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周海婴同志于2011年4月7日凌晨在北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了。 对于这位经历83载人生旅程的老人来说,我知之不多。但有一句话我记忆很深。大致意思是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不是因为自己是鲁迅的儿子而认可他。也就是说,他不喜欢别人“这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这样介绍他,走在大街上指点他,他不喜欢活在父亲的光环下。 事实上,周海婴做到了。他不仅是国内无线电专家、全国政协委员,而且生前把鲁迅遗物、手稿全部捐献给国家,出版过《鲁迅与我七十年》等著作,对研究鲁迅做出了重要贡献。 反观我们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周海婴同志不活在父亲的光环下、不吃“鲁迅饭”的事实,扇了众人一记耳光。 只要你注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我爸”、“我家老爷子……”的话语不绝于耳。至于“我爸爸是李刚”的肇事案例更可谓家喻户晓。更有甚者,“我让……来收拾你”的厥词也不鲜见。无数事实证明,打先辈牌、吃先辈饭,生怕自己得不到社会认可,自觉不自觉地寄生在先辈光环下的人大有人在。依靠先辈权力、胡作非为者也有之。 事物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活在先辈的光环下,打先辈牌、吃先辈饭现象的存在,而且在一些地方日见光大,有其必然原因: 一是暴露出制度规范和权力约束方面存在问题,使得打先辈牌、吃先辈饭有土壤、有市场。在当下的一些地方,熟人经济、权力经济、光环效应和权力庇护现象并存,权力无限膨胀和骄横。只要是有社会地位的人,脸好看、门好进、事好办。开展工作、执行制度和行使权力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秉公办事,给打牌者以借口和机会。 二是从打牌者来讲,不是贪图享受,存在寄生心理,就是个人自信心和能力不足;不是性情浮躁,不能做到扑下身子工作,埋下头来干事,就是爱慕虚荣,不能做到淡薄名利。 毋庸置疑,先辈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一种社会资源,是需要继承的。只有继承,社会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国家和民族才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发展。但先辈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先辈自己打拼的,体现了先辈的社会价值。后辈只有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奋斗才能、也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任何活在先辈的光环下,躺在先辈的功劳簿上,任何“……是我爸”的拙劣表述和“……是他爸”的介绍指点,进而打开和大开方便之门,都是对个人价值的否定和贬低,对社会应有秩序的破坏,都是理性社会的不成熟表现。 不活在鲁迅的光环下,周海婴扇了谁的耳光?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