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年一度。许嵩有一首《清明雨上》,曲子大量运用了中国民族乐器,糅进电钢琴等现代元素,浑然天成,旋律起伏跌宕,凄婉绝美,抒尽“我在人间彷徨,寻不到你的天堂”的悲凉。每听这首歌,就想到“听雨”两个字。是到了听雨的时节了吧?这清明,不管有雨没雨,总会带人进入一种有些悲凉的情境。
想起蒋捷那阕《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竹山此词,其中境况乃每个人一生阅历总结:三幅画面,三种境遇,三种况味,将少年、壮年、晚年一生悲欢歌哭渗透;“悲欢离合总无情”,又是追抚一生的情感浓缩;而“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却道尽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罢了。
《铁网珊瑚·书品》卷五云:“夫听雨一也,而词中所云不同如此,盖同者,耳也;不同者,心也。心之所发,情也。情之遇于景,接于物,其感有不同。”如此,雨没有变,动的是人的心境。
这个清明,没有雨。朦胧的朝阳渐渐清晰、渐渐和暖、渐渐明朗,穿过玻璃,透过窗帘,自然柔和地洒进来。闭着眼睛安享这样的温暖,甚至可以在这样的温暖里睡去。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有时候,还会有轻浅的梦闪现,有了阳光的梦,也染了些柔和的色彩,在安静的清晨里,可以振羽飞翔。
我在阳光普照里,去看望父亲和母亲。
他们,也沐浴在阳光里,黄土质朴,青草在绿。我默立好久,与他们对话。我想告诉他们:今天没有雨,但阳光很好。
有一位朋友说,他们家的院子里盛满了阳光。
我说,院子里可盛有这样的阳光,很好;可以有这样的心境去造设阳光、感受阳光、满溢阳光或者倾听阳光,更是一种美遇。每个人活着,大约都会于某些时刻遇见美好,好人、好事、好书、好风景,如此刻,我所遇到的好阳光。
其实,听雨是一种心境,看阳光、晨曦或者夕阳,也是一种心境,一种境遇,一种况味。所以,俗世生活里的每一点,都是美好。那么,又何必沉溺于清明的悲惋呢?倘若看到清明雨上,看到雨上的阳光,把自己的心性变成装满阳光的院子,何尝不是一种温暖、安详的怀念?
临水而立,春暖花开。前段时间还凑近柳树看看有没有发芽,现在,却蓦然看见一树一树的柳,都已是绿油油的了。所以,清明给我们的,不只是对亲人的祭奠、怀念、怅惘,更有温暖的阳光、荡漾的春水、发芽的小草,还有青山之上,山花欲燃。
是的,春的烂漫已是铺天盖地,一些春天来或是春天去的故事,也如这花儿,又开了,艳了。虽然,逝去的生命之花不会在这春草再绿、春花再开的时节再绽放,但用心留存一些温暖生命的痕迹,便如在心底蓄了满满的阳光。这些阳光,暖着逝去的人,也暖着活着的人。
所以,大地可以在四季的轮回里孕育、滋生、蓬勃、收获,而后凋零、颓败、封冻、积蓄,而后再孕育、滋生、蓬勃、收获,自然草木,就这样一直轮回着生命的重生,草还是一样青,花还是一样红,水还是一样碧;而人的生命,也是一世一代地延续,永不消弭,像草木的荣枯一样,可以这样自在而繁盛。如此,何其美丽?
所以,不管是草木沉默的时候,还是山青花欲燃的时候,我们总得让自己的生命也如花草一样蓬勃。这份美好,也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难怪,海子,那个海的儿子说:春天,十个海子复活。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