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电视一台在黄金时间播放了19集连续剧《一代廉史于成龙》,曾经轰动一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许。为了加强故事性,全剧虚构了一些人物和情节,剧中也有过于夸张之处,但不同于胡编乱造的“戏说”,基本上还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于成龙(1617一1684)字兆溟,山西永宁人,出生明朝末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时,被朝廷选拔担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经过兵灾,城中只留下6户居民。于成龙带领百姓垦种荒地,一面请求朝廷宽免捐税,“与民相爱如爱人父子”。经过7年的努力,流亡外地的百姓纷纷返回家乡,罗城很快改变了面貌。
康熙六年(1667),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他革除积弊,招民垦田,对困难的百姓,还由官方贷给耕牛和种子。只有一个月时间,便增加到一千户。
后来于成龙调任黄冈同知。这里盗贼横行,白昼行劫,谁也奈何不得。他扮成乞丐,混入贼巢,和盗贼共同生活十多天,完全掌握了他们的情况。然后离开贼巢,派衙役将盗贼一网打尽,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叛乱,全国震动。这时于成龙已升任武昌知府,奉命建造浮桥,不料浮桥被洪水冲垮,他受到革职处分。吴三桂勾结大盗黄金龙,向湖北大举进兵,形势危急。湖北巡抚张朝珍知道于成龙深得民心,急召他前往招抚。于成龙不顾一己安危,深入到离叛军十里之地张贴榜文,晓喻自首者免罪。“来者日以千计”。于成龙知道黄金龙的党羽刘君孚过去在自己手下当过差,使亲自带了两个随从,直到刘君孚的住处。刘君孚见到于成龙,急忙带领手下几千人叩头受抚。黄金龙众叛亲离,在逃走中被擒杀,湖北转危为安。于成龙因功复官,被派往黄州担任知府。
于成龙因政绩突出,不久升任福建按察使。这时郑成功进攻泉州、漳州等地。百姓因联络郑成功获罪,被株连的达几千人,本已定为死罪。于成龙查明他们都是无辜百姓,立即陈报上司批准,予以开释。他严于执法,不留情面,但对贫苦老百姓则非常体恤,平反了不少冤案。有些良家子女放军队劫掠,沦为奴蝉,他集资将她们赎归,并发给路费遣送回家。他自己则自甘淡泊,一尘不染。福建巡抚吴兴祚以 “廉能第一”上报,朝廷升他为布政使。
于成龙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亲自提拔他为直隶(今河北)巡抚。他一到任,使下令严禁州县官吏不得私加“火耗”,作为奉送上司的费用。所辖宣化一带有18万亩土地被洪水冲毁,根本无法耕种。前任巡抚曾请求免征赋税,但户部不准。于成龙经过实地勘察,指出“荒粮一日不除,则民生一日不遂”,终于请准从次年起豁免钱粮,减去了几千户农民的沉重负担。不久宣化发生严重旱灾,他亲任视察,发现饿死不少人,主张立即开仓赈济。未经朝廷批准,私开官仓是犯死罪的。他不顾别人劝说,毅然下令打开仓门,不知救活了多少饥民。
康熙二十年(1681),于成龙进京朝见。康熙皇帝称赞他“清官第一”,亲自作诗褒奖,除赐银千两外,还将自己乘坐的良马赏给他作坐骑。不久,康熙皇帝提升他为江南江西总督。两年后,还让他兼任江苏、安徽巡抚。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成龙逝世,享年68岁。他从知县一直做到总督,可以说官居极品,位极人臣,但二十多年为官不带家眷。他自奉简陋,每天吃的是糙米饭和青菜,所得俸禄和奖赏,除了维持最低生活开销外,全部救济给贫苦百姓。他勤于政事,办起事来常常通宵达旦,从不知道疲倦。他热爱百姓,痛恨赃官,经常深入民间微服察访,因此对民众疾苦和官场的内幕了如指掌。江南风俗崇尚奢靡,官员们听说他来南京任职,心里惧怕,平日不得不改穿布衣,减少车马仆从,婚嫁不用音乐。不法豪强则带家眷远避他乡。但他嫉恶如仇,严厉执法,无疑损害到豪门贵族的利益,他们不断造谣中伤,大学士明珠和副都御史马世济等还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由于康熙皇帝对他深信不疑,才使他安于其位。
于成龙逝世之后,僚属们进入他的卧室检点遗物,箱子中只有粗丝织的袍子一套和床头佐餐用的几包豆,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百姓得知他去世,则罢市聚哭,家家绘了他的画像,长期祭祀。康熙皇帝特地派员致祭,赐谥“清端”,还对朝臣说:“于成龙,总督江南,有人说他变质了,操守大不如前。到他去世后,才知道他一生始终保持廉洁,为百姓所称颂。这是因为他素性耿直,不肖之徒挟仇谗害,才制造出这样的言论。当官的象于成龙这样,到底能有几个啊? ”《清史稿》对他的评价是:“秉刚正之性,苦节自励,始终不渝,所至民怀其德。”
清朝康熙前期,政治清明,加上康熙皇帝知人善任,明辨是非,因此当时出过不少清官,于成龙便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于成龙生长于封建社会,难免受到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但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象于成龙这样的清官,还是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