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爱人去市里参加集体培训,女儿的饭自然而然就落到我身上了。 走的时候,爱人把女儿的休息时间以及一天三餐的伙食都给我制成了一个表,怕我误时。 爱人走后的那个晚上,我老是睡不着觉,半夜两点就醒来一次,看了看时间还早。此时还想睡又不敢睡,怕闹钟听不见或者出了毛病,睡大了误事。迷迷糊糊好不容易睡着,又突然惊醒,再一看时间才四点。此时的我再也没有了睡意,眼巴巴地盯着时针盼天亮。时针却好像走得越来越慢了。院内黑茫茫的一片,一棵棵枣树,影影绰绰,好似一个个人头在晃动。对,是人头,是我童年时的伙伴,正背着书包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后期,我和伙伴三五成群背着书包去学校。春、夏、秋三季还行,但到了冬天可就惨了。 乡村的冬天真的很冷,冷得万物凋零,冷得滴水成冰,冷得只有被窝里那一点点暖和的地方。母亲不喊三遍是不应的,应了也不起,等到拖得没法再拖的时候,才趁着身体的余温,穿上冰凉的棉衣,一路疾跑…… 暇思中一个激灵,六点钟终于到了,我急忙去熬豆浆,又火急煎了个鸡蛋,这才跑去喊女儿起床。 女儿坐到餐桌前,看着冒着热气的饭,说:“鸡蛋怎么煎焦了,能吃吗?”我没有吭声,看着她喝了点豆浆上学去了,我才长出了口气。 吸取教训,我中午一定要让女儿吃好,吃满意。不到十点,我就早早找了个借口离开单位,回家给女儿做饭。 我没按爱人给我列的表做,而是下决心给女儿做一顿我童年和现在最爱吃的鸡蛋面。一切都准备好,由于准备的时间太充分了,自己对这顿饭还挺有信心的。女儿回来我的饭也就好了,哪知端上去,她却眉头一皱、小嘴一撅:“怎么做这饭,就不能做点别的?” “这是爸爸特意为你做的,也是最拿手的。”我赶忙说,“这样的饭,我小的时候连想都不敢想。” “你小时候那是什么年代?简直叫旧社会。”女儿有些不耐烦地说。看着对鸡蛋面并不“感冒”的女儿,我只好说下午出去吃。 现在的孩子都已是衣食无忧,惟一的任务就是学习,连玩的机会也很少,有的连玩伴也没有。真不知道,如果他们将来像我这么大,能有多少童年的事情可以值得回味?现在这种培养孩子的机制,即使真的造就了学习尖子,考上了清华、北大,那么他们真的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吗? 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社会的悲哀?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