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沛霖印象记
你是一朵黄河的浪花,
倾情歌唱故乡的原野;
你是一滴天上的甘霖,
诗意滋润故乡的绿禾。
——作者
想给沛霖写篇文章的念头已经很久了。个中原因并非因为他在市财政局工作,还是个领导,而是早就闻听这位“大荔乡党”忠厚仁爱,人缘极好。大约是2008年,我当时任县志总编辑,为搜集资料,我曾去找过沛霖,以便把这位地方“绅士”收入县志中。一见其人,果然名不虚传。乡党长得像个弥勒佛似的:四方面相,中庭饱满,面容温和,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甚是随和、健谈,风趣幽默,高雅中富含哲理。特别是他的四言八句说得真好,有极强的逻辑性,概括性,又简单风趣,耐人寻味,充分显示出他的才思敏捷和天生聪颖。其言语中处处洋溢着他对事业的执着倦恋之心,句句蕴含着对父母、对亲人、对同事、对朋友、对家乡的深深厚爱和报恩之情,给我留下了颇浓的印象和深深的感受。可惜,我去得仓促,没能作详细实录,又因他工作繁忙而未能长久趣谈,便决计随后为他写篇速记,想必是很有趣味的。
转眼四五年过去了,我不再从事县志编辑了,沛霖也从市财政局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前段时间,和朋友去渭南办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有幸遇见了沛霖,言谈举止中又多了一些新的感受,还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旧话重提,写篇文章的意念更加浓烈。因为话题颇多,内容丰富,聊谈时海阔天空,归来时散乱如麻,真难倒了“太学士”,原以为能写篇争得“头名状元”的美文,未动笔却有“名落孙山”之忧。不管咋样,还是尽着心写吧,因为他的一切深深地感动着我……
一
时光在流逝,那可是最最美好的时光。
——莱蒙托夫(俄)
一开始和沛霖交谈,他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他童年时代的一桩桩趣事。
公元一九五三年农历七月初一,一个幼小的生命降临在大荔县安仁镇东太平村一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农家寒舍。
从降生的那一刻起,这个幼小的生命就展示出他顽强的生命力。当时,由于家里穷,生下来时就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的他整日里哭闹不休,家里人为此整日整夜抱着哄他,加之老父亲已近知天命之年添下这个爱子,更是疼爱有加,虽没有很好的家境和生活条件,但在父母精心的呵护下,他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沛霖的童年与普通农家子女一样饱受艰辛。在那个困难年代,由于家里穷,孩子多,生产队分红太低,父母亲实在无力抚养,随产生给娃寻条活路的念头。八岁那年,本村有户李姓人家,和沛霖的父亲一起熬过相公,无儿无女,闻听此讯,就找上门来,想收养沛霖。父母亲含泪点头答应。世间的悲痛莫过于骨肉分离,待来人走后,全家人抱头痛哭,哥哥姐姐们当时已经懂事,哭着央求母亲,我们少吃点,不要把弟弟送人。父母亲如万箭穿心,伤痛 至极。恰巧,第二天那家人回话说,看沛霖面黄肌瘦,哭闹不休,怕难养活,即使养大了,若是当了兵,还不白养了。听了来人的表白,全家人心里一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发誓再也不提把孩子送人的事。给儿子起名字的时候,父母亲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起名字是个大事,为讨个吉利,父亲找到安仁一个中学老师,让他给娃起个名字。老先生沉思了半晌,认真地对他们说:“咱这地方十年九旱,收成低微,你家又家底薄弱,缺吃少穿,就叫个沛霖吧。沛就是充盈饱满,霖就是雨润甘露,寓意着这个小生命日后能给家里、给家乡喜降甘霖,带来福气。保佑你们家家兴业旺,四季平安。”
沛霖的世家是祖祖辈辈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到了他这一代,家境苦清,艰难度日。老父亲幼年丧父,在旧社会是一个被生活所迫,13岁出家当相公的生意人,先后辗转于甘肃、苏杭、晋豫,当过学徒,干过账房,升任管家,风霜雨雪数十载,看尽了人间的眉高眼低,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母亲也是少年丧母,虽然是个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可她知书达理,贤惠善良,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堪称东方女性真善美的杰出代表。为此,父母亲对这个小儿子自小就特别地关爱,严加教管,希望他能健康成长。
二老双亲秉承的是“耕读传家”的古训,常拿《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湏顺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度”的语句教导他。沛霖是姊妹五个中的老幺,和他的大哥甚至相差一辈人,全家人无不当宝贝一样疼爱,生活上百般照顾,有病时轮番哄抱。幼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家人吃糠咽菜,有点细粮总是让他能多吃点。正是家人的娇惯,养成了他自小顽皮淘气,从不认输的习气,为此,没少挨过父亲的训斥和责骂,也没少受过母亲的嗔怪和埋怨。但这一切却传奇般地练就了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朴实的作风,从而为他后来事业的成功和生活中勇于破浪扬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一次,因为淘气,父亲要打他,他躲到麦场的草垛之中,家里人一天寻不着娃,急得满头大汗,待到他天黑回家后,父亲只好又气恼又爱怜地摇头叹息:你这个不省油的灯到啥时才能叫人省心啊!
