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追寻·张胜伟书法学术汇报展》观后
看到张胜伟的书法作品,心中油然而生出无以言说的自豪感——我们榆林市终于走出了一位在国家级的书展中多次获得大奖的中青年书法家!凝神望着书法作品,忽又想起专家的点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画家杜滋龄先生说:“胜伟的书法是以才情和功力取胜的。他的作品写得传统,明显承继了魏晋遗风,当属文人书法范畴。他在严谨的笔法之外,追求写意,借笔墨表现自我精神,体悟老、庄道学的境界。”这是高度而中肯的评价。胜伟说:“对我而言,诗意的追寻是我当下的书写立场,它强调主体精神的‘在场’,诗意的把握和高扬是其重要标志。”
我喜好书法,但从未深究。胜伟在榆林农校上学时,我教他语文兼任班主任。他的一手好字、好文笔受到我的关注,不少作文是我在语文课上的讲评范文,不仅在本班,还在别的班级讲评。自然,班里办壁板、办专栏,非他莫属。1988年,在他毕业的前夕,胜伟就大胆地在榆林农校搞了一次个人书展,引起了校内外的极大震动,开创了学生个人举办校园书展的先例。
京华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两部书,一为《诗意追寻·张胜伟书法作品集》,一为《诗意追寻·张胜伟散文书法辑录》。我时而翻阅,十分欣慰。
散文《从听雨轩到丁香园》里写道:“面对满地满墙的墨迹,像欣赏自个的孩子,我因他们偶尔的出色表现喜形于色,有时甚至会反复吟唱一首歌里的某几句,或者大声朗诵:大江东去……。我也细细地挑拣他们的毛病,常常生出许多不满情绪来。这时我会沉思片刻,猛地吸几口烟,把烟头摁灭,站起身来,铺开宣纸,握笔在手,我的情绪和意念便会很快聚拢在笔尖上,被挥动的手臂瞬间导引出苍枯润湿、行留迟疾的有形墨像。”这是他不知多少次地面对他的作品的审视与追寻,以致于使他的书法和散文作品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抄写古人的典籍文字,常常沉入营造的意韵里。抑或将自己置身于古人隽雅而了无尘烟的文字里,三五百字的文言文抄写两遍后,他能一字不漏地铭刻在心。痴迷的书写与练笔,甚至将自己置身于“庄周乎?蝴蝶乎?”的神魂颠倒的地步。二十余年的摸爬滚打和刻苦钻研,将他淬砺为书法和文学艺术上的金刚石。
欣赏胜伟巨龙般的书法和诗意般的散文,让我也不由自主地为他追寻,与他一同进入作品的深度意境里。“从丁香园循着小巷走下来,脚步叩击青砖,会响起一串回音,使这夜显得越发静谧安详了。有月的夜晚,月亮会把清辉洒满小巷。月亮是无私的,她在天上看着你,一直把你送到门前,送到‘山月逐人归’的诗意里。”这是他的描写片断,这富有诗意的优雅文字可把情意绵绵的读者带进他那恬静而温馨的家。自己的文章如果用自己潇洒的行书展现出来,那将是何等的效果啊!
庚寅年盛夏的同学聚会,胜伟承担了策划和组织工作。周密细致的组织和独具一格的活动赢得了全班师生的赞赏。由他亲手设计制作的纪念册,内容丰富,印制精美,但册子里未上他一个字的书法,我问他为什么?他笑而不答,我顿悟,我了解他的性格。他慷慨解囊,举行纪念册发行仪式。他衣着朴素而落落大方,话语颇少而深藏若虚,真可谓“江上有青峰,锁在云雾中”,他的作品无不表现于此。行、草、楷、隶、篆十八般武艺,他样样追寻,而绝非浅尝辄止,他总是“通其意、明其理、悟其道”,追根溯源。他的书法,无论是蝇头小楷,还是宏幅巨制,抑或是文学作品,都是激情迸发,气势磅礴,光芒四射。
胜伟的书法艺术成果日渐丰硕,共获得全国性书法权威大奖11次,入选国家级多种大赛和书展近30次;2次获省书法大赛一等奖,8次获市级大赛一等奖;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追寻吧,胜伟!愿你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