧时的农村人都是三五成群坐在门外或远一点的空地上纳凉,摇着扇子谝着闲话,聊着天,可父亲总是伏在灯下看着书,嘴里不住地麻里麻呐地念着,每~句的尾声很长。到了冬天农村那时没有取暖设备,都是靠土炕取暖,太冷了就爬上炕,围上被子。就像人们常说的,三十亩地~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可父亲仍是坐在那把坐了几辈子入的老掉牙的圈椅上读呀写呀,有时冷得直跺脚,呵着手,也不上炕。他还在房子南墙上挖个小窗口,像个嘹望口,那头老犍牛吃完了草他就能看到,尽快地给牛拌上草又回来读书。我那时小,我真不知他读的什么,也不知他为什么这样读,那带韵的声音把人耳朵塞得满满的,一静下来那种声音就在耳边晌。每次偷偷地看他读的书,原来都是线装的,那纸好薄,黄黄的,他把一根扫地用的扫帚的竹子棍儿锯上一截,蘸上红水,给字行间点上圈,可能是记号,后来知是断句。我真不知他读的什么书,可那种奇特的读法和点印圈的认真样子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等我上了学,lt免1-,父亲便让我坐在他的一边写字,他把桌子划分成两半让我占着一边。有时让我在一块黑板上用粉笔写,有时让我在石板上用石笔写,声时用铅笔在纸上写,写毕他都要检查,并一笔一划教给我。父亲常以他有~笔好写而自豪,并说他练了好长时间了。大约是如此,我见他写的毛笔字很好看,村里人也这样夸赞他。小时我只记得我们村有名的文化人很多,能称得上书法家的也不少,父亲能排上号也算不错了。

  父亲在村里当的村长,每天来找他的人很多,有村里的人也有乡上的人,一天谈论的都是互助组呀,编工队呀的事。这些我听不明白,但后来我发现父亲制了许多铁针,和医药之类的东西,还见他给村上人家的牛驴看病打针,灌药,从别人口中我才知道他是自攻医学的,他长年累月读的书都是医书。

  父亲由于下了工夫,他对医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可以说倒背如流,所以也落下个医学理论专家的美名,我常见他去县上开会领回各种奖品,和盖着县长大印的奖状。

  大约在1956年,父亲再不从事种田这项事了,而是干起兽医这项工作来,他的形象我清楚记得,骑的是一辆半旧的自行车,那车子的漆皮掉得斑驳陆离,尽是锈15迹,车轮上没有瓦圈,车链上没有护链板,脚踏常常是只剩下中间那一根芯,踏起来直垫脚板。父亲那时不留长头,剃着光头,瘦瘦的,直觉得脸上的棱角极其分明,他穿的是老式衫子,胸前的纽扣是用布条编成的,农村人把编纽门作为妇女的一项巧活,这活自然是母亲做的事。老式的连档裤系着根农村人缝的布带子,他把裤腿管一直编在膝盖下面,斜别在小腿上,露出长长的驼色长袜。这样装束是为了骑车子方便,不让链子夹住裤管。不过这样装束让人看去也很精神,充满着活力。

  父亲是个。拼命三郎石秀’,他干起工作来确实不要命。而且特别的直爽、坦诚。

  那时还没有兽医站,可庄户人家家都养着牛驴,这是一般农家户的命根子。政府就号召把个体医生组织起来,实行保槽,就是一个村或一个巷的牲口让一个人包起来,定期检查,随口L{随到,避免农户损失。为此父亲骑上他那半旧的自行车到处奔走,把连村连乡的几个医生组织起来,并分了村分了户承包起来。那时我虽然对这些事不大懂,可常看到父亲早出晚归,有时一天一天都不回来,有时回来引来许多陌生的人,有的人自行车头上还挂着红布条和阉猪牛用的刀剪。父亲喜欢喝酒,回来就让母亲把同行们阉了牛割下的蛋切成肉片炒上,并来上一盘炒鸡蛋,和来人便喝起酒来。喝到高兴处,来人有时还让父亲说上一段。三国’或。水浒’。因为父亲喜欢看书,而且记忆力强,所以,过去常见在农闲时,左邻右舍邀他在门前说古,以前那些庄户人多没读过书对说古论今很上瘾,常常是听上一段又一段,久久围在门前的空地上不肯离去。父亲此时也像个说书人,端坐在门前的木墩上,说三国道列国,他的声音宏亮,讲起那些事来娓娓动听。我最爱听的是他说的武松打虎一段。所以有生入来除了说闲,还要邀他说上一段子书。

