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10月间,渭河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沿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灾难和巨大损失,在大荔县乃至渭南市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页。时任官池镇副镇长、镇防汛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的我,驻坝坚守40多天,全程见证了这一段干群携手战天斗地的岁月。
风雨欲来
2003年8月26日上午,镇防汛办接到县防汛办电话通知,受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暖湿气流和青藏高原低值系统发展东移的共同影响,自8月24日起,渭河流域连续出现大范围、高强度、长历时的降雨过程,自宝鸡以下河段正在形成洪峰,预计洪水演进至荔时间在36小时左右,要求渭河沿线两镇四乡(官池镇、韦林镇,张家乡、苏村乡、西寨乡、赵渡乡)启动防汛预案,立即进入临战状态。
镇党委书记高根龙、镇长赵新明和我马上碰头并作出三点决定:一是在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有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驻镇各单位领导和镇机关全体干部参加的战前动员会;二是启动第一套防汛预案(警戒防护);三是实施“三上”(防汛指挥部上堤设置、防汛队伍集结上坝、防汛物料上险工险段)。我当即安排镇水管站一班人在渭河阳村大桥北首东侧(大荔县渭洛河河务局工房)建立起“官池镇防汛抢险指挥部”,高音喇叭、旗帜标语、文档资料一应俱全。与此同时,沿河“三阳一拜”(西阳、北阳、东阳、拜家)四个村的防汛车辆、人员和防汛物料也陆续上阵,官池段6.1公里长渭河堤坝上顿时沸腾了,红旗招展、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华惠民和公安、交警以及包联官池镇的县级部门也组织力量上了坝,集结在镇防汛抢险指挥部待命。当时,县上的渭河防汛指挥部设在苏村防护站,总指挥是县委副书记吴新亚。
在最初的几天里(8月26—28日),省市防总接连发出了迎战一、二、三号洪峰的命令,县镇也相应启动了二、三、四套防汛预案,三次洪水首尾相连,洪量多达25.01亿立方米,远大于渭河1954年洪水总量。渭河的水持续的涨,水色黄黑、杂物很多、流速缓慢,但都维持在主河道之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汹涌澎湃,渭河北岸似乎风平浪静,加之北岸堤坝高大坚固,官池镇区域内又有生产围堤(小坝)在一线挡水,大坝上的人们视乎感觉危险离我们很远,倒也轻松悠闲。通过调频广播,不时传来上游持续降雨、新的洪峰生成和对岸的华县、华阴市秦岭南山支流倒灌决堤的消息,甚至还有渭南市委书记刘新文、市长曹莉莉乘舟指挥抗洪遇险的爆炸性新闻,人们才有所警觉,电力部门在堤坝上拉起了照明线路,县级包联部门在指定的责任区域内开展了巡堤查险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督查的频率也增加了。
洪魔真来了
好日子总不长久,就在北岸的人们隔岸观火,庆幸自己远离洪魔的时候,危险却在悄悄一步步逼近。水量加大、水位提高,洪水也在8月28日晨出槽直面小坝,高度仅1米多的生产围堤全面遇水浸泡。在县级包联部门巡防尚未临水的大坝同时,镇上组织村组力量主要巡防小坝,干群都希望以最小的损失(舍弃小坝外的百余亩庄稼)换取最大的胜利成果(确保小坝内6000余亩田地不被淹)。理想归理想、愿望是愿望,具有丰富经验的部分沿河群众却是不等不靠,纷纷抢收起已经或即将成熟的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
