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嵌在佛象下台墙正中部位的宋哲宗御书:“忠清粹德之碑”,石碑高138公分,宽85公分,碑额隶书双行“哲宗皇帝御书”,正中篆书双行“忠清粹德之碑”,两行篆书中间有一行小字:“元祐戊辰崇庆殿书”,钤有“御书之印”一方。上款:“哲宗宪元继德世道扬功钦文武齐圣昭孝皇帝御书赠太师温国公司马光神道碑额”;下款:“绍定三年三月朔朝奉郎新除行大理寺丞权知沔州军州事管内安抚四川置制司马参议官田克仁刻石本州公宇”。
“忠清粹德之碑”六个篆字,本是北宋哲宗赵煦于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御书赠给司马光墓碑的碑额。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他曾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从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到1084年(元丰七年)主持编写了一部卷帙浩繁的《资治通鉴》,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和衰世的因果关系,作为北宋统治者的借鉴。正因为这部书,才得到宋英宗和宋神宗的重视。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宋神宗死后,他的年方十岁的幼儿哲宗即位。哲宗的祖母高太后亲政,起用了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做了宰相,新法全部废掉,变法派人物被斥逐流放。神宗死的次年,司马光也死了。在高太后的亲政下,十三岁的宋哲宗给司马光的墓碑御书“忠清粹德之碑”。到元祐八年九月,主持元祐更化的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政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听从元祐执政大臣的意见,再次起用新党,于是在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朝廷下令对司马光“令夺赠谥,仆所立碑”。追夺了司马光等人的死后谥号;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二月进一步追贬司马光为清远军节度副使,不久又追贬为朱厓军司户。这说明哲宗皇帝的御书原碑被砸毁了。
时过一百三十年,到南宋理宗赵昀绍定三年,沔州(今略阳)知州田克仁又仿旧拓片重刻石碑立于沔州。司马光死后墓葬在今山西夏县,为什么时过百余年,路隔数千里,宋哲宗御书碑额又重刻于今陕西略阳?这历史之谜究竟是什么呢?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