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乃至九州,凡对陕西熟悉者,一提到大荔,都会友好地问一句:“‘不讲理的大荔县’怎讲?”虽系玩笑,然作为一名大荔人,总觉尴尬,不免解释、辩解。
原始解释:大荔系陕西全省四个镜内无山的农业县之一(其他三个县是高陵、武功、兴平),土地广袤。和兄弟县比,一“里”不是500米,而是更多。外地人问路:到某某村(地)还有多少路?大荔人答:“不远,三、四里。一会儿就到!”走过四里了,再问:“还有多远?”答:“不远了,四、五里,马上就到!”外地人不理解了,遂纳闷:咋越走越远?大荔的“里”真大,不讲“里”。怎奈汉语“里”、“理”同音,时间长了,“不讲里”演变成了“不讲理”。
有朋友曾问我:大荔有许多怪现象,如烧饼切成半个买;骑自车女的常把男的带等等,何故?我答:前者,饮食习惯,不怪;后者,地广路平,正所谓不讲“里”也。女孩很小就会骑自行车,婚后带着小女婿回娘家、走亲戚、逛县城,其喜洋洋者也。“怪”乎?不怪。
之二,大荔汉设左冯翊,唐代设冯翊郡,和京北郡、扶风郡一起雄踞关中。后冯翊改为同州府,扶风也变成了凤翔府,解放后还曾设大荔行署。旧府衙门上曾刻有“二华关大水,三城朝合阳”的对联,横额为“统治十城”。相传为清代状元王杰所撰。这里,“二华”指华阴、华县,“关”指潼关,“大”即大荔,“三城”是蒲城、韩城、澄城,“朝”即朝邑(今县治已撤消)。据说《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要用十城换赵国的和氏壁,彼十城即此十城。十城的老百姓在县里输了官司上诉到郡府,但“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百姓还是个输。临走怒斥:“满怀希望到州府,大荔还是个不讲理。”如此,乃老爷不讲理,非大荔百姓不讲理。
之三,当年,大荔和渭南交界处有一具无名尸,大荔老爷和渭南老爷同来案发现场。尸首多半截在大荔这边,但是上身。两位老爷争执不下时,大荔老爷命衙役把人扶起来,显然,渭南输了。渭南老爷说:大荔不讲理。
之四,赋予了“不讲理”以革命含义。当年渭华起义,三县都是人口大县,加入义军者众。反动派审讯俘虏,不是大荔人,就是蒲城、渭南人。恼羞成怒:“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反动派侮蔑三县人民是也。
不过,大荔人性格里的确有粗犷、豪爽、刚烈的一面。这一点,走南闯北好处甚多,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也容易吃亏,大荔人应好自为之,多加注意。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