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个秦腔迷,他老人家活了90岁。想起母亲对我的教诲,很多都是与看秦腔戏有关。
记得小时候,那还是解放前,离我们村子十几里路的地方过庙会。母亲领着我去那里看戏。
看戏,这可是那个年代的人们极为重要的文化生活。
那次看的戏是秦腔《比翼鸟》。彼时我还不到十岁,根本不懂得戏,只是看看热闹而已。母亲却看得很投入,随着剧情的发展,母亲不断地给我讲着戏里的故事,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启蒙教育。从此,一个秦腔戏故事深深的印记在了我的心中:有两个小孩子一起玩耍,他们每人偷了师妹一只玉镯。其中的一个孩子将玉镯拿回家去后,受到母亲的严厉责打。他的母亲罚他跪在堂前思过,这个小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即将玉镯还给了人家。从此这个小孩子走上了正路,发奋读书,长大后考上了状元,做了大官;另一个小孩子却截然相反,他的母亲不但不责打他,反而做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奖励他,还夸他人小心眼大,小小年纪就知道把人家的东西拿回家来,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从此,这个小孩子走上了邪路,胡作非为。他长大后杀人抢劫,终于被绑缚法场问斩。他的母亲赶到法场来祭奠他,临刑前他才觉悟了,数说了母亲对自己儿时的教育不当,他唱道:“当初若能严教我,何必今日泪索索。儿不求吃不求喝,吃一口娘乳见阎罗。”母亲以为是真的,谁知他乘机一口将母亲的奶头咬掉了。最后他被杀了头,母亲也疼痛而死。
这出戏在我儿时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六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记忆犹新,潜移默化中他成了我一生做人的一条行为准则。可见孩童时期受到的良好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这就是秦腔艺术的魅力!
这就是秦腔艺术对我的高台教化。
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她不会讲大篇的人生大道理。她只是喜欢看秦腔戏,能看懂秦腔戏,从秦腔戏中感悟古今社会的人情世故,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细想起来,母亲当初带我去看秦腔戏,她的本意未必是要让我去接受戏剧的高台教化。可在看戏的过程中,她却以戏比世,自觉不自觉的巧妙教子,教育儿童时期的我怎样做人。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子方式与干巴巴的说教式或棍棒式相比,其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我在孩童时期的启蒙教育,有幸正赶上父母亲经常带着我去看秦腔戏。秦腔戏这本特殊的人生教科书,对我儿时的启蒙教育获益匪浅。我想,一定有非常多的戏迷朋友和我一样,从古老的秦腔艺术的高台教化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我感谢秦腔艺术的高台教化,它使我终生受益。
但是,当前戏剧处于低谷,为了振兴秦腔,一种意见要强化戏剧(秦腔)的娱乐性,淡化它的教育作用,我以为是不可取的。
古老的秦腔艺术魅力无穷!
愿秦腔艺术之树常青!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