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子夏易》(10卷)
春秋战国卜商著。卜商,字子夏,孔子得意门生,晚年讲学西河(今陕西省韩城、合阳、大荔一带),魏文侯待以师礼,李悝、吴起出其门下。《隋书·经籍志》载:“《周易》二卷,魏文侯师卜子夏传。”《经典释文序录》作3卷,题卜商撰。《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则认为此书非子夏所作。原书久佚。
《丧服子夏传》
春秋战国卜商著。《晋书·礼志》:“《丧服》本文省略,必待注解,释义乃彰其传说差详,世称子夏所作。”《隋书·经籍志》:“其《丧服》一篇,子夏先传之,诸儒多为注解,今又别行。”该书本自别行,后编入《仪礼》17篇中。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收录该书。
《论六家之要旨》
汉太史令夏阳(今韩城市)司马谈著。作者首次把先秦至汉初的学术流派分为六家,并扼要概括了六家的主要观点,评论了各家的长短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客观上为刘向、刘歆父子对先秦诸子流派的分类奠定了基础。《史记·太史公自述》、《汉书·司马迁传》均引述其全文。
《太史公素王妙论》(2卷)
汉太史令夏阳司马迁著。《隋书·经籍志》五行类著录,云梁有《太史公素王妙论》2卷。该书隋唐间已散佚。王充《论衡》曾引用一节,《太平御览》引用数节。清马国翰辑得1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堪舆八会注》
汉夏阳司马迁著。《魏书·殷绍传》记载,当时《堪舆八会》经世已久,但多有谬误,不能备悉,司马迁等进行撰注,“专说天地阴阳之本”,流行于世。原书久佚。
《鲁安昌侯说》(21篇)
汉丞相莲勺(今渭南市临渭区东北)张禹著。《汉书》本传载张禹曾撰《论语章句》,并以其论授太子。《隋书·经籍志》:“张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去《齐论》(之)《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号《张侯论》,当世重之。”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安昌侯张禹受《鲁论》于夏侯建,又从庸生、王吉受《齐论》,择善而从,号曰《张侯论》,最后而行于汉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原书久佚。
《孝经安昌侯说》
汉莲勺张禹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又云:“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冀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并载之。原书久佚。清马国翰辑得1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众经目录》(5卷)
唐高僧华阴(今华阴市)玄琬译。该书继彦琮的《众经目录》而补入后来所译经书,于贞观初年撰成。清雍正十三年(1735)《陕西通志·经籍志》收录该书。
《玄纲论》
唐著名道士华阴吴筠著。该书卷首有天宝十三年(754)作者的《进玄纲论表》,末附唐礼部尚书权德舆撰《吴尊师传》。全书分上、中、下3篇,共33章,概括了道教理论之枢要。其中上篇为《明道德》(9章),阐发“道德”之旨;中篇为《辨法教》(15章),讲得道成仙之要旨;下篇为《析凝滞》(9章),问答修炼成仙之各种凝滞。《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道藏·太玄部》均收录该书。
《先天图》
北宋陈抟著。陈抟长期修道华山,人称“希夷先生”。该书为作者对《周易》研究的专著,其内容有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周易本义》载:“四图皆出于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长,伯长得华山希夷先生。”该书在清乾隆《华阴县志·经籍志》中收录,未见传世版本。
《易龙图》