  父亲不仅会说书而且也爱唱戏,他的声音脆亮能唱很高的调,过去村里演《梁秋燕》、《小二黑结婚》等,少不了他组织,也少不了他演主角,他常常扮老太婆,演得神似,村里人都说他的戏唱得好听。我们村西南角有片空场地,修着一座戏楼,据说是明代的建筑,反正每年春节都少不了在那里唱戏。我们村演的全是现代戏,每次父亲都出台,每次我也跟上看,他只要一出场,台下的人便呼号子。可他从不。宣荒’,不知是没时间,还是对那种唱江湖不感兴趣,反正是红白喜事,他绝对不唱。

  那些自乐班排演新戏时他必去,村里的小学校是他常去唱戏的地方,有个老师会拉板胡,下午放学他便去唱上一段,每每唱毕头上直冒热溉听村里人说,父亲爱戏爱得入了迷,每天吃完饭,就把桌子当坐鼓,筷子当尺子(打板的锤儿俗称尺子),敲着16感受生存·散文集砚练起唱采。谁也挡不住,谁也不敢挡。

  到了后来,他每每引着同行回来,也是管吃管住,有时也叫来村子里拉板胡的。

  在家里唱起来。唱戏是唱戏,可从不误工作,他很快把我们周围的七个乡镇的兽医组织起来,对当时的畜牧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受到了县上的表彰。

  父亲的脾气极暴烈又极公平,见不得曲曲弯弯的事,所以也得罪了一些人。比如,他反对给农户牲口看病而收取好处费,或让人家拿好吃好喝的招待,常常对~些同行人进行批评。当然,作为他本人来说一直有个信条,要为人做好事。记得他开始行医,先是在本村和邻村,从不收取报酬,有时自己贴着钱给人家把牲口看好,这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可在解放初,那确是这样,而且这样做了,才感到心安理得。

  这大约其中有一条原因,上辈的人都教育下辈的人要积阴德,人们把积德行善看得很高,今天打倒了迷信邪说是好事,有的人没了心理负担,便大肆作起坏事来。父亲给乡里人看病不要钱,却在乡里落下好名声,每逢过年过节,乡里人都买上酒,拿上点心看望他,真是门庭若市,每逢这时父亲总邀乡亲们坐在一起喝酒谈论。谈论的内容很多,有过去的,有当时的,那些乡亲们似乎都很相信父亲的话,都赞叹他说得有道理。

  父亲的这种好事乐为的行为一直延续到他逝去。也许是他太正统,太正直,太看重自己的价值了,所以使他就显得有点固执,宁可自己吃亏身体吃亏,也要坚持一种道义。记得到了56年,全国都在搞合作化运动,他首先报名参加,并把自己的牲口农具都爽快地送出去,还抽出好几个晚上的时间,做对门一家人的工作,要他尽快入社。这家人是河南逃难上来的,创建家业着实不易,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才买了条牛,把几个女儿嫁给当地,才盖了点房,实在不愿先入社。父亲曾帮助过这家人,所以凭这个好说呆说才说服了这家人。我当时小,想不清他为啥这样执着,只是看他整天忙录地奔走着。

  在入社前后,父亲正搞一项大的事业,他根据县上指示精神,要给我们所处的党木区所直辖的各乡镇都成立起兽医畜牧站。为此他忙录着,晚上坐在灯下筹划着,天一亮就骑上他的那辆半旧自行车奔了出去,家里的什么事都顾不上,里里外夕h都要靠母亲一人操作,因此他们之间也常有口角发生。每每常有人把牲口拉到门前让他看,不过这种现象以后少了。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给各乡都成立了个兽医站,把零散的兽医都组织到那里,而且都有门面站址,这些兽医分片包干,谁出了问题谁负责。他被任命为党木区畜牧总站主任,并由县上指派让他到西北大学农林专业班学习。

  父亲一去就是半年多,回来时已是春暖花开,他不顾家里孩子上学和且有病人,说现在急需的是人才,那些原有人员确实老化了。而且有许多兽医本身就没文化提不起笔,有些甚至是文盲,凭多年的经验或师傅口授,学得一点验方,这怎么能适应畜牧业的发展呢。于是他想出一个培训的办法,在那些初中高中毕业的人中选一选,看谁愿入这一行,或跟师学艺,或集中培训I。

