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渐渐地开始喜欢放假的日子了,因为放假的日子可以独居斗室,以茗佐之,闲适、随意,不拘泥于坐姿,或坐或卧或靠,一杯茶在,一卷书在,在幽淡的清香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纵情领略书本带给你骏马秋风的粗犷豪放、杏花春雨的清丽婉约,使自己心脑归于宁静与淡泊,使生命超然于物外,其中的乐趣只有自己可以体会。 但是时间久了,便有人讥笑自己书卷气或是孤家寡人的假清高。是的,读书属于冷清,读书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吆五喝六的酒场不能读书,勾心斗角的麻将桌旁不能读书,红男绿女相拥相伴着的舞厅不能读书,歌者或莺声燕语或如泣如诉或慷慨勇武一如狼嚎的KTV 厅更不能读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安静处才是读书的圣地——就好像那位“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先生,试想,如果江边围着一大群钓者,熙熙攘攘一如长街闹市,那钓者的诗意怕是早就荡然无存了。 故大凡喜欢读书的人都爱“孤独”,因为那里是思想者的空间,有真正的自我。孤独是使他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观察生活的高度,思考生活的深度。 唐宋“八大家”辉煌磅礴的文字,是他们孤独的思考;高士隐者们旷世的孤傲、求仕的孤勇成就了哲学的缜密,诗篇的美韵,至今脍炙人口。孔夫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和自己的学问,四处碰壁,“惶惶如丧家犬”时,著成了《春秋》;司马迁受宫刑,屈辱中以《史记》传世。他们在思考,更是亲身经历孤独后从被囚羁的心底迸发出来的灵感。 孤独和读书是相互衍生的,就如读书和思考一样不可分割。孤独了,坐住冷凳,守住清寒,“搜练古今,博采沉奥”,书疑成悟,文穷有神,方能领略大智若愚、大音希声、大雪无痕、大公无私的意蕴,方能体味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大气磅礴、举重若轻的“读书造人”神韵。 由读书而思索,因思索而读书,也是排遣孤独的良方。那激扬的文字,给人向上的豪气;柔和的词句,是一井甘泉,能滋润我们孤独的心灵。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苏轼们的忧国忧民,也能读解出陶渊明对桃花盛景的幻想,我们被仁义礼智信所折服,也被秦暴的覆灭、三国的鼎争这历史的镜子所照亮。以书为友,在我们坦荡的胸怀撒下仁爱的种子,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孤独。 身边有这么一位不算老者的老者,提前离岗,刚从“位置”上下来,初始感到不安,生活起居无一顺其眉眼。因为无所事事而心灵无所寄托,深感无聊。某日午后,他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其实是两根弧形钢管触地可以前俯后仰上下起伏如同小船般的摇椅,手握香卷,人半仰躺,用他的话讲像在读“天书”。这样躺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八个字“一卷在手,四仰翻翘”,觉得自己有如与时光老人握手的感觉。大彻大悟,终于接受了尴尬无奈的社会现实,从此不再孤独。 置身于喧嚣和功利的社会,我们一方面日渐浮躁,另一方面又常常陷于莫名的孤独与落寞。生存状态中的孤独是软弱空虚和无奈的,而惟有读书中的孤独才是充实自由和有力的,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是一种美丽的孤独。学会享受这种孤独、珍惜这种孤独,或许也是读书的境界之一、人生的境界之一。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