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俗语说:好话一句暖三冬,温暖的不仅仅是听话的人,还有讲话者本人。对生活压力巨大的现代人而言,时常说几句暖人肺腑的甜言蜜语,更能够让自己笑口常开,心宽气和,算是一个不错的生存之道。 其实,平和喜乐的心态对现代人来讲最为难得,也最为珍贵。随着心灵压力的增大和生理机能的日渐衰退,不少人内心会滋生悲观情绪,人也变得沉闷、孤独,这是比躯体疾病更可怕的隐患。而嘴巴甜一些,多多称赞别人,使人更关注正面、积极的因素,有益于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也能带来平和朴实的快乐和恬淡的喜悦。 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嘴甜”并不是一味说好话,更不是对他人无原则地迎合奉承,它需要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发现对方的优点,体谅他们的难处,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对待同龄人,要抱有尊重和理解;对待长辈,多些关心和惜护。对别人的行事和意见要多肯定,该称赞时不吝褒奖之词,即使批评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还可常与朋友、家人找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仅聊聊家常,嘘寒问暖,适时表示关心、理解或同情,也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男人在全心投入恋爱的时候,往往会成为说甜言蜜语的专家,亦或是并不需要在恋爱的时候,有些男人只要存了心想讨好女人,甜言蜜语便如一江之水滔滔不绝,比全自动的机器还收放自如。 或许,男人最精彩的甜言蜜语并不是“我爱你”,爱在男人眼里心里有时只是欲望的隐形代名词。说“我爱你”的意思通常是“我愿意和你在一起”,或者“你让我很迷醉”。有时,甚至就是“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还要你的身体”。大文豪沈从文当年追女孩时把这类话写进了情书,惹得收信人到胡适那儿投诉,好在留过洋的胡博士很是开通,才算成就了一段良缘。 在中国语言里,“爱”其实是很难倾吐出口的字眼,一经出口又成了最没有分量的字眼。男人的山盟海誓会让你觉得中国话真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形象的语言,那么抑扬顿挫,那么琅琅上口,那么容易出口成章,又有那么多典故蕴藏其间。 可偏偏,你也就只精通中国话,太明白那些肉麻的大白话当着人面前无论如何出不了口,而是在两情相悦之际,越直白越肉麻越不真实的话便听着越受用。谁曾见过所谓的地老天荒?谁又能想象真正的海枯石烂?用这种不可能出现的景象来喻示难以永恒的感情,当然再恰当不过了。 当然,甜言蜜语还是分档次级别的。和才子谈情与同白丁说爱,其间的分别不言而喻。记得做学生时曾读过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史上有过一种类似“革命加恋爱”类型的小说,小说中描写女学生与工农干部谈恋爱,夜里散步,对着圆圆的大月亮,女的说:“这月亮真好。”男的接口:“就像个大烧饼一样圆。”女的马上觉得兴致索然。 这里虽有糟践工农干部思想境界的嫌疑,却至少说明好人不一定能说好甜言蜜语。耐听的甜言蜜语就是用美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令旁人感到肉麻令当事人心动,听了仍想再听的话。若一个人恋爱的时候连甜言蜜语都不会说,那等于吃了一桌好菜却品不出确切的味道来。恋爱不就是“谈”出来的吗?连甜言蜜语都不会说,那还能叫恋爱甜蜜蜜吗? 高级的甜言蜜语,其实表述了自己所有的感觉,令听者不由得砰然心跳,仔细思忖起来,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明说、没有表白,然后就逼得人不停地想听说那些话的人说话。这种感觉才是甜言蜜语的最佳效果,如同男女之间的关系,最好的阶段是若即若离、欲说还休,却又彼此互相试探、彼此牵挂的阶段。这时候说的话严格起来说还不算是甜言蜜语,但这时候的话才是最具有艺术意味的话。比如女的说她挺喜欢做饭,但是烦买菜,男的问:“如果我来吃饭呢?你买不买菜?”女的答:“那我只好去了。”分明愿意了,却用了“只好”两个字,显得有些勉强,却更衬出男的分量——我只愿为你买菜。 以前的报刊杂志上,老是有“爱情骗子”如何劫财劫色的报道。什么是爱情骗子?爱情,不仅是一种行为,总要受骗的人心甘情愿才成。这年头除了升官发财,能让人心动的事委实不多,尤其是爱情。如果一个男人既没有钱,也没有权,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以甜言蜜语“骗”上个女人,这该称得上绝版的传奇了,该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开个玩笑。 只是有时候,人要想上当却并不容易,因为上当得讲对手。女人的弱点是,见花脚软,听甜言蜜语心动。聪明的女人,一旦动了心,投了情,对甜言蜜语如吸毒的人一样上瘾,明知是虚假的,明知爱情如甜言蜜语,就像健康的人发烧说的胡话。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太健康,发烧也只是偶尔为之,迟早会退烧的。热的时候纵然烧到100度(当然是夸张),正常的时候也只能37度,正常的人只能说正常的话,这也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喜欢听甜言蜜语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跟着发烧,跟着胡话连篇;另一种是听完了便已想到说甜言蜜语的人退烧后的情景——前者是乐观主义者,但摔跟头是迟早的事;后者是悲观主义者,不过掉进陷阱里可以再挣扎着爬出来。 甜言蜜语也动人,情窦洞开意自真。其实,只要是由心而发的甜言蜜语,就是最缠绵的情话,也是最真挚的情感宣言,会令说者与听者同时感到愉悦、畅快,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