  冬天来了,渭北的冬天是十分寒冷的,屋檐下的冰串冻得老长。我那时已上了高小,当日寸的学校少,上高小也要到10多里以外的党木。放假回来,便看到院子里有许多人,父亲不知从那里借来的大黑板,挂在院子里的树上,写着划着,为学员们讲课。据说当时培训没有地方,只有放在自家院子里了。这个培训I班几十号子人放在家里有什么好,有老的有少的,要喝水,要拉撒,院子里懂得乱糟糟的。那时的人还不懂得收费和有偿服务,只知道作贡献,所以,尽管家里乱成一团糟,父亲还是乐呵呵的,接来送往,上课下课,从没说过累。我每天看到进进出出的人群,真不知道父亲这是为什么,可来的人都议论父亲是个好人,也都说父亲的理论水平高,讲得深入浅出让人学得很系统,听起来又容易懂。我真不知道父亲这些知识是那里来的,大概是过去常年累月,三九寒天和三伏热天,在家里刻苦读的那些书中得来的吧。记得他有套康熙词典,全是线装古本,被他划上许多红杠。我当时也不知道怎样查,我想根据他的文化程度查起来也不会顺当,可他居然把它作为工具了。记得父亲很推崇古代的名人,常听他讲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也讲张仲景、李时珍的故事,足见这些人对他影响之大。当然也对我有熏陶,我自小就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所以个人奋斗就成了我精神中的一个部分,反正自小就开始努力。小时我爱绘画,特爱水墨山水画,画松画马几乎天天都练,把个祖先留下来的大方桌总弄得墨迹斑斑。父亲看了很高兴,便说:。好,你好好学,将来如果能入畜牧兽医这一行,不仅懂理论,还能画出来。”他让我多观察,画啥要像啥,要准确。后来,我不知为啥迷上音乐,对板胡对三弦都很感兴趣,父亲便把我引到党木镇上的一家商店,买了一把板胡,说:。好好练,咱村上唱戏还缺把头把弦。。

  反正是想进取的事他都支持我,并B'寸时检查我。可惜这些学业半途都废了,也可能是我没有这方面的天才,最大的原因还是环境不允许。因为父亲过早地逝去,人要生活,首先是饭碗。在当时不是人选择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人,特别是在当时那种集体化,组织化,军事化的大氛围中,首先是寻一份工作解决吃饭问题。

  父亲逝去了,那是在1961年低标准的年月里,我还正在初中上学。那时的吃饭成了每个人的大事,低标准的粮食少全是瓜菜代,开始还能吃上包谷馍,以后到学校去全靠背苜蓿菜麦饭充饥,不过这还是好的。当时,我们村由于有个老书记是长工出身,对种地懂,说大话少,务实多,还好一点。春天,每个队都种上一百多亩地的苜蓿,是专为牛马吃的,可它的嫩芽很好吃,给人也派上用场。所以,上学去,家里便把嫩苜蓿芽采回来,洗净拌上点粗面粉,放在锅中搭到笼里蒸,然后装到长布袋中背到学校,每到吃饭时舀上开水把麦饭泡到里边,便是一顿饭了。就这样其他学生还羡慕得不得了,有时家里除了麦饭还再让背上一布袋杂粮馍,到学校锁到宿舍一个长匣子中。有次我发现许多同学在一起吃馍,似乎都是我的馍,还说:a现在是公社化了,谁的馍都是集体的。’我到宿舍~看,锁子开了,匣子里的馍一半让人拿走了,可这又有什么办法。

  正是在这种年代里,父亲那种过执的性格更是吃亏,他干的工作是流动工作,常要到各村舍去检查牲口,各队又都办着食堂,去得早了饭未熟,迟了吃不上饭,常常饿着肚子,即就是能吃上饭也是一碗能照见人的清米汤,一个杂粮馍或麸子馍。

  他这人性子刚,绝不讨扰,也不允许他的下属吃特殊饭,所以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就因为如此父亲的身体越来越糟,清瘦的脸更显得清瘦了,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远远看去像两个黑窟窿,脸色青里透黄。我们看了都很心疼,可他仍不忘工作。

  有次他回来说:他去一个村里看牲口,牛卧到地上起不来,他要检查,饲养员把牛踢了~脚说:。死了吧,死了吧,死了让社员过个腊八。。他心疼了,语音颤颤地,我看见他的眼睛湿润了。也是他太爱他的事业吧,似乎对当时那种现象太不理解了,似乎在不断地问自己这是为啥。他干的这一行整天和牛驴打交道,所以和这些东西有感情,他看病也是揣摸着牲口的心理,因为牲口不会说话,中医看病的望闻问切就少了几项。所以看病更要有一种相通,慢慢地这种感情也相通起来。他看病时,看到牛儿驴儿的哀叫声,便更同情它们。所以,他看到那个社员踢牛的态度,深深地刺疼了他的心灵,使他感到非常痛苦。    ’    ‘父亲是农家出身,他深知牛是农民的宝贝。特别在50年代末,牛驴乏瘦,大量地死去,死了生产队便一杀,一家分几斤肉吃。这样使许多生产队剩不下几头牲口,常常看见社员三五成群地在地里拽犁夯耙。那时拖拉机还不普及,父亲说,叫人看了心里真不是味道,那些人拉犁耙不说工效极低,一晌拉不上几来回,而且把一个个挣得屁滚尿流,气喘吁吁,有什么办法,只能看着地种得越来越粗糙,犁得越来越浅,遍地胡基。男女社员成了牲口的代号,推水车,拉耩子,后来竟有人拉胶轮车。

