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小品因其短小精悍、反映现实、便于表演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然而,当前小戏小品创作却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创作理念陈旧、队伍人才缺乏等现象,一直阻碍着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的向前发展。那么,如何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如何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进行艺术创作? 创作理念有待更新
小戏小品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生活气息浓郁,又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积淀,能给观众带来源于生活的共鸣,非常能够抓住观众的心,这是大戏所无法替代的。然而,现在很多小戏创作并没有抓好这一优势,小戏小品的发展胜在特色,如果一个小剧种力图朝大戏的方向打造自己,结果可能是失掉了本身的地方特色和剧种特色。这其实是创作者自己并没有真正领悟小戏的内涵所在。 另外,一些小戏小品并没有体现“来自生活、反映时代”的特性,所选题材回避现实矛盾,导致有深度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少,这很可能造成小戏小品的整体萎缩。 缺乏人才仍是最大瓶颈
戏剧创作的关键在创作者,经费和设施问题只要重视就可以解决,但是人才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多年来文化部门一直没有招聘到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创作者,分配来几个大学毕业生对基层群众生活不了解,始终没有培养几个执起笔杆子的人。这不仅仅是一个县区面临的问题,很多地区的文化馆也只有一两个人承担戏剧创作、导演工作,创作水平难以保证。在业余创作领域,戏剧创作者远远少于诗歌散文类作者。不仅仅是创作者,群众演员也相对较少、水平不高,戏剧创作本身还包括演员的二度创作,缺乏优秀的演员也制约了创作本身。 用细节反映时代
不少业余写作者提出了在创作实践中的疑惑:戏剧作品中政治性、故事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的关系究竟如何处理?戏剧作品要有生活,这种生活片段可以跟政治有关,也可以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趣事。如果表现的是政治题材,也要用生活细节来表现,不能空喊口号,要避免概念化和公式化。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是在于怎么写,小戏要写生活中的“浪花”。故事和表演方式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两者紧密相连,表演方式是手段,终究是要为故事内容服务的。创作者在确定好题材之后,一定要认真思考如何表现的问题。 小戏小品的根基在老百姓,仅仅靠文化工作者关在屋子里写剧本是不够的,要从广大业余创作者中发现人才,他们的创作是真正来源于生活的,反映现实,这才是群众文艺创作的优势和精髓所在,这样的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