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画山水,画陕北山水。经常有人会问:您属黄土画派?马飞笑答:我没门派,我是本地画家,我画的就是本地山水。 绥德汉马飞15岁辍学,进横山县文工团做美工。马飞画布景、写标语,也拉二胡、唱秦腔。母亲手巧,剪得好窗花,他既遗传了母亲的灵性,又受文工团的氛围熏染,好比一颗艺术种子,撒落田间地头,径自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马飞弄笔,最初只是为谋生计。他不曾指望靠写写画画出人头地,但是既然务了这一行,他就本本分分地磨练手艺。从横山到榆林,从文工团到宾馆再到文联,他阅读古今名家,也与同行交流,习书、画竹、画花鸟,继而画山水,几十年下来,竟然登堂入室,挣得些名气。外地人到榆林谈书论艺,马飞总会被作为“本地特色”推荐的。 马飞了解中国画史,也熟读山水画论,却不把自己归入任何流派。在他看来,那是评论家的事。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只要老老实实地画自己眼中胸中的天地自然就行。又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就是个体发现自己的一个过程。60年来,马飞就生活在陕北这一方土地,他熟悉本地的景观,深察本地的意境,他也叹赏高手画作中的诗意禅境,但并不刻意效仿追求。他活得实在,所以笔下真纯。我们看他的陕北世界,厚重而不压抑,精细而不造化。土地焦枯,气色苍莽;极小的人物,或放羊,或打场。辛苦劳作,既是抗争,也是顺应,这或许就是马飞悟到的人与自然共处之道。陕北人看马飞的山水画,往往会觉得亲切,又有些米酒一样的乡愁滋味。那正是马飞自己的气息。 有人说马飞执迷于“本地”,未免格局太小。马飞并不以为意。格局大小,终究不是“地”的问题。但是继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才是必要的。 “本地”画家马飞走出榆林了,他在西安建了画室,又要去北京进修。所以了解他、关注他的人都相信:马飞走得越远,与艺术就会越近。而他走得再远,终不会脱离“本地”。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