  那样子真像农村死了人,孝子在前边拉死轿前的白布,俗称拉链一样。几十个人有时甚至更多的人摆在车的前边,几个壮小伙驾着车辕,拉着一车粪土往地里送,有时一晌拉不上一回。好在集体劳动,热闹得很,人呼人喊连成一片。这样干,一天挣不上l0分工,图不上几毛钱,到了年终分红也是怨声一片。

  父亲越来越沉默了,有时呆呆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有时似乎在苦苦地思索着什么。后来,我听说父亲性子直,喜欢说真话,不知怎么顶撞了大公社的那个领导,当时的大公社一大二公,党政社财权集于一身,工农商学兵一杆子插到底,谁敢违抗。据当时的一位领导说,自反右斗争之后,领导的权利达到顶峰,动不动给你就扣上了大帽子。有个比喻很形象,说:领导让你上天,你只说怎么寻梯子上,绝对不能说天上不去。所以父亲的犯上怎么能不受到严厉的批评,说他是才高气傲,有农民意识中那种求稳怕乱的思想。不管怎么样,父亲还是骑着他那辆半旧自行车,车梁中间挂个方型的布袋,里边装着听诊器铁针之类,车后挂着药包,到处奔波,有时跑上一天还饿着肚子回来,过去那种爱喝酒的习惯也确改了许多。因为在物质极缺的年代里,酒简直成了宝物,只有让领导批上个条儿方能买上一斤半两的,而且是劣质酒,谁能喝上酒。父亲的酒虫子上来只有忍着,有时碰巧遇上了酒,由于心情不好,体质差了,一喝就醉。当然这些都属于次要的事了,最主要的是填饱肚皮。父亲要跑外边,又吃不上个热饭菜,后来背我们村自产的苜蓿菜麦饭了,就这样后来也不行了,原因是我们村的苜蓿种得多,面积大,长得嫩,很快引起周围十多里外的人们的眼馋,纷纷来采摘。我们大队的几个队不得不搞联防,派出强壮劳力去看管。

  这那里能看得住,有时一来就是几百号子人,忽拉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就像饿疯了的羊群,挡了这边挡不了那边。于是,大家联合想了个办法,一个队出二十多个劳力,几个队就是百十号子人去地里看管,邻村的人一看明来不行,就暗来,晚上纠集几百号子到上千号子的人前来偷苜蓿,有时看你地边庵子里的人少,就出来几个人用棍棒逼着,保护着前来偷苜蓿的人群。    .就这样,苜蓿长得一尺多高,早不是菜了,还有人采,没法子生产队拿出一部分苜蓿地分成小块,划到各家去充饥。父亲背苜蓿菜背馍跑工作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当时正念书,身体又弱,他想把家里仅有的粮食蒸成馍,让我多吃一点粮食之类的东西。他说这些粮食营养价值高,年纪小的人正长身体多吃点有好处。

  一次,他给我来送馍,当时人给娃往学校送馍都是每三天送一次,时间长了会发霉的。他来了,还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脸色青青的,把车后煞的馍布袋卸下来交给我就想走。我问他车后的那边布袋是啥,他说是苜蓿菜麦饭,我心中不由得一沉。

  我打开给我的布袋一看,全是家里最好的粮食--豌豆粉做的馍,这是当时最上等的食品了,父亲为了我,自己吃苜蓿菜呀,这确让我当时一阵心酸,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父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忘本行工作。学校在低标准的年代里,都养了猪。

  每个班都有个猪圈,父亲正和我说话,听见猪哼声,也许是职业的本能,他回过头去,又到猪圈旁转了~圈,一个教师正在圈内喂猪。父亲忙说:。你这猪圈不行。。

  习B个老师惊疑地转过身来看着,父亲笑着说:。猪要长得快也需要阳光,也需要活动场地,你看你那圈多小,冬天里猪在背阴中活动不开,怎么生长?。

  我忙小声说:。你管那么多事干啥I-’    父亲没有理会我,继续和那个老师谈话。他讲到猪的卫生条件,生长规律,仿佛这是他喂的猪,只怕别人不经心一样,我实在佩服他这种事业心。

