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昭文著
在童年的记忆里,深埋着村边那座戏楼,这算是村子里最宏伟的建筑了。戏楼有高高的挑檐,惹眼的硫瓦,带着瓦陶艺术的脊兽,砖木结构的古式建筑,一人多高的砖台阶。演出的正面台上是个画框式的设置,里边绘有美丽的壁画,绘的是什么故事,记不清了。顶端是雕梁画栋,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颜色全脱落掉罢了。戏楼的两边还带着侧耳,中间分别有个砖砌的园洞。总之,在幼小的心灵中为它刻画上了美,刻画上了宏伟和高大,可以说是那时见到的建筑之最。戏楼前是一个宽阔的场地,麦收时用作打麦场,对面有座高高的土墩,上面也是青砖硫瓦,建着两座庙宇,广场西北角的平地上也是一座庙宇,据说叫马王庙。三座庙宇里都有泥塑神像,看去很肃穆,很神秘,又有一种恐怖感,泥像上涂着五颜六色的色彩,用今天的话讲,是价值很高的泥塑艺术了。可童年的我不会欣赏,只知道害怕。这些庙宇在解放初破除迷信时被拆掉了,那座高高的土墩也被搬开了,在下边还挖出铜佛像呢。打那以后,这块宽阔的场地上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戏楼了,这可是村人们遇年过节演戏的好场所。小时的村庄里人才多,念书的学生多,春节里常爱排戏。演出时热闹极了,戏台的明柱上挂着两盏气灯,台下千百人头涌动,十里八里的人都来看戏,锣鼓声震天动地,让人感到的是一种少有的荣耀和深情的向往。大约是戏楼的原因,并由此培养出了一代一代的戏曲爱好者。
戏楼足在村子的西南角,离我家只有十数丈远近,童年时,戏楼便是我们几个孩童的乐园。早上起来,便相携着爬上戏楼的侧耳,迎着东升的太阳,相聚在一起晒暖暖。戏楼的后台是建在一个大土墩之上的,向南开着个长方形大窗。站在土墩上便可以放眼嘹望远处的田园风光,青翠的竽园,长长的陌路,波涛样的庄稼。如果放开胸襟,吸收着早晨清新的空气,只觉得眼界开阔极了,真有一种化羽成仙之感。
据说这座戏楼是明代初年的建筑,那时朱元璋初定天下,那么多军队怎么办,可以军垦嘛,一方面让军人安家落户,一方面可以防止地方骚乱。我们这个小村庄8感受生存·散文集便是当时屯军的寨子了。听说有八大户八小户。老人们说,军户和民户缴粮是不一样的,这大约是为照顾那些为平定天下立下战功的人。
我们村前有两棵皂角树,看去有五六百年之久,树身早已变成空壳,干疮百孔地摇摇欲倒,只是枝叶十分茂盛。皂角树是巷东头一棵,巷西头一棵,相隔数十丈远近,但同在一轴线上,可能是当初立村时划的轴线。--T.是,这座戏楼便建起来了。听说,戏楼的修建是有讲究的,是为了镇风水,搞平衡,因为我们村是西南低而东北高,有了这座戏楼,就使村子处在~条水平线上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戏楼被拆掉了,那时我在外边教书,不知道村子里发生的事,就是知道也是人微言轻,况且那时帽子大得很,戴在头上就卸不下来,就要倒八辈子霉,谁敢说真话。只知道拆戏楼是为了建学校,建学校哪里寻不到木料,只能拆戏楼,也难怪村官们下这么大的决心。说不定拆了,他们也会心疼的。戏楼拆了,村子里便发生了天大的祸事,社员们启土时,埝塌下来,当场就死了四五个人,小村庄一下沉浸在恐怖的悲凉气氛中。村子里的人都说,这是戏楼拆了,破坏了风水,让村子失去了平衡惹的祸。但说是说,戏楼还是被拆了,小村庄从此再不会出现这个旷世古物,再不会有让人引以为荣的宏伟建筑了,再也不会在远远的十里之外第一眼就、能看到高大挺拔傲然屹立的戏楼了。学校是扩建了,由原来的叫作上、中、T,殿fig_---座仅能坐七八十名学生的小教室,建成能容纳五六百名学生的十个大教室了。当然,这不仅仅是一座戏楼的功劳,但其中有这座戏楼的贡献,世上的事总是一利一弊,失去了戏楼,却改善了培养下一代的环境,孰轻孰重,留下的只有沉思。
悲哉,我难忘的戏楼。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