沛霖稍长大一点后,在他的身后总跟着一群同龄的孩子。从娃娃起,沛霖就显示出了他天生的倔强、仗义、公正、善良的性格和组织“领导”的才能。在“群”里谁欺负了谁,他都要上去讨个说法。那个娃家里穷,他就让家庭情况较好点的孩子从家里拿吃的“救济”。有时村上一些比他们大一点的孩子要是欺负了他的同伴,沛霖往往亲自去征服对方,闹不过时,就集合上几个甚至十几个人采取人海“战术”,非要让对方屈服不可。就连到生产队果园“摸”点果子(那时一年四季很难吃上果子),他都是严密组织,分工明确,有放风的,有搭人梯的,有实施的,有接应的,摘回来的果子也交由他公平地分给小伙伴。娃娃们在一起学演样板戏,他总要当个“杨志荣”一类的人物,大家都会服服帖帖地俯首听令,尊称他为“头”。直到多年以后,孩提时代的童友们都不叫他的名字,还亲切地称他为“头家”。
小时候,家里很穷,生活拮据。他年龄虽小,可醒事却早,看到父母亲为生活日夜奔波的那个辛苦劲,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想着我怎么才能替父母分点忧啊!
他看到当地蝎子比较多,晚上就拿着手电筒,到野外去逮蝎子,等逮的多了,送到收购站卖上一点点钱,高兴地拿回家去给娘(注:由于沛霖家祖上三代都把母亲称娘,沛霖沿用了这个称呼)说:娘,我会挣钱了。娘攥着儿子的辛苦钱,悲苦无言,流下了心疼的眼泪。
村南是有名的盐碱滩,到处是绿旺旺的盐篷,别家的孩子玩耍时,沛霖常背上个笼,冒着酷暑炎热,到蚊子嗡嗡乱飞的盐滩里捋盐蓬籽。弱小的身体,背着一大笼盐蓬籽汗流夹背地一步一步挪回来,有时就刨枸杞根剥成地骨皮到药店去卖,为的就是让家里喂上两头猪到年终能卖上一、二百元,这可是全家过年的希望啊!
幼年的沛霖聪明乖巧,惹人喜爱,遇见了长辈总是要甜甜地叫上一声;看见大人们有为难的事,只要能办到的都热情帮助;还根据村里各家各户的不同特点,编了一串串幽默诙谐的顺口溜,逗得大人们听后笑得合不拢嘴,直不起腰。乡亲们都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夸他:这娃聪明,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直到长大后,沛霖还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每当骑自行车回家乡,遇见长辈人他总要下车寒喧上几句。后来坐小车回家时,也要在村口下车,向乡亲们问好。
二
世上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鲁迅
由于“文革”的影响,他没有得到继续上学的机会。1970年8月,18岁的沛霖,被录用到大荔县财政局,分配到两宜税务所,所上又安排他到全县最偏远的华原公社工作。
华原公社距离县城近一百华里,位于黄河西岸黄土高垣崖下,要到公社去,来回都要爬华原坡。一来回五六里路,坡长坡陡,人们戏称这坡是“牛瞪眼”,意思是牛见了这坡都吓得要瞪眼睛。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谚:西眺高高黄土垣,东望茫茫黄河滩,一十八省七二县,人员复杂事难办。移民、乞丐、流窜犯,水咸路黏人难缠。旧时土匪作据点,新时官府也难管。夜晚跳蚤咬,白天蚊子噆。衣服穿得稀巴烂,十有九家茅草庵。
他住的地方,前边是破烂不堪的栅栏门,后院是陈旧倒塌的半截墙,里边有几间破烂房,满院杂草丛生,无灶、无水、无电,“文革”中房里还吊死过人,其凄凉程度可想而知。对于一个从来没离开过家门的十八岁娃娃来说,小小沛霖不寒而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沛霖凭着一股火热的激情,投入到税收的事业中去,一干就是三年多。他别出心裁地自刻蜡板,印刷了“两宜税务所华原驻征处”文件(当时并无这个机构编制),下发全公社各大队和企业,至今道来,也是笑谈。但其认真态度,创新意识和思想的活跃即可见一斑。为了完成税收任务,他曾冒雨在乡间泥泞的道路上步行十几里路征税;还曾创造性地把各大、小队和企业会计聘请为护税员,经公社同意后列入“五好社员”的评比条件。他还骑上自行车,拿着两根葱和几块杠子馍,挎着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背包,北上高明坡,翻茨沟,长途跋涉到百余里外的澄合矿务局为乡镇企业讨账。这般辛苦状,说于现在的青年人,可能以为是“天方夜谭”,但这却是当年蔚沛霖这一代青年人实实在在的工作写照。