29日下午4时半许,灾难终于来了。当时,我和镇长赵新明鉴于岌岌可危的小坝险情,亲自上小坝巡查,就在我二人走到西阳村地界、官池淤灌站渠首东300米的位置时,发现小坝内侧(北侧)出现一处管涌,由于洪水长时间居高不下,距离坝顶不足半米,坝内外落差却达3米有余,在强大的水位差压力之下,垮坝的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我们认识到险情的严重性,立即通过手机联系镇防汛抢险指挥部组织西阳、北阳两村的防汛应急突击队马上赶赴现场抢险,就在此时,险情迅速扩大,五分钟之内,管涌涌水量猛然增大,而且由清水变成了浊水,我们顿感大事不好。让人后怕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俩靠前处险的时候,脚下突然发生坍塌,我们猛然后跳一步,眼前3米见方坝体几乎就在同时瞬间荡然无存,已经积蓄了太多能量的洪水似脱缰野马狂奔而下,缺口迅速扩大,3米、5米、8米,等镇党委书记高根龙率领百人抢险突击队火速赶到时,缺口已达10米有余,汹涌而下的洪水侵蚀田地的面积呈几何体不断增多。上千个沙包抛下去、几十课大杨树填下去,甚至把一辆三轮车推下去,措施采取了一个又一个,但都无济于事,缺口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明显,已是人力所不能及。屋漏偏逢连阴雨,不断有警报传来,缺口东西两侧1公里处分别出现新的管涌,如抢险人员不能及时撤离,马上就会被洪水围隔、甚至出现人身危险。眼看大势已去,我和高根龙、赵新明紧急磋商议定,分别带领抢险人员极速撤回大坝防守。
洪水推进的速度惊人,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坝外、小坝内土地全部见水,由于大坝南侧脚下是渭洛河河务局实施坝体加固工程时所形成的壕沟,一时间水借地势,汪洋一片。至此,大荔境内84公里渭河大堤全面临水,官池镇防汛大堤外6000余亩良田全部被淹,估计损失3.4亿元。当时,有一种未经证实的传言,说是洪水漫过官池小坝、在大荔沿线大坝处大容量淤积,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分洪的作用,大大缓解了南岸的抗洪抢险压力,也算间接支援了“二华”( 华县、华阴)人民。
警报频传
水临大坝,诸多的挑战自此开始。
省市防总发布迎战第四号洪峰的命令,由于洪水形成快、间隔时间短,加之多年来潼关高程持续抬升,干支流相互顶托形成倒灌,又因上游水文站测报四号洪峰流量大、水位高、流速慢等种种复杂的、综合的因素,县防总要求:一是所有防汛队伍上堤,24小时昼夜开展巡堤查险;二是做好对口迁安准备,对处于335高程以下的村庄实施群众撤离(官池镇涉及小元、西阳、北阳、东阳、拜家等村12000余人);三是对大华公路(202省道)阳村渭河大桥实施交通管制。
军令如山倒,官池镇沿河4村(西阳、北阳、东阳、拜家)的千余名干部群众和其他6村(官池、沙里、帖家、北丁、中草、小元)的支援物质、镇机关48名干部和驻镇单位百名职工、县级包联官池的部门和单位(纪检委、监察局、教育局、农业局、党校等)500余名干部均到岗到位,本镇防汛物料库(地点在西阳村)存放和县防指调拨的编织袋、铅丝、彩条布、木桩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指定地点,我们还特意组建了由300名基干民兵组成的抢险突击队,并在镇防汛抢险指挥部集结了足量物资,以被不时之需。按照县防指的指示,各巡堤查险责任单位安排三人一组、24小时不间断,巡回堤坝内外查险处险。同时,镇上落实了对口迁安的车辆、路线和落户事宜,只待县防指一声令下执行。交警部门也在阳村渭河大桥北首拉起了警戒线,公安人员、警车24小时轮班驻守,阻止行人和车辆通过。
天有不测风雨,在防汛抢险工作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下起了连阴雨,进一步加大了防汛抢险的难度。此时,险情也逐步抬头。洪水濒临大坝后内外形成4米以上的临背差,巨大的压力随时考验着堤体的坚固程度。9月2日凌晨1时许,拜家村堤段发生管涌险情,这是具有跨堤危险、相当可怕的。我火速带领抢险突击队和应急物料赶到现场,发现这是由鼠洞穿堤引起的,第一时间查找到进水位置后,立即采取了外压内塞、沙袋围边、木桩封堵、踏空填实等针对措施,200余名干部群众踩着泥泞装背沙袋、扛抬木桩,拜军英、拜德良等人更是跳进齐腰身的淤水中,谁都没有怨言,忘我奋战两个小时。多亏抢险及时、措施有力,拜家管涌的成功封堵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在9月份里,官池镇划段包干落实巡堤责任,各级领导亲自上堤督战,先后发现并有效处理管涌、滑塌、渗漏等各种险情7处,创造了抗洪斗争的奇迹。
