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徐徐东海出,渐渐上天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这是南朝无名僧的一首通篇不用“月”字而句句写月的中秋咏月诗。说起这首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有一年中秋夜,这位喜好作诗的僧人看到天上的月亮非常圆满,于是就吟出一句“此夜一轮满”,但再也想不出下句来。第二年中秋,他看到类似情景,又想出一句“清光何处无”。正好和去年想到的那句连下去,于是便吟出一首完整的诗来。他非常兴奋,连夜登上寺院的钟楼,敲起钟来。夜半钟声把人们惊醒了,大家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个和尚,因为得到自以为不错的诗句,得意忘形,就敲起钟来,人们便把他抓起来送官。 说来也巧,此事恰好被正准备登基做南唐皇帝的李昪知道了。他把和尚叫来询问,和尚就把自己中秋赏月得句,兴极敲钟的事说了一遍,并朗诵了自己写的诗。谁知李昪听了诗后,非常高兴,就下令把和尚放了。原来,李昪认为这首诗对他登基来说是个好兆头。此事在宋代龙衮《江南野录》和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中均有记载。 北宋大文豪苏轼有首脍炙人口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对这首人们公认的中秋咏月名作,南宋词人胡舜陡却大胆提出词中的“低绮户”可改为“窥绮户”。 胡舜陡认为“低绮户”不过是说月光低低地照进“绮户”(雕花的门窗)而已,“窥”却是悄悄地看着的意思,这一来,月亮就有生命、有性格了。月亮那清亮的“目光”悄悄地凝视着“绮户”,投射到心事重重、辗转反侧的失眠者身上,是同情失眠者还是嘲笑失眠者庸人自扰?结合下句“不应有恨……”来看,更别具情味。所以“窥”字比“低”字生动、深刻得多。一些骚客认为,如果苏轼知道此改,一定会拜胡舜陡为“一字师”。 明朝大才子徐渭有一年中秋节到杭州西湖赏月,当他走近“孤山望湖亭”时,巧遇西冷诗社社友在此饮酒赏月、吟诗作画,主持见他慢慢绕亭看四壁悬挂的诗画,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就故意刁难让他作画。徐渭也不推辞,只几笔便画出幅山水画,题为“平湖秋月”。见徐渭画得不错,主持想试试他的文才,便让其在画上题诗。 徐渭先写下两句:“天上一轮圆圆月,水中圆圆一轮月。”文士们一看,不由嘲笑起来:“哈哈,这也算诗?”正议论间,却见徐渭又写下两句:“一色湖光万顷秋,天堂人间共圆月。”看到此,诗社的人大吃一惊。他们原以为下面写不出什么好句子来,没想到徐渭这么一转一收,四句联起来一读,真是奇句妙文,禁不住齐声叫好。徐渭朝大家一笑,又提笔写了首七言绝句:“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文士们一看,是首藏头诗,都拍手叫绝。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