由于沛霖刻苦学习,严格要求,努力工作,各项工作都干得非常出色,年年被评为所上和系统的先进工作者,还被推荐为县财贸系统先进个人,披红戴花受到当时的县革委会(即现在的县人民政府)的表彰。72年接兵部队驻在税务所上,当看到沛霖这小伙聪明机敏,精干利索,硬是动员他去参军,但被所上领导以已有工作为由予以回绝。他参加工作第二年就入了团,1974年5月在两宜税务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表现突出,当时的公社领导还曾想调他到政府任职,又是由于本单位不放手而作罢。同年7月他调到县财政局工作,1975年便被任命为县企管处处长,成为当时县财政系统的“三最”干部,即:年龄最小,进步最快,提拔最早。
1976年,渭南市财政局领导发现了沛霖这颗苗子后,即把他调入市财政局工作。由于沛霖吃苦好学,精明能干,每年的省上财政年报汇审中,他都以速度快,数字准,质量高而获得表彰和奖励。为此,省财政厅曾要调他到省厅工作,沛霖因家中二老年迈体弱,不便照顾为由谢绝了领导的厚爱。还有一次,因工作关系,省农垦局的领导也看上了他,以解决职务升迁,解决家属“农转非”问题为优惠条件,要调他到省农垦局工作,沛霖也因舍不得离开工作多年,培养他成长的财政系统而没有动心。三十多年来,他在市财局先后任企财科科长、处长、副局长,分管过除预算、国库等少教几个科室外的近30个科室。
沛霖深知自己的学历浅,文化基础差,调入市财局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补习完成了高中文化课程,后相继在陕西省财贸干部管理学校、陕西财经学院、省党校、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班学习进修,算是过足了学习的瘾。像是夸父追日跑累了,一口气喝干了大海的水,感受着学习的痛快和满足。英国人培根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沛霖年轻好学,渴望知识,追求知识,辛苦耕耘,硕果累累。先后通过考试取得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职称,并被评授为高级会计师。沛霖注重研究,善于思考,勤于写作,先后撰写了50余篇专业论文,其中有十余篇获部、省、市三级的奖励,还编著了多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专业书籍。他编写的《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现代工业会计》等书受到专家好评,还被省财经学院指定为教材。《基础会计学》一书还获得全国财贸系统高校教材评审二等奖。《浅议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一文荣获95年全国金融改革座谈会论文一等奖。他的奋进和刻苦精神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七十年代,没有计算器,更没有微机之类的设备,当时的计算工具主要是老式算盘。每旬、每月、每季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上百份几十万个数字的报表,拨上拨下,汇总起来确实不容易。沛霖为了按时完成任务,除了加班加点外,还刻苦自练,学会了双手打算盘,这在当时就令人惊叹,放到现在更是门绝活。
沛霖担任过两届渭南市政协常委和省政协委员。从二000年起,渭南市委的先后三任领导,都曾找他谈过话,想让他到市级其他部门担任“一把手”,沛霖都以三条“理由”予以回避和请求:一是自己才疏学浅,恐难担当重任;二是参加工作至今三十余年,一直干财政工作,在这个岗位上自己能更好地发挥优势;三是一大批优秀干部年富力强,还是把位子让给他们吧!最后,市委考虑到沛霖在市财政局确实是一个中坚力量,于是就应允了他的请求。以至于以后有好多人议论说:放下正职不干,这个人有点怪得让人不可理解。沛霖听后却淡淡一笑说,我自己吃的财政饭,工龄四十三,没进大学门,没求任何人,水平不佳,能力有限,三次提拔我都没干,组织还给了个正县,虽然退居“二线”,工资福利没变,确实心足意满,绝对无悔无怨。这辈子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知足矣!
