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诉我,冯俊山出了本书,我不太相信。我了解的俊山是这样的,工作认真,出身贫寒,上学时期正赶上我们国家最困难的年代,几乎没有读什么书,虽然后来在延安大学进修过两年,但能写作和出版一本书,还是让人感到意外。直到有一天,俊山把他的书放在我的桌上,我才彻底相信了。
这本书的名字叫《新时期农村工作探讨》(化解矛盾举例四十九法),我细细读完了全书,肃然起敬,对俊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俊山出生在子洲县一个偏远的农村,母亲长期患病,家境十分贫困,从小上山拔草喂羊,帮父母送粪点豆。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过从村上到县里的领导和干部的关心帮助,因此,对党和政府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农村和农民有着深深的感情。俊山1971年参加工作,到1998年调回县城,近乎三十年的基层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是个有心人,在驻村蹲点中十分注意观察思考积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子洲县曾发生轰动全国的裴家湾群众状告乡政府的事件,加上当时的农村工作矛盾层出。此时,俊山刚刚调回县上等待工作分配,于是,他开始回顾总结自己在农村工作中一些做法,开始认真关注和研究“三农”问题,历时十年,四易其稿,终成此书。
阅读俊山的书,心生一种感动和敬意。一个人一生会做许多事,但一个人一生专注于一件事却很不容易。为了写作此书,俊山牺牲了多次发财的机会,放弃了数次升迁的机遇;为了写作此书,俊山十年如一日,甘守清贫,工作几十年,直到退休,还在赁房居住,没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在所以人的眼中,俊山是个老实人,老实得近乎木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能静下心来研究问题,而且研究的还是农村问题,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这样一本皇皇之作,恐怕只有俊山才能做到。正像俊山的老师、陕西省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主任、延大教授郭必选先生给这本书写的序中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和动物不同点很多,高级于动物的最高标尺之一就是人是一种精神存在者……从字里行间,文章深处,我看到了农民儿子对这片黄土地和劳动人民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看到了一个在陕北文化和延安精神哺育下追赶太阳的夸父后生。”这句话用在俊山身上最合适不过。
《新时期农村工作探讨》由三秦出版社出版,曾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姜信真在序中说:这部书“有四个第一。即:第一部农村第一线的工作者写新时期探讨农村工作的书;第一部写在党的领导下试探总结农村工作规律的书;第一部写依据党的性质总结局部农村工作化解矛盾方法的书;第一部写给同仁志士研讨新时期农村提供参考资料的书。”这本书对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若干新特点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对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既不同于研究所里深奥的理论研究,也不同于一般化的体会,它的理论不是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中所得,它的实践真实地根源于田间地头、农户人家,有着很强的普及性和针对性。尤其是化解矛盾举例四十九法,作者根据自己亲身实践举例说明解决不同问题的切入点。世界是矛盾的,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产生了,由此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一些矛盾,需要大政方略去化解,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基本均应由工作者设法化解,方法得当,即使复杂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书中化解矛盾方法生动具体,不仅对乡村、社区化解矛盾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对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化解矛盾很有启示。
现在涌向基层工作参考的书很多,但是在一线工作中,把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政策法规与具体工作实际情况相结合,把握其中为组织和为人民群众负责一致性的服务于民的亲身实践体会角度有感而发却很少见,这也是此书能得到不少有关方面领导和社会同仁支持的重要原因。子洲县委把此书推荐为乡村、社区、信访和政法等基层干部工作参考书,榆林、延安两市许多单位以书面形式向基层推荐此书。有志在基层工作的人不妨看一看这本书,定会从中受益,喜欢读书的人,抽空翻一翻俊山的书,也会在精神上受到洗礼的。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