北宋陈抟著。该书为作者对《河图》、《洛书》研究的专著,书前作者自序中对该书内容作了介绍,属研究《易》学的重要资料。该书在清乾隆《华阴县志·经籍志》中收录,未见传世版本。
《阴真君还丹歌注》
原题北宋陈抟注。陈抟著作较多,《道藏》仅此1篇。《还丹歌》属后人依托阴长生之作,言炼制金丹之道。陈抟之注据《黄庭经》叙说丹道,涉及外丹、阴丹,但以内丹为主,谓“世人采取五金八石,诸般草本烧之,要觅大还丹,且不妄也!”又云:“大丹无药”。其丹法与后来全真教不尽相同,涉于双修。另外,书中根据天地方位、五行所属、阴阳交感、四时运转的道理,说明人体脏腑部位,练功的时机、方法和功效,并对气功术语多有解释。该书是研究道教与气功科学的重要资料。
《指元篇》
北宋陈抟著。该书又称《指玄篇》或《九室指玄篇》。清乾隆《华阴县志·经籍志》收录该书,其著文引《宋史》本传云:“抟好读《易》,手不释卷,自号扶摇子,著《指元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引《谈艺》云:“陈抟隐武当山九室岩辟谷炼气,作诗八十一章,号《指元篇》,言修养之事。”该书未见传世版本。
《易学》
北宋乡贡进士同州(治所今大荔县)王湜著。《文献通考·经籍志》卷3载:“晁氏曰:皇朝王湜,同州人,早潜心于康节之学。其序曰:康节有云‘理有未见,不可强求使通。故愚于《观物篇》之所得,既推其所不疑,又存其所可疑。亦以先生之言自慎,不敢轻其去取故也。’”清雍正《陕西通志·经籍志》亦引其文著录。该书未见传世版本。
《论语说》
北宋理学学者华阴(今华阴市)侯仲良著。清乾隆《华阴县志·经籍志》载:侯仲良撰《论语说》1卷。宋人尹惇曰:“伊川先生谓‘师圣议谕只好隔壁听。’”该书未见传世版本。作者另有《中庸说》、《雅言》,清乾隆《华阴县志·经籍志》仅载书目,未见传世版本。
《易春秋》(20卷)
南宋上杭主簿蒲城(今蒲城县)郭绪著。《蒲城县志·艺文志》载:作者幼有岐嶷,读书时经常“留意邵子之学,兼取扬雄所撰《列山易》,以章会统元推之,久而成书二十卷,名《易春秋》”。该书按图布卦,分20卷,计20万字,综之以图,惜未见传世版本。
《易解》
元河南提学华阴(今华阴市)薛元著。清乾隆《华阴县志·经籍志》仅录书名,署作者姓名,后引鲜于枢《相学斋记》云:“庸斋先生薛元,字微之,华阴人,任至河南提学,有《易解》行于世也。”该书未见传世版本。
《洪范图解》
明兵部尚书朝邑(今并入大荔县)韩邦奇著。该书属作者对蔡沈《洪范皇极内外篇》所作的图解,被收入《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四库全书提要》载:“每畴所分之九字,系以断语,俾占者易明。其揲蓍之法与《易》之蓍卦相同,所言休咎,皆本于《洪范》,亦与《易》相表里。”
《启蒙意见》(5篇)
明朝邑韩邦奇著。该书又名《易学疏原》,共5篇,分别为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考占变、七占,前4篇皆发挥宋儒之说,末1篇具体分析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变化的情况,为作者独创。《四库全书总目》、《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均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该书。
《易占经纬》(4卷)
明朝邑韩邦奇著。该书为术数之书,专阐卜筮的方法。《四库全书总目》收录该书。该书明嘉靖年间刻本刻印极精,卷内有“刘体仁印”、“颍川刘孝功藏书印”,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又有清刻闽庠本、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均藏陕西省图书馆。
《性理三解》(7卷)
明朝邑韩邦奇著。该书内容包括《启蒙意见》5卷、《律吕直解》1卷、《洪范图解》1卷。《中国丛书综录》收入该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明嘉靖十九年(1540)刻本。大荔县文化馆也藏有该书。
《周易辨录》(4卷)
