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秋天的时候,我的散文集《秋在室杂记》印刷出版了,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我跟好友坦言:拿到自己的书之后,我至少兴奋了有20天。 我在书的后记中,已经简单地交代了自己印书的缘由。这是一件我自小就渴望做的事。只不过,在二三十年前,只有那些孜孜以求并因为一些特殊的因缘终于有一天被某个担当伯乐角色的编辑发现的人,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传播出去,这个人,我们便会充满敬意地称之为“作家”。 那个时代,作家是一个神圣的称号,似乎并不能让人联想到一种职业。出书,决不是常人所为,那是和成名成家等同的一件事。可看的书籍也是稀缺的东西,一本好书,往往有无数个读者,最后被翻得卷边、破损,甚至无头无尾,就那样也还是像宝贝一样,被人们传来传去。 我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有过抄书的经历。只要借书的人给时间,就把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从头抄到尾,有时候,几个人分工协作,一人抄一部分。我抄过最完整的一本书是《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集》,我甚至把封面和插图全都临摹下来,装订制作了一本同样的书。我也有过被限制时间读完一本书的经历。记得最真的一次是上初中时,有一次,借到一本伤痕文学类的书,人家限定我一个晚上读完,书刚拿到手,就被我一个最好的朋友发现了,她一定要我让出半晚上给她。于是,我赶在半夜一点钟前看完了这本书,我那位朋友,半夜里准时来到学校(那一段时间我住在母亲学校的办公室里)的大门外,一个人黑洞洞地靠着大门等着,见我出来,老远就把手从大铁门的栅栏外伸了进来,迫不及待地接过了书,又一路跑回去,一直看到天亮,再如约送给等着看书的下一个人(那个时候的治安怎么就那么好呢?女孩子深更半夜出来,不知道一点害怕)。 现在的孩子,怎么可以理解我们那个时候的事啊。 正因为有这些经历,出书的理想对我而言一直是遥不可及的,从不敢跟人提起。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真是让人始料未及。到今天,有多少事是我们过去想不到的,或者不敢想的,又有多少理念和思想是被完全颠覆了的?总之,我们都在跟着时代的变革改变着适应着。 比如说,连自行车都不敢骑的我居然会去学驾驶,学会了居然有机会自己开着车到处溜达。想起小时候,为了能坐一会儿公共汽车,放学后几个小伙伴去县城车站学雷锋,帮司机叔叔打扫车厢,作为奖励,司机叔叔开车拉着我们去一公里外的加油站加油,再拉我们回车站。一路上我们那个兴奋劲儿啊,真不知道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只要我还想出书,马上就可以梦想成真。 首先是各种名目的出版社如雨后春笋纷纷冒了出来,书店里的书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再也不用未经选择逮着有字的东西就看了。选择太多反而没有选择。出版社的准入条件太低,书太多,怕开卷不慎,浪费了时间,我开始主要看一些年代久远一点的书,让时间为我做选择,我相信时间是最公正、最有眼光的。那些太新太时髦的东西,就很少去买来看了。 就在这样的时候,劝我出书的人也多了起来。而且身边很多朋友都出了不止一本了。 而我一直在等待,等待能写出不至于让自己首先轻看了自己的文字。我一直在犹豫,犹豫是不是也加入到这个出书的潮流中。 终于,在一次文人聚会时,我叹息着对一位朋友说:“真的好想出一本自己的书啊!怎么老是觉得还没有准备好呢?”朋友是个非常豪气的人,他劝我:“那就不要管好赖,先出一本过过瘾!” 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先出一本过过瘾! 就这样,我的出书计划开始实施。先是打印书稿,然后交出版社审稿,申请书号。为了缩短流程,同时就把书稿送到了印刷厂,开始排版并设计封面、内文。 为此我在西安待了几天。正是春节前的几天,印刷厂已经放假了,留了一个设计员跟我一起修改方案。坐在印刷厂暖气不足的工作间,突然我想,为什么不自己设计呢?我对自己的书有很明确的要求和设想,纸质、字号、开本、色彩,尤其是书捧在手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一个人的着装打扮一样,应该有风格定位。另外,我有一点绘画基础,过去有一些素描作品,有的还参加过展览,放在书里正可以用做不同篇目之间的过渡。 只要有想法,一切都可以实现。于是,我坐在电脑前动手画封面,画点缀书边的小图案。我开始搜寻自己过去的一些素描,有的还是半成品,有的现在一看就有很多问题,连自己也觉得太业余。但是,我打定主意出一本完全属于自己的书,哪怕它很简单很笨拙有错误,但那就是我的水平,我都认了。 样书很快就出来了,出版社的编辑审了一遍,有几处修改,我一看,居然是错别字,不是打印错误,是我压根儿就不知道是错的错误。我很吃惊。因为其中很多文章是这些年公开发表过的,我已经孤芳自赏过很多遍,自己不知道有错,原来的编辑也没改出来。这让我一下子警惕起来。于是,从打算出书以来,我第一次,也是前所未有的最认真的一次,重新看了一遍自己的文章。 世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这一遍,我不是发现了错别字,就是小问题,还发现了自己在文字表述上的粗糙。有些是习惯性的语病,自己不跳出来看是发现不了的,还有些纯粹是当初写作时的随意,不精细。 我有些灰心。如果把整个书稿细致地修改一遍,工程量太大了,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一旦停下来,怕从此束之高阁,出书,也就是一句后话了。可不改,明明已经知道的毛病,还要把它做成成品去面对读者吗?内心斗争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对几处明显的问题做修改之后,按计划出书。 不是我不认真,我是了解自己,只有一鼓作气,才不会半途而废。 于是,这本书在我的忐忑中按原定计划出版了。 之后的很多天,我反复翻阅自己的文章,又发现了一些错误。说实话,它没有我期望的那样好,只是它看起来是本色的,朴素的,真诚的。 当然,我也因此而知道:出书的过程,是一个发现自己不足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还会有下一本书,我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决不敷衍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