  1960年的冬天到来了,这是一个凄冷多雪的冬天,也是~个正处在粮食和其他物质极其匮乏的年月。村子里一切都显得冰冷没有生气,街上没有行人,没有呼叫声和谈笑声,也看不见炊烟,只有白皑皑的残雪冰渣高低不平地堆积在巷道的土道上’村边树上的乌鸦的叫声极其难听凄苦。父亲回来了,是在我已放了寒假的时候。

  他的脸上似乎罩了一层阴云。他这次回来和其他时候的回来不一样,这次回来把他平时用的书刊笔记都从单位带回来了,独自~个人在房中整理着。

  我问他这是为啥,他没有说话。父亲整理完了书刊,指着一大堆笔记本说:。这。

  些东西你可不敢随便乱拉,这可是我的心肝宝贝儿呀。*我不解地看着他,问他为啥。

  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声,长久地冷着脸没有说话。随后轻轻地说:一你也大了,我的心思你知道一点也可以,我一生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可事不如愿啊,如今没有法子,只有著书立说了。。他指着那一大堆笔记本继续说:-我已把我大半生积累的临床经验编写了一部分,我要写,完不成这个事死不瞑目呀l”

  我看了看他那堆笔记本,拿了一本,用手翻开一看,上面尽是用韵文写成的七字句,密密麻麻的。我忽然想起父亲过去读书总是拉长声调并带着韵尾,莫非因为是有韵罢。我没有说话,只是看着。

  父亲整天呆呆地坐着,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有天晚上他似乎高兴了,突然唱了一段诸葛亮。祭灯’中的唱段:。后帐里转来了诸葛孔明,有山人……”

  那声音清脆嘹亮,如泣如诉,行腔十分耐听。那声音穿过夜空,在屋外播散着。

  后来再没有听见他唱戏了。

  春节到了,在低标准的年代里,村民们旧的习俗还没有改变,老老少少仍然挨家挨户在拜年,这样的行为顿时给空旷冷静的村庄增加了许多热烈欢快的气氛,似乎整个街道又活了起来。

  父亲清早起来搭上铜壶煮茶招待村人,大家又说又笑。早晨的阳光十分艳丽,这年的年饭是由母亲蒸了几笼大麦面馍,这馍看去青青的,由于皮儿汆不净所以吃起来扎扎的,不过能吃上这样的馍就算不易了。父亲似乎胃口大开,多吃了点,最后剩下一小块说他不吃了。下午他对我说:。门外有一小块空地,开一下,种点粮食吧l。可是父亲只翻了几锨就有了病,躺到了炕上。当时正值春节,医生都回家过年去了,父亲得的是低标准时的流行病肠梗阻,他直疼得坐立不下。

  父亲去了,他是瞪着一双眼睛走的,直到入敛,那眼睛是瞪得圆圆的,他是死不瞑目呀。

  父亲去了,来为他送葬的人很多,各村镇的,大公社的,有农民,有干部,有同事,村里的大小干部都来了。

  大家对他的评价只有一句话:。好人l。


编辑:秦人
渭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渭北帝王陵墓风景名胜区 韩城龙门——司马迁祠墓风景名胜 洽川风景名胜区
渭华起义纪念馆(碑) 藏龙寺和少华山 古潼关
魏长城与汉华仓 蒲城巴厘岛温泉 澄城县博物馆
渭华起义纪念馆 仓颉庙 华山御温泉
鸵鸟王生态园 渭北葡萄 韩城大禹庙
渭南市美食 更多
澄县老哥羊肉泡馍
路井扯面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五一快来渭南品尝各
渭南市特产 更多
蒲城土布 潼关黄金
富平墨玉 华州黑陶
华山吉祥物 富平合儿饼
富平琼锅糖 白水豆腐干
富平九眼莲 大荔黄花菜
推荐信息  
·担当与感恩
·遍地黄花
·遭遇假货
·卜算子 瞻谒太史公
·陋室铭
·局长升“渠长”
·景谷艺术[图]
·为南宫山景点介绍献一点文字
·南四府街的童趣旧闻
·下雨天穿“泥屐子”去上学
·过去北广济街有一家“宏蚨银号”
·我家住在钟楼边
·春风又绿洽川水
·潼关记忆
最新更新  
·难忘的那座戏楼
·永不消逝的水洼
·远去的庙会
·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花开花落,花逝了
·叩问自然
·办公桌上的小花园
·我的人间四月天
·青春随想
·温馨的下午茶
·朝花夕拾
·有钱能使鬼推磨
·流浪的孩子
·读《小心爱的砖头砸中你的头》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艺术作品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zu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