明监察御史富平(今富平县)杨爵著。作者上疏极论符瑞而被捕入狱7年,在狱中与周怡、刘魁讲论所作,书名取《系辞》“因德之辨”。该书只取六十四卦为释,每卦只载上下经卦辞,其说多明人事,颇为详切。《四库全书总目》、《明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均收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有该书。
《薛思庵野录》(3卷)
明金华知府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薛敬之著。该书分上、中、下3卷,初刻于明嘉靖年间,重刻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作者为关中大儒,名扬海内,其学以“存心”为宗旨,以“求静力行”为功夫,书中对其学说多有阐发。书前有冯从吾等人撰写的序文和作者小传。《千顷堂书目》、《贩书偶记》收录,原刊本已佚,今存清咸丰元年(1851)刊本、清咸丰六年(1856)刊本、《关中丛书》本。
《四书疑问》(5卷)
明光禄少卿渭南史记事著。该书为作者研究《四书》的论著,历经30年而成,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卷1为《大学》、《中庸》,卷2至卷3为《论语》上、下,卷4至卷5为《孟子》上、下。每卷书中均以“问”字开头提问有关章句,并作以详细解答。陕西省图书馆有藏。
《格物图》
明吏部尚书富平孙丕扬著。该书共4篇,分别为格物图、明物解、原物辨、人物镜。原书有总名,传抄时佚之,故以第一篇为书名。其图分物始、物格、物终。物始、物终皆画一圆圈,如周子的《无极图》,物格则大圈中画一小圈,小圈四周分别列天清、地宁、物阜、民安8字。其说大抵以王守仁“致良知”学说为宗。《四库全书总目》收录,未见传世版本。
《论学编》
明富平孙丕扬著。该书属作者对《格物图》一书的解析,分格物功夫、良知明辨、心学始终3篇,是阐发作者思想的主要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收录,未见传世版本。
《太极图集解》
清朝邑(今并入大荔县)王建常著。该书取朱子之解,而发明太极图说。作者以为“太极实理也,而阴阳五行万物只是这个道理贯通”,“五行统一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充分表明了作者的唯心主义思想。书前列有先天八卦图、太极图以及自序。该书藏陕西省图书馆,《清麓丛书·养正十二编》亦有收编。
《复斋录》(6卷)
清朝邑王建常著。该书为作者的理学著作,全书有956条,皆平时读书心得,后附作者自撰墓志铭1篇。内容主要发挥程朱之说,力斥陆王之说。《中国丛书综录》、《清麓丛书》均收录,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本。
《大学直解》(2卷)
清朝邑王建常著。该书分上、下两卷,对《大学》一书逐句诠解,每条之后都附有口义和辑说。王钺序云:“附以群说,参以己意,详而且赅,博而有要,旁通曲尽,可补江陵之所未及。”《贩书偶记》收录,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本。
《易图疏义》(4卷)
〖JP2〗清蒲城(今蒲城县)刘鸣珂著。该书依据朱熹《易学启蒙》“本图书”、“原卦画”二篇推演而成,大旨以朱(熹)、邵(雍)为宗,兼采来知德之说,多牵强附会。有清康熙刊本传世。〖JP〗
《砭身集》(6卷)
清蒲城刘鸣珂著。作者有志程、朱之学,有所心得则笔录之,以成此书。该书虽以集为名,实则语录。大旨以“正心”、“诚意”为指归,于天人、理欲、王霸、儒释辨析极精。《四库全书总目》收录,未见传世版本。
《小学人物考》(12卷)
清蒲城原永贞著。该书积20年时间而完成,专门订证小学中人物姓名、里居、名象、度数等。全书搜罗丰富,考证详备。原书已佚。
《周易图说述》(4卷)
清华阴(今华阴市)王弘撰著。作者在自序中云:“天地事物之理,圣贤之意,有语言文学所不能遽悉者,莫如图为易。”该书博采诸家图说,或相证合,或相发明,或推测一义,或旁通别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释易理,属研究易学的重要资料。《清史稿·艺文志》、《贩书偶记续编》均收录,陕西省图书馆有藏书。
《周易筮述》(8卷)
