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左子初的小说《此处无爱情》
左子初,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多年的歌者,早些年出版过小说集《爱的十字路口》。不久前,他拿来一摞书稿,说准备再出本小说,称这些手稿是多年来工作之余坚持不懈写作的结果,希望我先看看。我深知自己学识浅薄,不能给他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但既然得其信任,我也就欣然应允。
翻开子初先生沉甸甸的书稿,我不由心生敬意,他是个普通的、勤勉的人呀。五个风格迥异的中、短篇小说,通过普通人对普通生活的描述,客观再现了普通人在真情世界里的困守与飘零。
譬如《此处无爱情》,透过平实自然的内心情感剖析以及人物情态的细微刻画,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人生感悟和体验。尽管没有刻意展现当代社会男女之间那些卿卿我我、如胶似膝的缠绵情节,仍旧掷地有声地道出了现实社会的爱情窘境: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小说用大量笔墨叙述了张立松对爱情的期盼心理,这无疑延长了他追求爱情受挫的过程。一腔痴情最终虽未能修得正果,但其对刘芳的爱却难以磨灭,同时也就苦了热切等待着的徐小惠。困守、飘零,感情的事儿从古至今说不清道不明,人们都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殊不知有的时候幸福就在身边。
高尔基说,对于人和人的生活环境作真实的、不加粉饰的描写,谓之现实主义。子初先生的作品表现出来的超现实主义,仿佛就是对浪漫主义,或者是说伪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拨。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那么多的现成摹本,也没有那么多的富有戏剧性或者非同寻常的事情,子初先生就是用普通人的视角,通过某种特定的环境,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典型。这些环境和人物之所以典型,是因为在现实社会里的真实存在和自然可信,也就感人。
《蔡永福的故事》近乎流水行云,线性地向我们讲述了普通人“蔡永福”的心路历程。他命运多舛,童年不幸、少年艰难,闯荡社会艰辛,勉强度日,生活惨淡偏又遭妻背弃,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幼子送人,现实的残酷无时无刻地打压着这位生活在最底层的,甚至为了生活失去尊严的农村汉子。小说没有大起大落,但情节的跌宕像是把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带进了一幅活生生的场景之中:努力过、奋斗过、不甘过,希望过、失望过、绝望过,憧憬过、甜蜜过、美好过……真实世界的困守和飘零,都是短暂的、过眼烟云似的,终究无力改变,也无处逃避。
《只是一个秋天》,通过一个季节、一场恋情、一段出墙,完美地诠释了当下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了所谓的目的,相识——相知——相好……以至于到最后情到深处,不能自持,玩火自焚,只存在了一个季节的“快餐式”的情感掠夺。个人情感的表达、感性体验的描述,子初先生的表述直截了当,力求细节的真实。现实社会,难以揣摸的人心、莫名其妙的感情冲动、真情的困守、情感的飘零,最终伤的还是自己。
史铁生说,真正的理解都难免是设身处地。读子初先生的小说,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思考、思考真实的生活、思考现实的残酷、思考生存的艰辛、思考人性的差异、思考……如果把人的思想与情感比作一条流动的河,那么在文者的笔下,河水是自然向前流淌的、顺势自溢的。子初先生的小说就是顺着思绪的流淌自然地过渡。
《当兵的哥哥回来了》《新闻者》,通过普通人物具体而平凡的生活细节、生活琐碎,讲述给我们生活中普通人的生存悖论,从而深度呈现人物表层情绪的热烈奔腾和内在精神的迷茫与陌生。子初先生似乎不怎么相信生活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也不相信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笔下无处不在地关心着普通人生活中的失意和磨难,我们甚至看不到被美化和拔高的人物,也没有浪漫的传奇。但先生把普通人物的困守与飘零,写得活灵活现、真实而传神,这些无疑是他的几篇小说的成功之处。
人在烦恼的时候总是会虚构一个世界,然后在虚构的世界里解脱自己。子初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在现实生活中默默行走的普通且平凡的人,困守着、飘零着,把别人无法感受无法承受的苦难像苦茶一般默默地品尝,然后加以平淡地叙述。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