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古人云: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按照现代的官场语言讲是新老交替。对于退位,沛霖早就有思想准备。本来退居二线早有政策规定,更何况自己已是“超期服役”。他曾说过,泰然自若就位,安安静静转轨,进入自己新的生活视野。退居二线的当年春节,他给自己的家门口自编对联:“淡泊名利心平静,无忧无虑人轻松”,横批是“平安是福”。难怪他在组织已定,还未正式宣布以前,即主动腾出办公室地方,摘掉“副局长”牌子,交回公务车钥匙。他还给自己内定了一个“二线”工作的行为“准则”:到龄不到岗,关心不多心,建议不意见,帮忙不添乱。
沛霖在领导岗位上时的许多话真可作为“语录”,作为“醒世恒言”传世的。他的骨子里浸透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他的做人标杆便是《弟子规》里的教诲,是党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要求。市财局召开干部大会,要求每个领导都要发言,他讲机关和谐时这样说:
“不孝敬父母的人,谈不上忠诚组织,尊敬领导。兄弟姐妹不和的人,谈不上团结同志,互相帮助。不记人好处的人,谈不上与人为善,有感恩之心……。
“先做人再干事,做好人才能干好事。工作不干则已,要干就争第一。”
沛霖最讨厌讲话时装腔作势,言之无物。他经常提醒自己,要讲就讲短话、真话、管用的话,自己的话。而且要有亮点,有特点、有重点。讲套话、长话、官话,别人的话都是无用的话。拿起别人的稿子念,发挥不了还受限制。
沛霖退下来后像一条小溪,汩汩地流人大河;像是一滴雨水,无声地滴落地面,渗入泥土而了无声迹。他很洒脱,自然,每天乐呵呵地休闲养生,出出进进地交朋接友,同志们待他仍然很热情。他觉得这种感觉真好。沛霖真算一个聪明人,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不卑不亢,无欲无私,心态平和,贵在自知,清风徐来,悠哉游哉。在和朋友们聊天时他总不时有对生活的感受和体会: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诚者可信,仁者无敌。”
“孝敬好父母是亲情的延续;体贴好妻子是爱情的延续;关照好同事是事业的延续,相处好朋友是情谊的延续;教育好子女是生命的延续。”
“珍惜创造,升华幸福。”
“知足就是乐,平安就是福,健康就是寿,活着就是好。”
老蔚侃言仿佛是佛家偈语,要识得其中三昧还要看自己的悟性。当年从石头缝里迸出来的猴子到灵台方寸山学艺,菩提祖师在他头上敲了三下,猴子便明白了祖师的用意。现代人比猴子精灵,解读老蔚的“语录”权当消遣,小菜一碟,营养丰富,绿色又天然。
四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弟子规》
在外地工作多年的沛霖,即使工作繁忙,也忘不了对父母的思念。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往事,一件件感人心扉的画面,像过电影似地常常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那年,他参加工作时,父亲将他送到村头。父亲所能送给儿子的只有一个纸箱子里装着的一床被褥两双鞋,和两身换洗衣服。他满心欢喜地像哪吒瞪着风火轮向前奔去,寻找理想,寻找新的生活。他渐行渐远了,父亲依然依恋地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像是放飞了一只鸽子,又像是放飞了一只风筝。儿子没有走出父亲的视野,父亲也没有在儿子的心里消失。那时,农村生活贫穷艰苦,机关单位的伙食也很简单。灶上偶而改善一次生活,每人一个肉碗子,沛霖舍不得吃,总要风风火火地骑着自行车来回四十余里赶回家送给父母亲。父母吃着,儿子看着,父母泪花潸然而下,儿子心里温暖。“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是呀,当时儿子所能做到的仅此而已。
