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云:“朝邑风景美如画”。朝邑----这个曾经是县级称谓的大荔之首镇,原为朝邑县城旧址,据史记载,旧县城为春秋时大荔戎所筑县城。秦代设临晋县城,西魏文帝6年即公元540年由南五泉县改为朝邑县,朝邑镇清代时为县中局,民国称为中和方,建国后属第六区。1958年为朝邑分社,1960年因建三门峡水库而迁至城西吴家洼村南,1983年更名为朝邑镇,朝邑县名已沿用1400年之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风光秀丽。清代李雪仅老先生赋诗道:
长春晓日华岳来云
洛岸桃花沙埠浓荫
黄河秋涨中条冬季
镰山叠嶂渭川烟雨
紫阳夜月双泉碧流
金龙高塔岱祠岑楼
是啊,老朝邑的风光确实秀丽,她东靠滔滔黄河,西临干涸的旱河,南有巍峨的华岳,北邻叠嶂的镰山,长春宫、岱祠楼、金龙高塔、丰图义仓,还有八棱碑、瓦渣塔……,美不胜收的珍贵文物处处皆是,当你身临其境时,就会如痴如醉,心旷神怡。
日出华岳来云长春晓
在朝邑,望日出最佳之地是长春阁。长春阁,平出百余米,所以朝邑人经常登上长春阁观日出,夏季看日出,另有一番风味,人们四更起床,五更登阁,那时天还没有大亮,一会儿,东方一片鱼肚白色,瞬息变成一片浅蓝,接着,天地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就像着水的颜色,向四周逐渐扩展,且越来越亮,再过一会儿,太阳露头了,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慢慢地,太阳冲出了地平线,发出了夺目的亮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真是伟大的奇观。
日出是朝邑一大奇观,华岳来云,更是朝邑的一个奇景。站在朝邑丰图义仓之顶,极目南望,巍峨的华岳耸立蓝天,十分壮观。当天气晴朗时,南风徐吹,一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有的象巨大的月牙,有的象升帆的战船,有的象奔驰的骏马,有的象行走的大象。形态万千,引人注目。当华山飘来很厚的黑云时,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出光芒,给黑云镶上一道光亮的金边,太阳冲出黑云,又把一片片黑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使人好象走进了五光十色的世界。
洛岸桃花沙埠浓荫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每当人们走进朝邑,沿洛河岸东进,便会看到沿途二十余里的洛河两岸尽皆长满了桃树。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如入粉红色的世界,芳香袭人,入脾沁肺,蜂蝶飞舞,小鸟鸣叫,如同天堂的蟠桃园一样秀丽,当一阵春风吹来时,洛水飘满了一瓣瓣桃花,把河山染成了粉红色,引得春燕低飞,鱼跃水面,连洛河之水也变成了芳香四溢的“香水”。朱斗南曾赋诗一首:
洛水滔滔水欲来,桃花树树醉春风。
无言独自成蹊径,带笑真能妙化工。
锦映层澜三尺绿,霞蒸两岸一溪红。
武陵休问仙源景,指点迷津在此中。洛河南岸是大片的沙丘,沙丘之上伫立着一团团、一簇簇的灌木丛,无数株杨、柳挺拔耸立,黄沙映衬着绿色,绿色更加可受,浓荫处处皆是,把黄沙点缀成绿色的花园,给沙漠带来了绿色的春天。
黄河秋涨中条冬季
从朝邑向东走40余里,就到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此处黄河宽约2公里,无风时,细浪南下,发出“哗哗”的响声,阳光照耀,如同雪白的银子,满河皆是。到了秋季,上游大雨倾盆,河水流量加大,发出“隆隆”的吼声,冲出河槽,后浪涌前浪,把宽广无垠的黄河滩变成一片水的世界,站在堤岸上举目远眺,一片汪洋大海似的看不到边,水中有大树,有柴草,有西瓜,还有无数活蹦乱跳的鲤鱼,许多会水者下水捞鱼捞瓜,戏水畅游,别有一番风味。诗人黄大绅赋诗一首:
排空浊浪旧称河,水涨三秋泛巨波。
须识来源千万里,祗挥不缘细流多。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千方百计治理黄河,防汛防涝,拯救了大片的土地,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使黄河秋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黄河之东就是山西,中条山屹立对岸,到了冬季,中条山的雪景更加引人,大雪落后,满山皆白,远远望去,好似一座银山,太阳光一照,银光闪闪,发出耀眼的光芒。座座山峰,有的像利剑,有的像腊象,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白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人们视中条冬景为吉祥,总结“中条积雪化春水,来年麦收装满屯”的佳句。
镰山叠嶂渭川烟雨
