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在故乡的黄河畔枣林里,那些心底的老歌总是在不经意间想起又响起……
罗曼·罗兰曾说过:“我们都应该怀旧,因为怀旧的轻纱背后有着更深的生命追问……”近年来,很多中老年朋友来我这里索要毛泽东主席的歌曲以及上世纪60—80年代传唱的革命歌曲书。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09年10月下旬,当我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戏曲理论国际论坛”研讨会时,一位来自北欧亚洲戏曲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易德波博士也曾在讨论戏曲创新之际,特别和我索要过歌唱毛泽东主席的有关歌曲,因为她也很喜欢这方面的资料。日出日落,时光飞逝,虽然毛泽东主席离开我们已有30多年了,但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伟大,人们总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缅怀这位伟大的开国元勋。
当我们坐在阳光明媚、春风徐来甚至轻音乐飘逸的舒适的办公大楼里,或者是装帧雍容华贵而高入云天的自家私宅里感怀蹉跎岁月之际,我们不妨叩醒那沉睡的灵魂,抬眼远望一下窗外这一片茫茫千里的多娇江山;我们不妨追忆一下我国近代史上那些战火连天的动乱年月,重温一下那个年代里所发生的惊天动地的革命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党内错误路线的排挤,毛泽东曾几次被迫离开领导岗位,每次没有毛泽东的领导,中国革命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邓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事实也正是这样,毛泽东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多次同党内的错误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永生的灵魂、高扬的旗帜和力量的源泉。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像他这样集大革命家、大军事家、大战略家、国际政治家以及诗人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历史巨匠和大至成者,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毛泽东的人格魅力、超群智慧和深邃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着巨大影响。人们敬仰毛泽东、热爱毛泽东,由此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产生了一种“毛泽东热”。近些年来,这种“毛泽东热”不只在中国兴起,在世界很多国家也逐渐升温,特别在我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文化主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文物市场上,许多收藏者及研究者收藏了大量毛泽东及我党革命时期的有关文物。仅国内外近百年来发行的毛泽东及相关主题的珍邮就有213枚,并发行有罕见的毛泽东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18K镀金纪念像章48枚等。在陶瓷行业里,有毛泽东的半身或全身瓷塑,在刺绣和剪纸等艺术行当里也都有毛泽东的半身、全身及头像出现。至于印制在人民币上的伟人头像更是大家所熟知的。据有关资料记载,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后,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169件唁电,105个国家首脑、政府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我使馆吊唁,53个国家下降半旗致哀,柬埔寨、越南、坦桑尼亚等国家的人民痛哭失声。由于毛泽东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智慧都献给了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崇敬和爱戴。毛泽东主席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思考和筹划的关系到中国前途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留下香港让它做我们贸易的大门”、“两弹一星”、“打开中美坚冰”、“第三世界划分”等指示,这是多么神奇的鸿篇“巨构”啊!这些“巨构”具有着超载时代、跨越空间的想象力。
毛泽东主席在人民的心中之所以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为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中。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他是第一个在天安门城楼喊出“人民万岁”的人民领袖。他闪光的思想真正继承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正代表了中国、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感到“毛泽东热”的出现这是很自然的,这一独有的文化现象不只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据笔者所知,为了弘扬这一文化瑰宝,北京毛泽东思想学术研究会从2006年以来已连续编著出版了颂扬毛泽东的卷书五卷,深受国内外各界好评。研究会的杨庆生会长在编辑这些卷书的过程中曾深有体会地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为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我们要感谢毛泽东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追昔抚今,我们怎样告慰先烈之灵,我们该继续做些什么?我们编辑此书就是要告诫我们的后代,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我们的社会才能越来越和谐,中华民族才能真正雄立于世界之林!”
在2011年我党建党90周年之际,全国人民更加怀念这位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去年,一个重要的时代景观就是在我国兴起一种“红色文化”潮,人们以迎接我党90华诞为节庆标志,祖国大地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便逐浪高涨。这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活动便是唱红歌。这些红歌有好大一部分便是在“毛泽东热”的革命浪潮中创作出来的。这些红歌扎根于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歌颂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党,歌唱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伟大的祖国,真正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这些红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强调精神理想,弘扬精神信仰,并注入了时代的创新精神,所以这是当代中国的正气歌,也是它能够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所在。这些红歌可唱性强,作品风格多样,歌词内容客观公正,政治思想性强,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艺术造诣,那种激励人们发扬革命优良作风、树立人生远大目标的壮志豪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代人的精神需求,因此影响深远,为广大中老年歌迷喜爱和青睐。今天我们唱红歌、提倡红色文化契合了时代精神,是社会所需、人民之需。正像胡悦同志在“唱响红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一文中所说:“红歌作为中国近代史最鲜明的文化记忆,它伴随着中国革命应运而生,伴随着党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90年的光辉历程,是最具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的红色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弥足珍贵的音乐文化经典,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它记录了革命的信念,抒发了革命的豪情;它伴随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成长,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进。”因此,我们说红歌不仅仅是“驻足在尘世间的一种声音”,不仅仅是定格在历史上空的一种影像,不仅仅是诠释生命旅程的一种天籁,不仅仅是扎根在人们心坎里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代人一生也不能忘却的宝贵记忆,它是峥嵘岁月中人们革命豪情的结晶,它是激情燃烧年代里人们记忆深处积淀下来的红色经典。人们唱着这些耐人寻味的红歌,是在改革开放的祥和年月里对党和领袖感恩之情的一种释放。因为人们唱着这些歌,仿佛看到了人生征途上那些曾被点燃的希望的灯火;人们唱着这些歌,仿佛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未来的神秘,仿佛体味到了那种革命暴风雨洗礼的清爽和振奋!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文化任务,是我们专业文艺工作者甚至每个公民应有的文化职责。近年来,在非遗名录体系建设与传承机制不断完善、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的基础上,我省十分重视将非遗成果带入生活空间,努力寻觅更多的机会让普通百姓去了解传统文化,特别是革命文化的精髓,去乐享非遗保护成果。今天,我们记录整理和出版这些饱经人世风霜、落满岁月灰尘的红歌,重新体味、了解、展唱这些充满革命情怀的非遗“元素”——红歌,将对我们的后代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其影响是深远的。同时,我们咏唱这些流淌着革命血脉、充满着人生壮志豪情的红歌,让我们年轻一代知道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努力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让年轻一代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他们在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走得更近。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