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青年,每年与我们一起走在阳春三月。他身材并不魁梧,和时下有些歌星影星相比甚至显得“寒碜”,但他凭着一种质朴的情愫,做出了非凡的业绩,他的名字早已刻在人们心上。他,就是雷锋。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8周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几代中国人成长的路标,是维系中国社会公序良俗的精神纽带。五十多年过去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发展,但物质的繁荣并没有让我们淡忘雷锋。雷锋的名字一直伴随着我们经过了阳光雨露,走过了每一个温暖的春天。尽管也曾被怀疑、解构甚至嘲讽,但各种质疑并没有对雷锋精神中的核心元素构成伤害,雷锋这个名字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感到温暖。“学雷锋做好事”是几代中国人对雷锋精神最通俗的理解。无论时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事实上,在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雷锋”,便不难发现,雷锋精神正以网络博客、论坛、贴吧等新形式广为传播。学习雷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真诚待人……上世纪60年代闪闪发光的“雷锋精神”,正以其特有的利他素质和真善情怀,在新时代的我国再度显示其独特的风采。
那么,今天我们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首先需要走出形式主义的窠臼。去年3月有则新闻说,“学雷锋日”当天,重庆市渝中区红叶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清早刚打扫干净庭院、窗户,被几批学雷锋的志愿者又打扫擦洗了一遍又一遍。为接待这些“雷锋”,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可见,学雷锋活动在某些地方某些人那里已变成一种形式。须知,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阵风就可以一举成功、一劳永逸的。精神建设从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熏陶,是每一个时期人们所共仰的英雄模范人格的久远影响。其次,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能力大小,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再次,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那些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而付出。
总之,任何时候,雷锋身上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品质都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要素。无论现代科技怎样发达,无论人们的生存方式怎样改变,雷锋对世界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
雷锋这个名字或许会被人们淡忘,但这个名字的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内核,却不会过时。因为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的价值观,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最基本的道德坚守,我们可以不在“3·5”上街学雷锋,但绝不可以抛弃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驻神州人间,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少的。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