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读了《榆林日报》11月2日刊登刘生仁写的《不熄的生命之火》,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浮想联翩。先前我所知道的胡广深,担任过地市党报总编辑,退休后陪妻子常住北京看病,这样一位资深报人,处级退休干部,应该“不差钱”。没想到,他寄居北京,生活几近酸苦,他白天为妻子的病奔波,晚上专心致志写作,天天如此。看到此,我的眼睛被泪水模糊。对比当今的部分干部海吃浪游,婚丧事大操办,穿名牌买豪车,住高档宾馆,一顿饭吃上几千元……胡广深的精神可以用“伟大”二字来形容。北京的高房价,他也许买不起,但租房,买电线插座、台灯总可以吧,不必“对着高吊在楼顶上那个昏暗的灯光”,也不应在“菜市拐角处”写作,但他不图享受,勤俭节约,以“出门人能凑合就行”。 在常人眼里,胡广深作为一位正处级干部,退休后写文章出书、休闲静养或旅游健身,调剂生活颐养天年,本属于他的正常生活。但他忍着悲痛,争分夺秒,废寝忘食,赶写《人生旋律》,整理《人踪笔迹》,记录《北京岁月》,把他的所见所闻传达给远在千里的家乡人。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曾经是我市宣传文化战线上的领军人物,不居功,不自满,辛苦耕耘,贡献余热,其人格之高尚,精神之可贵,不只让“隔壁的京城打工妹惊奇感动”,他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有心人。这是一种对人的大爱!榆林学院龙云教授旁征博引、探本溯源写了《榆林精神:不废江河万古流》,胡广深昂扬奋发,敢于担当,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艰苦朴素,是榆林精神的突出代表。他把榆林精神传承带到北京,带到他所有到过的地方,感动感染着更多的人。 当今,从城市到农村,闲人多。不只光有大批退休和无劳动能力的老人,不少中年人、青少年,无所事事,三五成群;网吧、迪吧、台球吧生意红火,高档酒店、宾馆爆满,“中老年活动中心”的麻将声不绝于耳,家庭式麻将馆更是随处可见,买奖券、炒股票盛行,一些“有能耐者”甚至开车到高星级宾馆豪赌……而到图书馆、新华书店里光顾的人很少。 我对胡广深了解不多,写此文前,打开“百度”,看了他的部分文章及一些博客,算大概了解。在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转变社会风气,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大背景下,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像胡广深式的人物。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