清华阴王弘撰著。该书内容分别为卷1原筮、筮仪、蓍数,卷2揲法,卷3变占,卷4九六、三极、中爻,卷5卦德、卦象、卦气,卷6卦辞,卷7《左传》和《国语》占、余论,卷8推验。其书以筮述为主,兼及义理,大旨避京房、焦寿之术,而阐文王、周公之理。《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均收录,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均有藏书。
《正学隅见述》
清华阴王弘撰著。该书为作者的理学专著。“格物”与“无极”之说,历代诸儒争论不休,往往尊朱子者则排斥陆、王之说,尊陆、王者则排斥朱子之说。该书作者认为“格物”之说当以朱子所注为是,“无极”之说当以陆九渊所辨为是,故裒其要旨,编成该书。书中对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进行了批判。《中国丛书综录》、《清史稿·艺文志》收录,陕西省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敬义堂刻本。
《孔氏达天图》
清华阴王宏学著。该书共9章,依次为天气章、天体章、天数章、天道章、天德章、天知章、天心章、天性章、天命章,各章并配以图说明,今未见传世版本。
《仪小经》
清富平(今富平县)李因笃著。该书因作者有感于礼教不明、世风日下而写成,目的在于“准乎天理,达乎人情”。全书分父母、子女、夫妻、兄弟、伯叔、祖孙、从亲、母党、妻党、翁婿、姑表、师生、朋友13目,每目下分别用总序、称呼、书札、行礼、奉祀,加以详细论述。有清光绪十年(1884)传经堂刻本,藏陕西省图书馆。
《三立编》(12卷)
清郃阳(今合阳县)王梓辑。该书取明代王守仁的著述,分类编辑,共计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立德编,包括传习录和文录;第二部分为立功编,包括奏疏、咨文、行牒、批呈、告谕;第三部分为立言编,包括古、今体诗以及杂文,卷末附年谱1篇。《四库全书总目》收录,今未见传世版本。
《谦吉堂稿》
清安西知州蒲城李仙洲著。该书主要对《四书》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述,包括二论、学庸、二孟、仁、德性等70余篇,卷末附后编和续编。全书论述精辟,独抒己见。有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刻本,藏陕西省图书馆。
《南华通》(7卷)
清蒲城屈复著。该书是对《庄子》的注释,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卷首有吴怀清序,称“自南中得老人南通抄本,急暇观之,系注释内7篇,多或数百言,少只一二字,揭橥主旨,剖分段落,批郤导窾,脉络井然,直使部如一篇,篇如一句。”《青照堂丛书次编》收入该书。
《周易蓄疑》(7卷)
清广东布政使韩城(今韩城市)刘荫枢著。该书专释六十四卦经文,舍弃系辞,其学以朱子本义为宗,专言义理。《四库全书总目》曾收录该书,今未见传世版本。
《周易集注》(11卷、“图说”1卷)
清易学学者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王琬著。该书成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自序称年八十有一,可见其尽一生之力方完成。其书博采诸家注疏,以阐义理为主。《四库全书提要》云:“论来知德列太极图于河图前,所画黑、白各半,实为阴阳,不得谓之太极;论洛书无关于画卦,系辞并举图书,犹之并举蓍龟,不过带言;论伏羲八卦次序及六十四卦次序,并改邵子之右阳左阴为左阳右阴,以合于逆数。”所论颇有新意,以反众家之说。今未见传世版本。
《哲学探索与创新》
张治安(中共渭南市委党校教授)著,2000年11月,西安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作者哲学研究专著,其中不乏对哲学研究创新之独到见解。全书共4卷,40万字。
《发展问题研究》
孙跃纲(中共渭南市委党校教授)、陈春明(渭南市审计局局长)编著,2002年5月,西安出版社出版。该书紧紧围绕发展问题,力求从哲学高度对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一些基本的重大问题形成较为系统的科学思考。全书共9章、29节、22万字。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