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酒是好东西吗?古往今来,有人说是,也有人说不是,至今还莫衷一是。有人说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也有人说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有人说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情激荡,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也有人说它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丢掉一切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不管你是何种态度或者哪种论调,几千年来酒以其独到的魅力让人世间众多男女对它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酒,酿酒、喝酒、劝酒、酗酒、醉酒、生日酒、婚庆酒、乔迁酒、升官酒、发财酒、团圆酒……人在江湖飘,又有几个人能真正逃脱酒的考验?喝酒,千年不绝的话题,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人生这一辈子或许都要喝上几杯甚至醉上几次。其实,偶尔喝点或醉个一次不算什么大错,只要不好酒如命、经常烂醉如泥,只要不耽误正事、影响身体健康,我认为隔三差五喝点小酒开心一下并无伤大雅。但如果经常喝多、一醉方休而且醉后丑态百出,那就属于该严格自律、多加管控的那部分人了。 有人开玩笑说喜欢喝酒的人一般可分为六类:与酒一体、酒我不分的为酒神;以酒助兴、文思泉涌的为酒仙;借酒壮胆、冲锋陷阵的为酒勇;把酒自乐、逍遥一时的为酒徒;醉酒闹事、丑态百出的为酒鬼;用酒搭台、与狼共舞的为酒奴。这个分类七分调侃三分幽默,表面上看起来不无道理,但仔细一想,真正能对号入座的又有几人呢?其实不管是哪类人,只要上桌端起酒杯,首先要想的问题就是:这酒该如何喝才好呢?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百个人喝酒有一百个该如何喝好的想法与理由。我个人认为,饮酒先品酒。品酒不单是品酒的色、香、味,更要品礼仪、品气氛、品情趣、品心境。品酒的色、香、味,只是品酒体本身的真假、口感和饮者的生理享受;只有在品味的同时更注重品饮酒的礼仪、气氛、情趣、心境,把饮酒上升到文化意境层面,这才是健康、向上、全面地品酒。 饮酒要有境界。著书作画有境界,写诗填词有境界,饮酒也应讲境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以酒助兴文思泉涌的雅境。喝非所愿,言不由衷,内心痛苦无比,却还得在酒桌上“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吐血”“酒是粮食精、越喝越精神”“宁把肠胃喝个洞,不让感情留条缝”的是俗境。把酒当成餐桌上的武器,非要把别人搞醉弄倒甚至置之于死地,如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期间那场著名的“鸿门宴”则是恶境。同样是喝酒,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竟可以喝出如此多的境界来。 饮酒要讲酒德。就像人们工作时要讲职业道德一样,在文明社会饮酒也要讲酒德。酒德是饮者的礼仪,是酒文化的体现,也是酒文化的最高境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酒德,今天酒德既体现在 饮酒有节、敬酒有礼、代酒有义等饮酒的具体环节上,也体现在饮酒时讲情趣、好心境和重心态上。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是众所周知的讲究饮酒之德的楷模。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抗美援朝前线归来,周恩来几乎与出席宴会的所有代表都碰了杯,以至于自己醉倒,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对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英雄们表示敬意。 饮酒要不过量。酒虽然是许多人生活中不可缺的饮品,适时适量地喝一些对身体也有好处。但是饮酒过量就有百害而无一益了,轻则误己伤身体,重则误事误国甚至酿成悲剧性事件,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个人甚至国家的形象。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就是一个例子。据媒体透露,1994年9月的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从华盛顿飞回莫斯科,按计划他将在途中与爱尔兰总理雷诺兹进行四十分钟会谈,就在离开华盛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尽管餐桌上没有烈性酒,只有葡萄酒,叶利钦却频频举杯,杯杯见底,喝得酩酊大醉。当飞机抵近会面地点都柏林的机场时,叶利钦酒醒了,夫人把衬衫递给他,但他扣纽扣的手总不听使唤,陪同的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让副总理代表总统举行会谈。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羞愧地对陪同官员说:“你们这么做,让我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 “喝酒有酒品,做人有人品”,今天我们那些喜欢喝酒的先生小姐们为什么不敢把这句话作为生活座右铭呢?还是诗仙李白说得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