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把文化当做产业,可以带动发展、促进就业、创造财富,这自然是很重要的民生问题。然而,如果只从经济角度考量,则无疑弱化了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文化满足的不仅是衣食住行,还有心智的启迪、思想的教益,身心的愉悦、情操的陶冶。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是更重要的心理需求、精神满足,也是更高层次的民生。 辛耀峰《让文化照亮民生》一文提出的“文化民生”,正是在不同层面提出了文化与民生的关系,谈到文化与经济的“物质民生”,也讲了文化与精神的“非物质民生”,还分析了文化、民生的互相促进。既全面,也深刻;既有理论,也有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认识已经超出了一时一地,具有了普遍的规律性。 更重要的是,地方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能从这个角度看待文化、看待民生,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践,尤为难能可贵。虽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号角,但是在不少地方,文化建设仍然是“周末工程”——只是用周末时间、业余时间来进行的工作,重视文化、大胆实践的干部甚至被看做“不务正业”“不走正路”。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无法做好文化工作,也无益于发展民生。愿更多地方的干部,能如此文作者一样,高度重视文化、深入了解文化,在把握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搞好文化建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文化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也才能真正达到中央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回应公众发展文化权利的期待,真正为文化大发展助力、为文化大繁荣添彩。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主任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