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十多年前,我家的老屋诞生了。昨天,老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建筑物。此物此景,怎能不让人浮想万千呢? 父母亲养育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居无定所,在父亲的汗水和母亲的泪水中走过来了,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当年为了修建老屋,我的父母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艰难困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搬进了自己的住所,父母从此松了口气。 我家地处黄土高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父母带着我们不知搬了多少次家,终于和当地的村民谈妥了一孔废弃、晦气的砖窑,决定在这里自食其力修窑洞。修窑洞烧砖、脱坯可是件最辛苦的事,最怕的是这个时候下雨。很不走运,就让我们赶上了,第一窑的青砖就这样全没了,为这事,母亲生了大半年的病,那是说不出的心疼啊!我们家人口多,七十年代修房子时我们大都在读书,没谁能接济父母。即使这样,房子还是要盖的,只有忍着心痛和劳累,打起精神挺起腰杆,从头再来。当房子上梁的鞭炮响起,父母亲的脊梁也弯了……几十年过去了,老屋经历了风霜和雨雪的洗濯和磨砺,坦然地走过了多少春夏与秋冬。如今,老屋没了,记忆依旧在,它已深深地刻在我生命的河床上。无数次梦回老屋,它已成为置身异乡的一种怀念与心灵安慰。 想起在老屋居住的日子,有我无尽的欢乐,却也有我一生抹不去的心痛。因为父亲打小就失去双亲,在伯父家寄养,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文化不高的父亲和不识字的母亲,却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在那么困难的年代,父亲一个月不足30元的工资,不但要解决一大家人的吃穿,还要供我们兄妹七人读书、成家,从没流露半点怨言;母亲在煤油灯下为一大家人缝补衣服的背影,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父母亲就是用这种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刚直不阿的品格影响、教育我们成长,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教会了儿女们做人的准则,相互间的宽容、亲情、感恩,父母用最普通的善良与诚实,给儿女们打下了最基准的道德底色。父母健在时我们兄弟姐妹逢年过节必回去,特别是过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们兄妹七家分别从不同地方往家赶,那几天也是父母最辛苦、最高兴的,每天都盼着他们的儿女、媳妇、女婿、孙子、外孙们的归来,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常常令邻居羡慕不已。所以老父亲的后半生守着自己的屋子,盼着每个儿女的归来,喜欢看到孙子们、外孙们的嬉戏和打闹,再怎么闹腾也没见他对晚辈们发过火。母亲则是顺着父亲,从早晨一直操劳到晚上,日复一日,即便是儿女们回去了,也是一如既往,这就是父母亲独特的爱:只要自己的孩子们高兴、快乐!也就是在老屋,三年时间里老父亲、老母亲相继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们相濡以沫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父母虽然去了,但他们的大爱、豁达,已根植在儿女的心田。老屋虽然不在了,但我们兄妹七家现在仍延续父母在世时一起过大年的习惯,每逢春节我们一大家人欢聚一堂,吃大餐、拜大年,共叙各家碎事,喜看晚辈们的成长、成才,这就是父母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终身受益。 老屋,留有我一生的爱恋。怀念老屋,便怀想起我的父母,我的兄长、姐姐。 老屋逝去了!它依旧矗立在记忆中,在记忆中辗转,却总无法释怀。怀念老家,怀念老屋。一生一世!
编辑:秦人
|
|
|
|
|
|