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新世纪初,西安美院向南一百米处,开了一家名为“荞麦园”的饭庄,名声很大,人们纷纷前去就餐。我第一次去荞麦园吃饭,是画家郭庆丰还是作家狄马邀请去的记不太清了,总之,酒宴上热闹非凡,有王向荣演唱的陕北民歌、四川靓女的变脸表演、郭庆丰和宗霆锋的二重唱等等,更重要的是,可以吃到久别了的陕北家常饭菜,我的胃找到了归宿。从此,荞麦园就成了朋友们聚会的地方。
那时候比现在年轻,还有些酒量,每逢聚会总要喝上半斤八两,有些醉意才能进入满意的状态。召集人大多是因为外地来客人了,需要招待一下,于是把三五好友一并叫来,共同快乐。用餐不仅仅是用餐,而是在用餐过程中交谈、逗乐,凡是邀请到的朋友,其间必须表演节目,或唱歌、或说段子、或朗诵、或演奏,任你拿出最好的技艺展示一番,像一台晚会。差不多每次聚会都要有一些文艺表演,我自然是拉一首小提琴曲,往往是即兴演奏。有一次高建群先生也在场,他问我:“你就这样演奏完就完了,也不把演奏的乐曲记录下来。”我说,是啊。他说:“你把自己的才华就这样浪费了,不可惜吗?”我说,不怕浪费,只要大家听着高兴就不算浪费,就是最好的回报。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实际上不管是民还是官,不管是飞禽还是走兽,都以食为天。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些动物不进食的。自然,荞麦园的食客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但有一个特点,荞麦园里来的艺术家更多一些。比如,美术界的著名画家刘文西、杨晓阳、王胜利等,音乐界的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尚飞林、王向荣、陶龙等,文学界的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雷涛、高建群、方英文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只要你在荞麦园聚餐,就能碰上陕西的艺术家,甚至是中国顶级的明星大腕。
在荞麦园聚会的团队不断壮大,有编剧、导演、歌手、诗人、画家、演员、主持人等,要什么人才有什么人才。我常说,明年的春晚我们包了,一定比央视搞得好。
荞麦园的出现,让我的胃找到了故乡。在我味觉的记忆里,麻辣肝子碗饦、黑粉、油旋、荞麦饸饹、羊杂碎、油糕、猪肉撬板粉,或者婚事上的八碗十六件,都是渴望品尝的美食。我妻子问我,为什么对陕北饭那么爱,就不能换一换口味。我说,我们青少年时期吃惯了这些东西,我的胃等待的就是陕北饭菜。去荞麦园很方便,我在龙首村居住时,一出门坐36路公交车,半小时就能到。现在从文艺路出发,坐709路公交车,只需15分钟就到了。这大概是上帝的安排,我要感谢这两路公交车的司机朋友们多年来为我来来去去的辛勤服务。
荞麦园开张到现在应该有十年之久,“十年磨一剑”啊,荞麦园已经成了陕西的一张名片。在荞麦园就餐的很多是陕北人,但是更多的是慕名而来的美食家,他们是来寻觅杂粮的奥秘、荞麦的奇效和陕北味道中的风土人情以及陕北民歌的悠扬、说书的叙事、剪纸的灵幻、黄土画派的高原风情。在荞麦园随便看一眼,墙上挂的都是名家字画,让你误认为走进一家画廊。
荞麦园饭庄的庄主、董事长薛莹巧,她的成功在于人性化管理和绿色食品的理念。正是这些理念,使她实现了对胃的理解和体贴,使健康餐饮对生命的关怀呈现出最大化的前景与展望。
荞麦园啊,是我们胃的家园。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