那年,他已经调到渭南工作了,心中挂牵着父母,“常回家看看”便成了心中强烈的意愿。那时工资低,月薪不足40元,为了节约交通费用,沛霖每次回家都是骑上自行车跑150里路向回赶,时间长了,终觉不便。过去家中没有电话,有次三个月没回家,父亲担心,来信问情况,要到渭南看儿子,他便请了三天假回家,两头一刨,在家仅停留了一天。看到年迈苍苍的父母那憔悴的面容,沛霖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单位,老局长看他脸带忧伤,关切地问他家里出了什么事,他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嗫嗫嚅嚅地说想调回大荔。局长问什么原因,他说离家路远,无法照料父母。老局长半晌无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心情我理解,你说路远有多远,有白求恩从加拿大到中国远?年青人嘛,志当存高远,好男儿志在四方。爱父母和爱工作、爱国家、爱人民是统一的,单纯地依偎在父母身边是小爱,干出成绩来让家人为之骄傲才是大爱。古人云: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我希望你做鸿鹄而不做燕雀。老局长言之谆谆,醍醐灌顶。从此,他把对父母的爱深深地压在心底,融入到工作中去。
三年困难时期,为生活所迫,母亲织了土布,父亲拿到市场去卖,却被税收人员没收还要以投机倒把罪罚款,为此,家里被迫拆了三间赖以生存的瓦房,母亲还大病了一场。沛霖参加工作后,父亲用这件事启发他,要他关心普通群众的生活,同时教育他不要对那些税收人员记恨,要为人大度,宽容。母亲也多次叮咛他,人受点委屈没有啥,亏把人吃不死。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高尚的情操,沛霖牢记着父母亲的叮嘱,潜心修炼着自己的人生。
沛霖历来痛恨“台上点头,台下扭头”,“人一走茶就凉”的低级庸俗作风。他在任企管处长时,每当哪个干部要调动或者有的老同志要退休、退居二线时,他都要组织召开座谈会,一起照个相,送个保温杯,寓意人走茶不凉,情谊永长存。尤其是历任领导离任后他更加关心。他经常去看望举荐他踏上工作之路的原税务所所长;他每年过节都要慰问培育他成长的原大荔县财政局老局长。老局长去世后,他每年过节都要带着老伴远道去看望老局长的遗孀。老人感动地说:老头多年不在了,你从年轻到退休都在看我。他真诚地说:老局长是我的恩师,你就是我的师娘,你在一天我都要来;市财局德高望重的老局长逝世后,他还亲自去守灵。
每次他回家乡,或是逢年过节,母亲都不会忘记曾在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帮助过自己的乡邻和亲友,都要嘱咐他挨家探望。“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别人对咱家的好处啊!”鸟倦知还林,人老思故乡。家乡的老宅年久失修,父母不在了,儿女也很少回去,但他在今年夏天还是回老家把房屋翻修了。村人不可理解,沛霖说:我父母说过,太平是咱的根基,老屋是咱的祖业。修房就是为还我父母的心愿,也为了经常回来有个落脚之地,人啥时都不能忘了根本,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太平村。乡亲们听后称赞道:情真意切,惠及千家啊!
多年来,沛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每到过年都要给村上的五保户和老人拜年。村上盖学校、整修巷道,他带头捐款。他说,不爱家乡的人何谈有爱心。
晚年的母亲,患着严重的肾衰,常年需要透析,而且每次间隔愈来愈短,药品又很贵。每次,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沛霖都要争取赶到医院,侍奉在病床前,呆呆地看着点滴静静地流进母亲手中的血管里。这是一双因农作和家务而粗糙干裂,青筯暴起的手啊!就是这双手,不知为儿女们缝过多少衣,煮过多少饭,挖过多少充饥的野菜,拾过多少荒野的柴禾。他轻按着母亲打点滴的冰手,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村里来了工作队,家家户户吃派饭,父亲拄着拐杖走到大队部要求把工作组的饭能安排到他们家吃。工作队员不解老人的心思。老人诚恳地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在外工作,也经常下乡,我知道出门人不容易啊!
