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家云集的陕西画坛,刚届而立之年的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高海平当属“小字辈”。然而,年轻不让白眉的他,以传统为师,以生活为友,以初生牛犊不怕虎、撞倒南墙不回头的精神,向陕北题材山水画领域迈进,取得可喜成果,成为黄土画派新一代中坚力量。
陕北不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伟大胜利的摇篮,也是《转战陕北》《东方欲晓》等一批在中国美术史上灿若星辰的鸿篇巨制的摇篮。农家子弟高海平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里的一沟一坎、一草一木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他的脑海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渗入他的血液,赋予了他黄土地一般质朴的情怀,滋养了他溪涧一般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锻造了他毛头柳一般永不低头、昂扬向上的精神,成为他生命中须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乃至于他在外求学、工作10余年间,虽然身辞故土,但是心灵系之、魂梦绕之,一次又一次冲破都市钢筋水泥的束缚和功名利禄的羁绊,以血淋淋的赤子情怀,扑入故园怀抱,幸福地吮吸母乳的甘甜,深切地体味父辈的喜忧,痴迷追寻和倾情保护永不褪色的精神家园。于是,《邻居》《塞北春色》《陕北民居》《秦直道边窑洞群》《直道人家》《直道晨飞》等一幅幅洋溢着原始气息与时代特色的佳作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闯进庆祝建党85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伟大的征程——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美术大展、首届“金紫荆奖”中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展、建国6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西安美术学院庆祝建校60周年美术教师作品展览、庆祝建党90周年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长安画坛最具收藏潜力的画家新锐作品展、陕西第三届中国花鸟画展等省级以上重要专业展赛,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西安美术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的系统深造,使高海平眼界大开,进一步理解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深刻内涵。一方面不断加强对传统养分的汲取,研究和临摹了李成、范宽、董源、巨然、元四家、明四家、四僧、四王等历代山水画大家的重要作品,吸收了长安画派、黄土画派代表画家的技法,融会前人的优秀成果为己所用,特别是黄宾虹、张仃的焦墨笔法,对他启发尤甚;一方面深入生活,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探寻南北文化差异,回过头来关照自己烂熟于心的陕北风情,使这里的每一个生命在毫下焕发出迥然区别于他山、他水、他草、他木、他舍的个性美。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组成的一幅幅生命群体图,怎能不赋予读者以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之感动呢?
观高海平作品,诚如已故著名画家、原西安美术学院教授陈忠志先生所评价的那样:“高海平的画具有浓厚的陕北气息,笔墨语言生动、自然、有节奏,生活味强……”高海平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虽然扎根传统,却不拘泥于前贤模式,不断开创焕然一新的个我面貌:就笔法而言,他将西画科“速写”与中国水墨画“线”有机结合,既突出“骨法用笔”造像之精准,又展现水、墨、智慧融而为一的生动气韵,皴、擦、点、染等传统绘画语言和现代艺术语言相得益彰,左右逢源,形成浑厚华滋、大气磅礴的独有风貌;就构图而言,他充分调动艺术想象力,使窑洞、山川、树木、驼铃小道等陕北特有的历史沧桑元素及灌水、砍柴、背柴、放羊等儿时记忆巧妙串联,动静相映成趣,和谐之美跃然纸上,常有画龙点睛之妙。难怪驻足高海平的展品前,国画大师刘文西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海平的画很有特色,理论与实践并进……看陕北农家墙头上摆放的花盆,悬挂的锄头、镰刀等都很自然,没有做作。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生活是最美的,劳动人民是最美的!”
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先生有言:“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高海平的艺术探索之旅,又何尝不是“我为陕北传精神”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高海平迎难而进,上下求索到永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