朝邑北部有座铁镰山(实际上是土塬)。铁镰山东起华原宝宁坡,西到双泉以西,全长30余里,此山弯曲像镰刀,人称“铁镰山”。铁镰山沟壑万千,重叠嶂回,既无险峰,又无石头,解放前狼群出没,荒无人烟,但“铁镰山产麻黄,红心九节药品良”。穷苦人上山采集麻黄(中药材),运往潼关,远销河南、河北,赚钱谋生。解放后,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开荒造林,广修梯田,如今果树成林,绿菌常青,到了秋季,满山红果挂枝头,赚回金山修高楼,镰山遍布万元户,小康路上大步走。
朝邑南部和潼关接壤,两地川渭河相隔,此处离“三河口”不远,渭河宽达二里,到了雨季,烟雨迷茫,河面上好象笼罩这一层白茫茫的烟云,雨丝缕缕,流水琅琅,如同进入“渭川烟雨”的画境。
紫阳夜月双泉碧流
朝邑“丰图义仓”南邻有一紫阳山(土塬),紫阳山顶端修建了一座精雕细刻的紫阳阁,此阁高三丈有余是人们赏月的好地方。每逢中秋佳节,紫阳阁坐满了观月的爱好者,人们抽着烟,喝着茶,吃着月饼,一边闲聊,一边赏月当夜幕降临时深蓝的天空挂上了一轮古铜色的圆月,圆月升到当空,亮度越来越强,月光如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举目凝视,月中嫦娥舒广袖,玉兔嚼仙草,人们不禁呤诵起李白的名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加眷恋盛产粮棉的风水宝地----朝邑。
朝邑的铁镰山脚(今双泉乡)有两个泉水从山中沽沽流出,一泉是甜水,一泉是苦水,故名“双泉”,双泉乡的命名由此百得。这两支泉水从古到今,源源不断,人们不但食用,而且引水浇灌着上千亩良田,为大地带来了丰收,为群众谋到了幸福,许多慕名而来的男女老少,望着两股喷发而出的碧流,偿一口甜甜的泉液,不禁心花怒放,胜赞“双泉碧水地下出,人间幸福泉中来”。
金龙高塔 岱祠岑楼金龙高塔位于大荔县城东16.4公里处,地处朝邑镇大寨子村东,是原朝邑地区金龙寺内的主要建筑之一,它西枕华原山,紧与东狱庙相依,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金龙高塔为砖灰结构,八角七层,每边宽3.54米,塔高25米,周长28.48米,直径9.1米,下层有东向出入大门,二层至顶端,东西南北四方各筑四门,出门可沿塔檐周围转行,内有砖筑螺形塔梯,可轮转而上,中有天井可上下相望,此塔构筑灵巧,雄伟壮观,塔现基本完好,是我县重点文化保证单位之一,诗人詹汝猷赋诗一首:
金龙古刹势崔巍,冠冕城西碧四周。
铃影摇河悬壁立,莲花并岳倚天飞。
级高循得风云紧,瑞起常将日月依。
雁塔何人题姓字,九霄联步入纶扉。
岱祠岑楼位于大荔县城东十七公里处的朝邑镇大寨子村村东的古黄河道西岸,东西宽一百一十九米,南北长一百六十九米,占地总面积二万零三百一十一平方米(现包括原金龙寺面积)。
“岱祠”是东岳庙的别称,也叫东岳行官,还叫东岳行祠,东岳庙,传说是春秋时期的鲁班所建(公元前五百余年间),有据可查之时间是重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六百二十七年),宋政和八年(公元一一一八年),赐“崇佑观”额,(《同洲府志》、《朝邑县志》)。
东岳庙古代是一座完整的建筑群,主要包括《岱祠》和《岑楼》两部分,岑楼位于该庙之正南方,高十七点五米,面积为四百零九点五平方米,岑楼始建于宋朝,明穆宗 隆庆六年(一五七二年)增建清代多次重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岑楼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于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四年间再次进行修整。岑楼叠檐三重,主通柱,上复碧,灰瓦,旁镶珠龙,斗拱挑角, 雕梁画栋,拓基砌台,下层北面是舞台,台面宽敞在舞台演唱,有余音绕梁之感,台内原有台梯楼坡,可攀沿而上,登楼远眺,北望蜿蜒起伏的铁镰山峦,南视雄伟俊秀的大华三峰,俯瞰黄、洛、渭三河,使人倍感祖国的大好河山如花似锦,古有诗云:
岱祠灵洁芮城胎,
宋代岑楼势壮哉,
华原高耸岱祠超,
百尺岑楼接紫霄。
岑楼建筑,是我国古代想象丰富,构思离奇的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成果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建筑学富有高度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宝贵财富。
老朝邑的迷人如画风景令人神往。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因素,现仅存的丰图义仓、岱祠岑楼、金龙高塔等遗址需要修复,为了恢复秦东名镇风彩,朝邑镇党委、政府将旅游名镇作为重要经济发展思路之一,吹响旅游开发主号角,朝邑永恒人担当起老朝邑故里开发重任,老朝邑故里农业生态旅游系列项目正在实施当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朝邑的风景照旧迷人,秦东名镇依然可爱!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