母亲年岁大了,沛霖把母亲接到城里住。母亲喜欢儿子的朋友来往,最高兴的事便是下厨做饭。那个时候由于工作少,收入低,条件差,沛霖都是在家里招待朋友。朋友们不好意思打扰老人,老人则高兴地说:“现在还能动弹就多做点,等动不了想叫婶下厨也不行了。”最令沛霖感动的是,有一天一连来了六拨人,母亲就做了六次饭。看着儿子和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吃着,她心中的欣慰溢于言表,这让来来往往的朋友们感动不已。
母亲在城里住,乡里亲友来看望时总要带些土特产。母亲很高兴大家惦记着她,总要嘱咐儿子把土特产给朋友和同事们分享。
……沛霖沉浸在绵绵的回忆之中。母亲凝神望着高挂的药瓶,轻声问儿子:“看病(透析)次数不少了吧!”
“娘,l 09次了,比108将还多!”惯常风趣的儿子竭力想让母亲高兴一些,借以减轻痛苦。
母亲咳嗽一声,认真地说:“我看病,可不要沾公家的光,咱要掏自家的钱。”
沛霖告诉母亲:“每次都有交款发票呢!”
母亲很细致,看过儿子递过来的发票,放心地说:“也不要赊账,看不起病咱就不看了。我知道我的病很费钱,不能让你花得太多。你以后退休了还要生活呢!”
沛霖热泪盈眶,语不成声:“娘,你就放心,病咱还看得起,给你看好病是儿子的最大心愿。我以后还有退休金,生活不会成问题。”
母亲仿佛自言自语,呐呐地说:“人活多长是个够时?托共产党的福,现在天天像过年,我活到这么大年龄,已经很知足了。你要把公家的事当点事,把工作搞好,不要……不敢……”
“娘,你放心,你说的话我都记到心里了!”
沛霖流着泪,跪在床前,给母亲深深地磕了三个响头。走出病房,阳光灿烂,他抹着眼泪,心里升腾着一片温热,缓缓地一步步走下台阶。身后是病房里病友和医护人员的声声感慨:“看看,人家的家教到底不一样,老人家人老不糊涂啊!”这时,一支深情悠扬的歌曲在走廊里轻轻回荡: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咱的妈!
西方神话中,大力士安泰的力量来自于大地母亲。母爱便是沛霖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片浩瀚的湖,一片激情的海,它深深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尊老爱幼的谆谆教导。
“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人生最大的遗憾。父母去世后,沛霖把更多的亲情和关爱洒在了兄弟姐妹身上。“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沛霖的二哥在县上工作,前多年承担着照料父母的重担,也为远在渭南的沛霖分了忧。二哥后来身患癌症,他便在西安、北京等地四处打探名医,寻购新药,精心治疗;为了减轻兄长的痛苦,延长亲人的生命,他和爱人带上二哥和嫂子去海南旅游,以了却兄长多年来未出远门的心愿。去世时他又亲自操办丧葬事宜。大哥八十岁大寿时,他在西安全权负责筹划操办祝寿活动,让老人觉得温暖,侄儿觉得喜欢。两个姐姐自幼聪敏好学,但因家境困难无奈缀学,在家中帮助父母劳作。每念及此,沛霖内心深处总有种欠疚之情,现在自己生活条件改善了,而两个姐姐家在农村,经济困难,年岁也大了,他便让爱人陪着姐姐去北京旅游,以了心愿。特别地,母亲为全家辛苦操劳一生,在世时却没有能到处边走一走。每次母亲过生日,他都要赶回家在母亲床前叩头。母亲去世后,每逢生日那天,他仍然要在母亲遗像前叩头。因而安排两个姐姐出游,也包含着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深深的恩念。
在他的言传身教感染下,爱人和子女都很大度、善良,做事处世严谨。沛霖的爱人过去是个农村妇女,当年谈对象时,他已经参加工作,好友们劝他找个“自带口粮”的,不然,当个“一头沉”干部,生活多有不便。但他婉言谢绝了。他看上了爱人的贤慧聪明,吃苦耐劳,几十年来的共同生活也充分验证了他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相濡以沫,情深爱浓。他的家就是一个爱的大作坊,一旦走进去,就会感受到爱的芳香。母亲住院了,爱人殷勤伺候,端屎倒尿,扶上簇下不说,还在便秘时主动为婆婆抠取粪便。母亲初来渭南时,因膝盖骨增生,行动不便,每周都要去华县看病。前后半年多,沛霖的爱人都搭着公共汽车陪老人看病。开始,护理人员和病友们还以为媳妇是女儿呢!都说蔚家积了德了,老人家真有福气。在他们居住的社区,沛霖家年年被评为“五好家庭”。
沛霖很开朗,却也很严肃。开朗、风趣的笑谈是严肃的平衡和补充,是主观世界的填充和自我调适。工作负担太重,生活节奏太快,再要在机关态度凝重,在家中不苟言笑,那真会把人憋死!人的情感就像是火山,时间长了就得发泄,而天天疏导着,就不会暴烈。他常对儿女们说:“你爸这一辈子很满足,没有后台能干到今天这个样儿不容易。不是你爸本事就比别人大,是逢上了好时代,投了个好单位。女怕嫁错郎,男怕走错行嘛!你爸能在外边放手地干事情,你妈在家功不可没。你妈和我定婚,仅花了30元,结婚也简单,吃的是豆腐席。婚后我忙于工作,连你们出生时我都不在她身边。当时你妈在农村,一个人从种到收,犁地上粪我都帮不上忙。但她为我操心,为你们兄妹操心,又伺奉你爷爷奶奶,无微不至,那是代我行了孝。以后,你们可以对你爸眉高眼低,但对你妈却不行!我要发现你们对你妈不孝顺,不尊敬,吹胡子瞪眼,摔碟子拌碗地,绝对不会答应!”
