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做秦王的时候,虽然天下已经是李唐的,但他没有经过高祖李渊的准许,还不敢随便越秦岭,免得授人口实,说他有扩张个人势力的野心。直到贞观11年,他主政天下十多年了,才首次实现越过秦岭巡视天下防务的心愿。
那是一个秋天红叶满山、五彩缤纷的季节。戎马生涯的他步行在狭窄山道上,简直如履平地。当一路登上秦岭,站在古道岭上放眼群山时,禁不住脱口而出说出一句:“大唐伟业、莽林增色”,尽显王家气派,道不尽的激荡情怀和雄霸天下的决心,表漏无余挂在面如满月的红脸堂上。
他凤眼溢彩,龙眉张扬,和随行人马在古道主脊上巡回往返。站在秦楚古道的最高锋上,放眼满山青翠冷杉,扫视橙黄的竹海,俯视云雾飘渺的山谷,远兆无际的广袤森林,看着苍天流云飞渡,心潮激情澎湃。但千里江山,被脚下的一线秦岭阻拦,北国的柔情与南国的风韵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何况还有那富饶的产品和珍奇物资难得交流融会;战争统一了天下,也消灭了国界,但没有消除地理的限制和心理的隔阂!这美丽的秦岭成了振兴天下的一道挡墙!
想到这里,他沉吟良久,问属下:“这秦岭位于朕的天下什么位置?”随行的经学大师大师袁天罡回答说:“回陛下,正是天下的中线,西延甘肃,东接郑界,恰似一道脊梁横贯中土。”李世民深思良久,对纬学权威李淳风说:“经天纬地,李爱卿有何良策,使南北似坦途,商贸物资交流如许,士农工商往来随心自如?”李淳风回答说:“回陛下,这秦岭高数千刃,开凿山孔通商贾最好,但尚需时日,非数十年难以开通。而今百废待兴,时不我待;莫如拓山路、修栈道,通人流、过骡马,以解应急时需。待天下繁荣,各处商业繁荣,沿秦岭往来商贾贸易自由交流,天下融回贯通,则物流若水,无不渗透。商流则人流,人流则文流,文流政则通,政通人自和,秦岭自不为阻焉!”
李世民的表情豁然开朗,“卿果真治天下奇才!冒石突火、纵横天下、血战沙场,有秦琼、敬德一群武将战士尚可,治理天下、经营江山、通政融和,非天罡、淳风这般经纬奇士不行!”
一听说要修栈道,随行的大臣说:“秦岭山路逶迤蜿蜒,栈道似有难处。骡马负重,山陡岩峭,不能成行;及至平坦处,人马混杂,多有损伤。坦之,骡马可行,人不行;陡之,人可行,骡马难负重也!”
李淳风说:“凡事不可一蹴而就,人行道可曲折,可山、可谷;骡马道渐行渐远,逐次升行,沿山附着,互相远近依附,声同应和;人担负不仅可行,亦可护道、防盗,或军务、运务,而互不相干扰也!”
听了李淳风的解释,李世民大喜:“李爱卿行事不拘一格,逢山可开路,遇水善迭桥;实之,务之。人臣若此,大唐之幸也!”
李世民一肯定,秦楚古道的人行道和栈道修建就定下来了,随行大臣只能照办!
古话说“七十二峪子保陕西”,在秦岭北麓一带就有五十八道峪子。当时的秦楚古道并不叫这个名字,或称为越楚之道。陕南山民叫这个地方为小峪,因为古时一直有人行古道,也叫古道岭。
这段路重修该叫什么名字呢?当随行大臣请示李世民时,李世民说:“还是袁爱卿出名命处吧!”袁天罡略做思考,说:“秦古道,楚古道,秦楚一家连栈道;可名‘秦楚古道’;以古鉴今,以警后世,天下永享太平也!”
李世民手抚龙须,哈哈大笑,说:“善,五百年王起,比有兴者!畅通‘秦楚古道’,亦李唐兴天下之‘王道’也!”
从此后,在有2400万年历史的秦岭上,留下了至今人们可以看到的“秦楚古道”。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