会战北阳涵漏
阳村渭河大桥北首西200米防洪大堤处,有一个修建渭河防洪大堤时预埋的退水涵管,年代已久渐渐被人淡忘,渭洛河河务局在实施坝体工程时就近取土,致使涵管出口(南侧)几乎暴露在表层。
洪水演进至大坝堤脚后,受长期浸泡和水位高压作用,9月3日下午5时30分许,涵管入口(北侧)发生涌水现象。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空气陡然紧张,市县防指领导成员先后亲临一线指挥,市县三级防汛抢险技术人员悉数到场出谋划策,省防汛抢险专业队也迅速出击,官池镇的抢险应急队伍更是全员参战,但在出水口采取的编织袋封堵、水泥板填压、围堰投石料等措施均以效果不佳而一一告终,出水量流量没有一丝减弱的迹象。时间流逝,不知不觉夜幕降临,更增加了抢险的难度。县防指调来了大功率发电机照明,并从周边八鱼、西寨等乡镇调来了300人的抢险生力军,市防指更是制定了请求解放军部队支援的预案。大家都在担心险情的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决堤的危险,如果那样,以官池镇官池村为线,以南东西10公里的广大区域将有可能陷于一片汪洋,8万余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受到直接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北阳涵管出险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一时间人心惶惶,附近村庄已经有人在自发向安全区域转移家中的老人和贵重财产,更是有不少群众赶到现场探寻情况,也有一些底子清的群众主动来反映涵管的情况。群众的智慧是对抢险工作最有力的支持,在外围封堵连连受挫、省市专家一筹莫展、指挥部成员焦急万分的关键时刻,北阳村王明放、朱西潮和西阳村朱建发等群众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潜入南侧洪水中探摸漏水口(进水口)。现场指挥员眼前一亮,这道是个治本的办法,立即作出安排部署。感人的一幕出现了,王明放、朱西潮、朱建发等6名血气汉子脱的只剩一条短裤,下到3米多深的水中,两脚踩水,一手抓安全绳,轮番头朝下潜入水中探摸,为了掌握真实情况,他们一块区域一块区域细致摸排。秋夜寒似冬,岸上的人们尚且叫冷,更别提冰水中的勇士们忍受着怎样的苦痛。苦不欺人,三十多分钟的艰难探摸终于掌握了水中的情况,正是由于涵管封口边缘残缺,才导致了管漏现象的出现。较为欣慰的是,漏水仅是通过涵管涌出,当夜险情扩大化的可能性不大,于是现场抢险指挥部做出决定,暂停抢险作业,撤离大部分抢险队伍,仅留少量人员看守,以待次日(9月4日)实施入水口封堵会战。
9月4日上午八时许,北阳管漏封堵大会战拉开帷幕。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官池段抢险总指挥华惠民(指挥长)靠前指挥,镇党委书记高根龙、镇长赵新明统筹协调,我作为会战副指挥长参与其中,公安局、工商局、税务局、农业局等派来500余名干警和干部参战,官池镇各村大车小车地供给着土袋和石料袋,大会战不断掀起高潮。先是公安干警勇挑重担,50多斤重的石硝编织袋扛起来飞一般的跑,好多同志的衣服磨破了,肩上、腿上的血印清晰可见,他们胜利地完成了垫基任务;工商局、税务局、农业局等部局当仁不让,领导带头扛沙袋,女同志主动装抬,青壮年争先恐后,个个一身水、一头汗,始终没有人叫苦叫累;受县上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所鼓舞,“三阳一拜”的干部群众早已耐不住了,他们穿插其中配合默契、后勤保障及时到位,有力地支持了大会战进程。沙袋长城在一米米延伸、出口水量在一点点减少,大家信心倍增、干劲十足。经过两个多小时奋战,工程进入巩固提升阶段,但这时大家纷纷露出疲惫之态,实施进度明显减缓,眼看决定性胜利即将来临,也为了尽可能避免功亏一篑,我站在已经初步成型的封堵体上振臂高呼:“会战已到决胜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请站出来,立即投入战斗。”一声号召引来百余人热烈响应,他们重又生龙活虎投入战斗。这支队伍庞大而具有战斗力,其中有不少普通群众,我为之深深感动。