五
财有万千为国理,事无不可对人言。
——格言
沛霖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作为共产党员的形象,作为干部的形象,作为领导的形象,作为家长的形象。我说他活得很累,他说其实很简单。“我这人看上去是个‘大老鹳’,没有风云际会的好机遇,却也没有懊恼郁心的大折腾。不搞歪门邪道,保持生活本真就是。”他说他很少和下级打麻将、吃饭、喝酒,因为这里边有个尺度问题,细节决定成败。酒场、麻将场常有人失去风度,他不能在同志中造成负面影响,那样,再好的教育都会一风吹。”
沛霖豁达,幽默,为人诚恳热情,没有架子,凡来找他者,不论是否有身份,不论富有还是贫穷,他都以礼相待。只要可以帮忙的,总是努力去办。他退下来后.常乐于把老同志和老朋友召集在一起聚会叙旧,谈心聊天。他喜欢几个人在一起海阔天空地侃侃而谈,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信马由缰,图个畅快。
回顾这一生,沛霖觉得生活没有亏待自己,命运已经眷顾他了。虽然人生苦短,但自己这几十年还算是顺风顺水,安安宁宁,比起其他人,比起儿时的伙伴要好多了。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那句经典的话所说的: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懊悔。
女儿结婚时,沛霖在婚礼现场讲的一番话很有个性,很有风度,耐人寻味。后来我看他送给我的婚宴碟片,他说:
“人长大了,男婚女嫁,说明你已开始脱离父母的关照,可以放飞了,在你们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我寄语你们——
“一要牢记爱情。爱情只有永远没有终点,说起容易做起来难。希望你们相伴一生,相爱一世。
“二要牢记亲情。希望你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亲友的关爱之情。
“三要牢记友情。希望你们要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善待他人,知恩图报。
“四要牢记业情。希望你们能淡泊名利,爱岗敬业,不图官做多大,钱有多少,但一定记着要把事业干好。
“五要牢记乡情。树有根,水有源,不但要常回自家屋里看看,还要争取常回家乡转转,即使条件不允许,也要把家乡父老乡亲揣在心里。如果他们有谁上门找你,希望你一定要笑脸相迎,给他一个温暖。”
沛霖讲得太好了,他激情洋溢的演说被宾客经久不息的掌声淹没,那是对沛霖人生经历和生活理念的认同和肯定。
热烈的婚典碟片画面在进展着,电脑细微的滋滋声在轻轻地响着,我凝神观看着碟片,联系起和沛霖的多次交往,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之中。沛霖的形象隐去了,一本光彩闪烁的书籍推出来了,渐渐变大、展开,书名题着:《大爱无言》。是啊,书页卷起,每一章都呈现着爱的粉红色彩,每一节都散发着玫瑰般的书香。
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沛霖,我是在体验人生,是在学习生活。他的洞明和练达我是难以期及的,但他的勤奋和向上精神,他的善以待人的处世态度,我则应引以为楷模。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
还是《弟子规》讲得好:“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果仁者,人多畏,圣与贤,可驯致。”
手机振铃,朋友发短信问我干什么,我回答在写一本书,书名叫《大爱无言》,我想让爱的种子金光灿灿埋下地去,像南方的大榕树,像北方的国槐,根繁叶茂,蔓延开来,世世代代延续不绝!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