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
高原上流动的候鸟——道情
化妆的演员。
夏天在户外露宿的演员, 虽然苦, 但很快乐。
传统道情戏的服饰极为简单, 基本都是演员生活中的衣服。
清涧寡妇坪, 一座据说建于康熙年间的古戏台, 每年的三月三都要唱道情。
作为陕北民间戏曲之一的道情戏在陕北最底层的农村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庙会,无论是人口密集的乡镇,还是烈日当头的山顶,都能传来有着九腔十八调之称的丝丝腔(道情在当地又被称为丝丝腔)。 喜欢用相机记录陕北的我经常在高原上行走,道情班是我接触最多的一个群体。作为源于唐宋时期的陕北地方戏种,道情有过一段盛行的日子,出现过依据陕北道情填词而唱遍大江南北的《翻身道情》,但如今它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一个道情班子一般由十几个人组成,少的仅有几个人,他们的组成或是家族亲戚,或是喜好丝丝腔的周边村民,所唱的也不仅仅局限道情,他们会依照雇主们的喜好,混杂着唱几句秦腔、晋剧。总之,道情的现状是爱看的人越来越少,喜欢唱的人参差不齐,流动频繁。 我拍摄的道情基本上都是在榆林境内,多在子洲、绥德、清涧一带。我之所以热衷于拍摄道情,一来道情是陕北民间文化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剧种;二来面对日益衰老的民间文化,我不忍心看到它就这样默默地消失。我知道我的拍摄不能解决道情生存土壤衰减的问题,也无法帮助道情在陕北民间生存发展。但作为一个热爱陕北、关注陕北文化的摄影者,我觉得我有义务把它记录下来,传播出去,哪怕只是多一个人知道了道情,多一个人了解了道情,就够了。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