功夫不负苦心人,四个多小时的北阳管漏封堵大会战终以圆满成功告罄,这是03.8渭河大洪水期间大荔段、乃至渭南境内渭河北岸一场最大、也是最为值得一书的经典战役。
苦战苦干夺胜利
自8月26日防汛警报拉响,止10月9日接到撤离令,前前后后40多天里累计降雨32天, 降水总量为394.3毫米,是大荔历史同期降水量的2—3倍。雨幕笼罩,天灾接踵而至,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干部职工经历了千辛万苦。
“03.8”洪水具有“峰次多、水位高、历时长、总量大”的特征,昼夜连轴的巡堤查险和驻堤值守且不说,单就那些风风雨雨的日子而言,就有颇多艰辛和不易。吃,通常吃的是干吃面、矿泉水,紧要时期连一口热饭也属不易,长期不进食蔬菜,好多同志患上了便秘症;住,有一顶遮风挡雨的帐篷是大家的共同梦想,很多时候,困极了的干部群众席地而卧,甚至立着、依着就能入睡。那一段,能在车辆内蜷缩着睡一觉也算是高规格享受;行,基本是靠步行,不宽的堤坝上一侧搭防汛帐篷和堆防汛物料,一侧预留防汛车辆通道,车碾人踏一片泥泞。除此之外,好多同志自上坝后因工作需要很少甚至未回家,天天一身臭汗,基本上是抛妻舍子,与亲人鲜有团聚的机会。在那个特定时期,领导干部大多都能和群众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华惠民同志正是这样的人。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很饱满,一方面靠的是觉悟,一方面是有铁的纪律做保证。那时,镇防汛指挥部高音喇叭里常播放汛情新闻,还有各级防指发布的命令指示等,但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为了谁》,动听的旋律、朴实的歌词、动情的演绎,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现在回想起来,那情、那景,还是那么真切、历历在目。
在大荔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击洪魔的日子里,各级各界都给予了大力关注和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10月1日在华县视察灾情并亲自指导。副省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寿森在洪水冲毁大华公路、被迫中断通行数十天的情况下,脚蹬雨鞋、高卷裤腿,硬是从华阴徒步五公里,经阳村渭河大桥来到官池堤防段,实地指导和督查抗洪抢险工作。此外,省市多位领导和水利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在危急关头多次莅临大荔检查,为抗洪抢险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县内各企业和众多爱心人士自发组团慰问抗洪抢险队伍,印象比较深的有黄河宾馆、永恒餐馆、红汇食品等,这真是“洪水无情人有情”。
在抗洪抢险的后半段(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基本处于防守监控的状态。随着五号洪峰的顺利通过,抗洪抢险的艰巨任务基本呈减缓趋势,堤坝上的人员越来越少,大家心理也有了一丝轻松。后来有一段,堤坝上人倒是突然多了起来,但那些不是防汛的,而是城内观洪灾“西洋镜”的好事之人。10月中旬,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全面展开,国家对灾区的扶持也逐步到位,灾民的伤痛随着岁月的流失也渐渐抚平。
抗击03.8渭河大洪水,是我心灵深处永远的记忆!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