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清海教授为纪念他的慈母逝世三周年编写的《默读感恩》出版了。
这本书读后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应该感恩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要感恩我们的父母,感恩我们的社会,感恩我们的时代,感恩大自然……在默读这13万文字和欣赏这300多幅照片所展现的生活场景过程中,你一定会不断的呼吸到感恩的空气。
季老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利用业余时间研习中国山水画,又处在一个多姊弟、多子女的家庭,他的忙碌和辛劳我们可想而知,但这些都没有冲淡他对老人的孝敬之心。他总是在挤时间给父母做细心的照料,这些让我惭愧又庆幸,因为我的母亲今年已经89岁了,还在陪伴我们一起生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这些做儿女、做晚辈的应该如何做,季老师和他的《默读感恩》一书告诉了我很多。
在很多人看来行孝就是在老人过生日和过世后摆宴席、唱大戏等等,季老师却用自己对亲情的思念和回忆通过撰文着书来纪念自己的父母,丰富了这项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使那些讲阔气、图排场的做法落入了俗套。也为没有条件那样做的人如何尽孝开辟了路径,他在书中讲到,尽孝不讲究形式,重要的是要有心,简单到为父母铺床叠被、洗衣捶背或一个电话问候,一点心中的牵挂,这就是作者对孝的理解和诠释,这么的简单,又这么的生动、精辟而深刻。
在《默读感恩》首发式上,一位农村文化人发言中说,季清海教授冒着大雪严寒从大城市回到农村,在自家的院子里举行首发式,把自己的书亲手送到父老乡亲的手中,让他们非常感动。如果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下乡的话,他的内容和形式都堪称精品。这使我想到在季清海先生的国画作品中,黄土高原为什么那样美,因为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不仅是在尽自己的孝道,也是在尽一个文化人和教育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
本想在这里搁笔,但有一个地方让我不能不提,那就是季先生利用星期天,用三轮车拉着外婆、母亲及家人在公园里拍下的发表于西安晚报1996年6月4日头版的那张《五世同堂》的照片,这张照片似乎和中国的近代史有很多联系,但我又说不清楚,从102岁的老人到只有几岁的曾孙由下向上的排坐使我想到了一颗开花的芝麻,一家人的笑容就像他们今天的生活,真是一张照片写春秋,它告诉人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让人一时难以看明白,但我从中看到最多的是经历了那么长的艰苦岁月的一家人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季老师的家庭是中国家庭的一个典型代表,《默读感恩》一书讲的是他们家中的事情,但它的背后反映的是那个时代很多中国家庭和中国人的生活,读时很有亲切感。
季清海先生讲自己不是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水平有限,书中缺憾难免。只想以此缅怀自己的父母,追忆过去难以忘却的岁月。但我觉得《默读感恩》是一部感人肺腑之作,它不仅是写给他灵命永生的父母亲的,也是写给大家的,写给社会的,值得我们用心去拜读,用心去聆听,用心去分享。(作者:穆建华)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