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即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的人。
在现今社会的发展中,很多人都在呼吁善心,呼吁要用一颗善良的心来对待自己,对待身边的人,对待自己周遭的小圈子。然而有的时候在自己发善心对待别人之时会有一种“出力不讨好”的结局,自己即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别人却也不会因此而领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善良则是需要伪装一下,并非是伪装为恶,而是将善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让别人感觉到自己确实是帮助了他,而不是“出力不讨好”的境地,或者说适得其反的效果。
【家庭上的伪装】
在家庭上父母有时会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甚至是心掏出来都给予子女,让子女明白自己是多么的爱他,多么的心疼他。然而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对于小孩子或者青少年来说,逆反心理在现今是越来越严重,更甚者出现了抑郁症,忧郁症等等症状,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出现了很大的代沟,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不理解父母。
而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之一则是父母过于善良(其他情况在这里暂时排除,只讨论过于善良这个话题)所导致的。
有人会说,我们疼爱孩子也有错吗?
疼爱孩子是没有错,然而错在自己用错了方法来疼爱。过于的善良与包容则会误导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做父母的会将所有的溺爱都给予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说什么是什么,有时孩子要东西父母不给于的时候就大哭或者是耍赖,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则是满足于孩子的所求,不曾考虑过对孩子来说真正那些可以给予,那些又对与孩子来说是不合适的。而孩子的世界是一片空白的纸张,学习能力又很强,四周给予孩子演绎的是什么,孩子便会学什么,在这张纸上就会画什么。那么父母就要在这个时候为自己的子女指引道路,带领孩子走出这个迷茫区。
有些人疼爱孩子从小到大都不曾舍得打过,那么我在这里说,孩子身心能够健康的成长并不是完全宠出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严厉的责打是一种伪装的爱,一种伪装的善良。“子不孝父之过”“严师门下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等等一些先辈们遗留下来的经验无不都在告诉着现代人,对孩子适度的严格要求有时则是一种善良的表现,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告诉自己的子女因为爱,所以打。
【身在外地也需伪装】
对于身在外地的人来说伪装有很多时候会给自己在行事为人上带来不可小觑的便利,然而现在将善良也伪装起来,不是说用那种勾心斗角的行为来对待身边的人,而是将善良浓缩一下,以便自己的所求,或者他人所需。
“有求必应”这个词或许我们都明白它的意思,然而若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是工作场所这种形式为人虽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度的将这种善心继续下去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自己一味的满足于别人,或许自己能够得到暂时的释怀,但是日子久了,可以说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就开始有些懈怠这种应酬。因为有些时候在为别人办事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现,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而别人给予的则是沉默或者是一通怪罪,那么这时候自己是否需要反省一下,这种过度的善良在别人眼中是如何看待的?或者说,自己的这种行为在别人则视为排挤的一种暗示?或者别人将之视为另有所谋?更或者说,这是一种热心,别人则是将它视为一种“这是你应该的做”的呢?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现今的社交环境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亦是另一种善良的伪装,只有先保护好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将善良延续下去,这句话有时对我们来说并非只是一种提示,在有些时候则是一种沉思,沉思这句话的内涵,让自己在内心中明白,善良的多面性。
在现今的这种环境中,善良或许并不缺少,缺少的是怎样将善良能够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表现出来,而这个时候则是需要一种伪装的善良,更或者说是一种灵巧的善良。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