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贵在雅俗之间,太雅,曲高和寡,不仅大众难以接受,而且可能会失之于纤细、柔弱;过俗,缺乏应有的艺术品格,表面上迎合了大众的趣味,实际上低估和轻视了观者的欣赏水平,最后失去读者。”邵大箴的这段话核心反映了画家要如何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度”是画家创作并被观者和收藏家认可的关键。
观赏郑培熙花鸟画,可以看出他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度”。
郑培熙祖籍山东,生于西安,在他的性格中既有山东人的大气豪爽,又有西安人的侠义肝肠,生于斯、养于斯的厚重黄土地是孕育了华夏民族文化的摇篮,在历经周、秦、汉、唐鼎盛时期,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我国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中心。郑培熙就是在这种历史文化氛围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画家,他很好地吸收历史上的青藤、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等名垂青史大师作品中的菁华,又适时地吸收当代西方绘画中的造型色彩,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其用一个字高度概括就是他对“度”的把握和运用。“度”是标准,是艺术家创作成功的标尺。有继承没有发展,其作品就没有新意;有发展没有继承如无源之水,不能长久。要使作品有很强的生命力,长期得到社会的整体认可,唯一的出路是继承和发展二者的协调统一。郑培熙正是一个悟透了艺术真谛的艺术家,从他的作品中能很好地看到他对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把握,使他在艺术家辈出的今天能特立独行、脱颖而出,应该说是对艺术参禅悟道所得的正果。
一年前,我与培熙闲聊过对生命的认识,说:“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就有情感,只是人只关心自己的情感而忽略了其他生命的情感罢了。”他说这点与他有共同之处,他在绘画创作中不管植物还是动物都赋予了他们以生命和情感,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和他的作品进行心灵对话。这样的作品才能陶醉自己感动自己。如果作品看后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如何去感动别人。没有感动,就没有美;没有感动,就没有心灵的震颤;没有感动,就没有生命。因此他为每一幅作品都赋予了生命,让人看后过目难忘。
郑培熙的画,具有强烈的时代审美意识及取向,具有当代文人的意蕴和表现力。观他的画:清新、超逸、神飞、逸情、大气。笔墨技法极具个性,绘画语言不落俗套,能很好地把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笔随时代,与时俱进。他的花鸟画往往寥寥几笔,老杆劲润、神形兼具。犹如草书飞腾沉稳而干枯浓淡之间,表现出“内含筋骨”、“外耀峰艺”,动静统一和谐,抓住了写意花鸟画笔墨的关键。
郑培熙是一个诚实的创造者,对待艺术一丝不苟、创新求实的精神使他的作品犹如艺术的常青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取得更大的艺术成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